侯晉軍
摘 要:在我國各項經濟都獲得穩步提升的背景下,無線電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無線電頻率資源的利用和管理是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但是目前的無線電監測網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無線電科技,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網的建設十分重要。
關鍵詞:網格化;無線電檢測;技術
引言
在我國進入現代化信息時代的過程中,互聯網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獲得了持續的發展,為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的探索鋪墊了道路,能夠進一步推動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的發展,因此世界各國對于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利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時期,資源的整合以及共享是無線電監測系統的基礎,而隨著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其作用是在目標范圍內對各類資源(通信資源、儲存資源以及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其主要原理是以各類傳感器節點之間的數據相關性作為依據,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完成對實際監測需求的對接,因此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能夠使得無線電監測的應用更加廣泛、范圍更加廣闊。
1 網格化無線電監測技術的相關原理分析
無線電監測技術主要是用于監測和識別無線電信號,包含對已知、未知電臺和非正常電磁輻射進行識別,包含特種、正常、電磁環境監測,便于對類別、位置、運動軌跡等進行測試,為了使無線電的新技術新業務得到快速發展,在上世紀 90 年代國際電聯提出了網格化無線電監測技術與管理理念。實現在現有的網絡技術上構建起更高層次的資源共享體系。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網主要是對各個區域當中監測傳感器為基礎,采集其收集到的數據,通過對數據的相關性特點進行采集,采用網格化傳輸方式來實現數據的匯總,將數據最終傳輸到控制中心[2] 。在分析和篩選之后,對得到的數據開展相關性處理,得到可以符合不同要素的結果,對相關區域的電磁環境情況等進行了解,讓無線電檢測任務在更多數據、更長時間的環境中得以完成。
2網格化無線電檢測的技術
2.1無線電監測信號的定位方法
在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運行時間內,技術人員需要借助先進的信號定位技術對無線電定位時差進行合理的判斷,這樣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提升網格化無線電監測信號的精確度。其次在進行定位時差的工作中,技術人員可以選擇當前最先進的時差定位方法,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結合無線電監測系統中得到的數據信號,再對各個監測站進行相關的計算,得到各個監測站之間準確的時間差,保證能夠有效定位到無線電信號源。當應用定位時差法時需要靈活掌握各種輔助技術,技術人員需要根據無線電信號源的位置,實時把控無線電監測系統運行速率,并且盡可能運用先進的北斗系統、GPS系統進行驗證,確保各類監測信號的準確性、可靠性。另外如果想要保證無線電監測信號定位的準確性,技術人員需要對各個監測站的位置、邏輯關系了如指掌,這樣可以保證監測數據、計算數據的可靠性,能夠準確判斷更加準確的時間差范圍,進而準確定位無線電信號源的位置。
2.2 無線電管理網格化的分層及功能
無線電管理的網格化呈金字塔式分為五層,其中以第五層作為最高層,具有最大的網格面積,并逐層遞減。其中:第五層為信息總覽層,單網格面積 260 ㎞ 2,對監測區域的無線電業務分布和使用以及區域內人口和企業等社會類信息進行監管;第四層為公共信息層,單網格面積 29km2,是對第五層信息的細化;第三層為統計分析層,單網格面積 3.24km2,主要是用以展示各業務的數據統計分析、挖掘結果等方面的信息;第二層為監測或業務網格層,單網格面積 0.36km2,主要用來監測頻譜以及管理各無線電業務;第一層為管理網格層,單網格面積0.04km2,主要用來對網格管理的具體信息進行記錄,它是網格化的基本管理單位,在展現最小管理尺度的同時對管理區域進行了矢量化的劃分,給數字化管理的實現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整個網格化分層管理首先對對象部件做好數字化的編碼,通過資源數據庫的建立來給管理系統的運行提供有效的數據基礎;其次對監管的對象和業務屬性等做出網格化劃分,以保證管理業務的動態化與精細化;最后,有針對性地對各個無線電業務做出網格化處理,使得監測對象、管理主體更加明確,促進了管理平臺的直觀化和清晰化。
2.3網格化配置技術
網格化配置技術應用也是無線電信號監測技術應用中需要處理好的一項技術,在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多個監測點的數據處理與協調,借助多個監測點數據的處理與協調,將對應的信息監測工作開展好,按照不同地理區域位置信息進行對應的檢車傳感器安裝,保障在監測安裝傳感器的安裝過程中,能夠控制好對應的網格配置技術,并且通過網格配置技術的應用及時的實現對無線電通信技術優化的傳播監測控制。正常情況下無線電通信監測位置的安裝需要在距離信號傳輸區域 10 公里內,在該范圍內無線電傳輸能夠實現最大距離監測傳輸控制,實現了對整個無線電信號傳輸控制監測質量提升,對于保障無線電信號通訊傳輸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性保障作用。
2.4干擾源的排查
當無線電信號受到干擾后,監測系統可以應用性能更強的傳感器進行使用,并且確定干擾源的位置,將不同區域干擾源的參數進行統計,并且分享干擾源的特點。還應根據無線電監測設備部件的特點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維護檢查,以保證監測設備正常穩定的運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無線電監測站的發展。
2.5網格化無線電算法以及模型技術
如果將網格化無線電算法以及模型技術變得更加合理化、科學化,這樣就能夠進一步確保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能夠進一步擴展該系統對信號的處理效果。在實際的操作當中,有關技術人員必須要將監測站的工作環境考慮在內,同時結合先進的定位算法以及模型技術,對每一項監測站發出的信號進行研究分析,其次還需要有效、科學的修正工作,這樣不但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提升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運行速率,還能夠確保監測系統的準確性、可靠性。最后如果想要更好地將網格化無線電算法、模型技術應用到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中,那就需要從一定程度上提升相關技術的開發力度,同時制定健全、完善的優化措施,確保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能夠在發展中不斷得到優化和改進。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要在無電線監測系統的前期規劃過程中,技術人員要認真評估無線電算法、模型技術,同時結合已有的實踐工作經驗,靈活、合理地對網格化無線電算法、模型技術進行改進,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升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系統的運行速率。
2.6無線電頻率復用狀態
用網格化管理對無線電頻率復用狀態監測時,對于傳感器應有一定的距離,監管人員應按輻射源調制的方式、發射功率等參數進行調整,實現在不同位置的無線電輻射源運行在網格化監管系統中,這樣可以實現頻率復用狀態的快速查看。
結語
無線電技術早就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但是隨著世界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無線電技術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要求。為了使無線電技術融入當今的社會,網格化無線電監測技術應運而生,這也是無線電監測技術發展的里程碑。然而網格化無線電監測技術在世界范圍內仍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我們的不斷探索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陳建光 . 對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網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 [J]. 中國無線電,2015(05).
[2] 許銳 , 章麗飛 , 王德東 . 快部式移動網格化無線電監測定位系統研究與實現 [J]. 郵電設計技術,2017(02).
[3] 呂春英,衡志紅,趙煒 . 網格化無線電監測初探 [J]. 電子信息對抗技術,2014(5).
[4] 石巖 . 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的技術問題及分析 [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