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 劉淑梅



摘要:跨文化商務交際一直備受關注,近些年來成為學者們探究的重點問題,相關研究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也不斷攀升。而跨文化教學一直是外國語言研究領域中的熱門話題,相關論文呈現出“質不足量太多”的景象?;诖?,對跨文化教學采用語料庫定量研究方式,輔以新興可視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研究跨文化教學的研究趨勢、特點和研究方法,以期發現其中的優點與不足,引導其走向更好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跨文化 教學 CSSCI CiteSpace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2-0158-02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跨文化商務交際學出現于美國,其創始人Edward Hall(1959)最先指出跨文化交際學與商務之間的關系,并嘗試通過跨文化交際研究解決國際商務活動中由文化差異導致的溝通與管理上的問題。雖然語言學研究中跨文化教學一直是熱點,但學科內涵與定位研究不足,非實證研究始終為主流研究方法[1]。本文結合CiteSpace對近十年跨文化交際學論文進行語料庫定量分析,探究近年來跨文化教學的研究趨勢、特點及方法,并為學科建設提出建議。
一、研究問題與方法
1.研究的問題
文章旨在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跨文化教學研究近十年的趨勢與特點;二是跨文化教學研究的立項與基金情況。CiteSpace軟件生成的引文知識圖譜可供研究者掌握特定領域的研究趨勢與現狀,對解決上述問題著實有效[2]。
2.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文章以語料庫定量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在中國知網(CNKI)進行高級檢索,以“跨文化”與“教學”為篇名,兩者關系為“并含”,學科領域選擇“外國語言文字”,檢索2009—2018年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刊物上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檢索得到124篇學術論文。將這124篇論文運用Citespace軟件進行轉化,生成可視化分析數據并進行研究[2]。
二、數據分析與討論
1.研究趨勢與特點
筆者在中國知網檢索所得的跨文化教學研究文獻數量出現過兩段激增情況,第一次發生在2011—2012年,第二次發生在2014—2018年。2009—2011年間在CSSCI期刊發文量一直低于10篇,但2012年發文量增加了近一倍。2013年至2014年間又進入低迷期,后逐年上升。顯而易見,該類研究的學術關注度在近十年持續上升。CiteSpace可視化軟件的功能在于可以抽取關鍵詞并形成關鍵詞聚類??梢酝ㄟ^“關鍵詞”來表達文獻的主題和核心內容,這已成為文獻檢索的重要方式之一[2]。目前,學者常用的數據維度為關鍵詞,通過對關鍵詞進行詞頻統計,研究某領域的發展動向及研究熱點。例如,王俊超(2018)、王立非、李琳(2013)等學者,借助于不同的分析工具統計關鍵詞頻,研究商務英語研究的發展現狀。根據Citespace操作指南[2]進行分析,得出圖1。
圖1中Q(模塊值)為0.5015,S(平均輪廓值)為0.6976,均用于判斷圖譜的繪制效果?!爱擰>0.3時,表明劃分聚類結構是顯著的,當S<0.5時,說明聚類是合理的”[2]。依據結果可以判斷,該圖譜的結果具有合理性,具備參考價值。
圖譜中的節點代表分析對象,節點越大則說明出現次數越多?!肮濣c內圈中的顏色及厚薄度表示不同時間段出現頻次。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共現(或共引)關系,其粗細表明共現(或共引)的強度。該圖譜能直觀地顯示出形成的知識聚類、聚類之間的聯系及隨時間的演變”[3]。因此,圖中可以清晰看出:跨文化教學在2012年以前研究較少,熱點不足;跨文化教學研究熱點集中在語言教學上,尤其是英語教學上;2012年之后跨文化教學研究密集,成為熱門研究對象??缥幕虒W研究者所常用的關鍵詞大致為: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跨文化意識、語言教學、文化視角等。為了進一步直觀地了解跨文化教學的研究熱點,根據CiteSpace可視化技術軟件生成的數據,統計分析了關鍵詞的頻率和中心性,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和“大學英語教學”為學者使用的高頻關鍵詞。
根據作者檢索出的124篇學術論文,經過研究統計,發現以下特點:評介類文章居多,且在2014年以后呈激增狀態;評介論文多與英語教育教學相關,少量探究翻譯與語言學。近年的相關研究雖然內容不同,但是方法落入俗套,過于單一,缺少實證性研究。
2.跨文化教學研究項目的立項與基金情況
CNKI檢索得出,CSSCI期刊上2009—2018年間有關跨文化教學研究的立項總體較少,僅有17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較少,其中2010—2012年及2018年均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發表的文章。立項主要集中在翻譯研究、語言學及英語教育方面。這體現出跨文化教學研究不多,研究主題不均衡且熱點不足、研究力量單薄等特點。具體內容如下列圖表所示:
三、結語
作者多個角度研究跨文化交際中最熱門的話題“跨文化教學”,并結合語料庫定量分析及Citespace可視化軟件進行輔助探究,得出了以下結論:第一,跨文化教學在2011年以后成為研究熱點,研究成果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第二,跨文化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教育教學、多數為高校英語教學方面,結合翻譯、語用學等方面的研究仍然較少;第三,跨文化教學的主要研究方法近些年來較為單一,且評介類論文自2014年以來快速增長;第四,近十年內CSSCI期刊上有關跨文化教學研究的論文基金項目較少,與總量相比不平衡。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分析的是2009—2018年CSSCI期刊上所發表的有關跨文化教學的當前研究趨勢、特點及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僅供學者們參考與探討,以期更好地發展跨文化教學,引導學者發散學術思維、開拓研究領域,創新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史興松,朱小玢.我國近十年跨文化交際研究回顧與展望[J]. 中國外語, 2015.
[2]王俊超. 中國商務英語教學研究20年可視化分析(1998—2017)[J].外國語文(雙月刊),2018:155-156.
[3]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 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242-253.
[4]HALL E T. The Silent Language[M]. Garden City, NJ:Anchor,1959.
[5]王立非,李琳.我國商務英語研究十年現狀分析(2002—2011)[J]. 外語界,2013.
責任編輯:張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