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 胡春芳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家長追求高質量教育的熱情越來越高漲,使得農村小學生源流失現象在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以重慶市X農村小學為研究對象,以其生源流失的現狀、原因及解決策略為研究內容,從國家政策、學校配置、師資流動、家長觀念、學生期望等方面分析農村小學生源流失的原因;最后針對導致生源流失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達到農村小學生源回流的目的,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 生源流失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1-0154-02
農村小學教育是整個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農村教育既能提高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也能為城市建設提供人才資源。黨中央、國務院為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實施了減免學雜費、減免書費、補助生活費的“兩免一補”等措施,使農村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得以解決,同時也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小學生源流失率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嚴重地影響了農村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同時,生源流失會導致學校的惡性循環,也引起了人們對此的廣泛關注和深深擔憂。本研究希望農村小學生源流失問題得到重視,讓農村小學學生得到他們期望的優質教育,促進農村小學健康發展,縮小城鄉小學教育差距。
一、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法,向家長和學生調查離開原校和留在原校的原因。大部分想要離開原校的同學認為新學校教學設備更先進、教學質量更好、有豐富的興趣班、師資力量更強等。想繼續留在本校的同學則認為,本校離家近、學費生活費低、學業壓力比較小。大部分選擇離開原校的家長看法與學生大同小異,選擇離開X農村小學的主要原因是原農村小學硬件設施落后、學生人數少、學習氛圍不好、師資力量薄弱。而選擇留下來的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家境較貧寒。此外,通過與教師的訪談得知,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缺乏系統科學的指導,許多教師的教學水平還不能跟上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因為學生的流失,導致編制減少,教師之間缺乏相應的競爭升職機制,新力量的融入也越來越少。
二、X農村小學生源流失的因素分析
1.缺乏專項撥款,資金混用濫用,缺乏相關監管
雖然政府為了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投入了大量資金,落實了“兩免一補”等,使農村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得以解決,也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但是,由于缺乏資金監管體系,發放的資金存在混用、濫用資金的情況。如X小學將辦學資金部分用于教師伙食改善和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方面,并沒有用于學校硬性設施的完善上。
2.“按生撥款”政策的阻礙
此政策雖能保證資金的充分利用,表面上看起來公平,但實質上并不利于當今農村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會不斷拉大農村小學與城市小學的差距,加劇了農村小學的撤銷或合并。隨著農村小學生源流失問題越來越突出,農村小學學生人數越來越少,這就意味著國家撥給農村小學的辦學經費越來越少,此時農村小學想要改善辦學環境、完善教學設施、吸引學生回流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而城市小學隨著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辦學經費越來越充裕,學校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快。
3.落后的教學設施、較差的教學質量和單一的課程設置
X農村小學多媒體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相當匱乏,學生不能享受時代發展的成果,信息閉塞。學校操場是水泥面,學生運動時安全得不到保證。除硬件設施外,X農村小學也缺少文化建設缺乏活力。另外,學校安排的課程比較單一,以語文數學為主,美術、音樂、體育教學器材不完備且被占課的情況時有發生,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不到全面發展,興趣愛好被磨滅。雖然學校加大了語文、數學的課時,但最終的考試成績仍然不是很理想。再加上城市小學先進的教學設施、豐富的課程活動等強大吸引力,使得大部分學生都想要去城市小學讀書。
4.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熱情,固步自封
X農村小學部分教師選擇考調的方式到了其他學校,教師人數越來越少,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部分教師工作滿意度不高,對教學缺乏熱情,不愿意為教學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大部分教師是中專出身,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再加上培訓的機會較少,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很難提升,導致教學質量不高;缺乏專業的英語教師和興趣相關課程教師。如今大家都意識到了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因此家長在選擇學校時,既要考慮教學質量,也要考慮孩子是否能夠全面發展。還有,據調查,X區教委是在2018年才開始教師秋招,在此之前都是采取公招考試的形式招聘教師,且每次考試的時間相對其他區縣來說比較靠后,集中在五六月份,優秀的準教師都已經被其他區縣招走了,不能保證該區新進教師的質量。
5.家長觀念的轉變和攀比心理的存在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家長的收入也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學生家長在外務工,開闊了視野,深刻地意識到子女讀書升學的重要性,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也越來越重。家長為子女尋求優質教育資源的熱情越來越高,愿意投資更多的錢讓自己的孩子上個好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導致了農村小學生源的流失。
三、建議與對策
1.專項撥款,專項使用,設立監督機制
增加對農村小學三部分專項資金投入,并嚴格監管資金流動,嚴格保障農村小學足夠的辦學經費。三部分資金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惠學支學資金、教師福利資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用于農村小學硬件設施的配置,如塑膠跑道、多媒體、電腦室、興趣活動器械等,使農村小學與城市小學在硬件標準上基本保持一致。惠學支學資金用于減輕家長的學費負擔,通過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的方式鼓勵優秀學生,幫助家庭較貧困的學生。教師福利資金用于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福利待遇,調動教學積極性,增強工作滿意度。資金投入后最重要的是監督,應當設立相應的監管部門,最大化發揮每一筆資金的價值。
2.按學校規模撥款與校際競爭相結合
無論是城市小學還是農村小學,政府按學校規模撥款,短期來看,可能會導致資源的浪費,但長遠來看有利于農村小學的健康發展。隨著進城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城市小學學生人數多,辦學資金有限,發展勢頭必定會變緩;而農村小學學生人數少,辦學經費充足,可用于發展學校特色,辦優質教育,以達到吸引學生回流的目的。同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對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也是有益的。在農村小學與城市小學基礎配置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政府應當適當放手,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競爭的優勢。農村小學和城市小學均可通過合法的手段競爭,增加學校的發展資金,以達到促進學校良性發展的目的。如:可以依靠優異成績、辦學特色、學校文化等優勢去吸引企業投資或者捐贈,并將這筆資金全部用于辦更好更全面的教育。
3.完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安排課程
首先,先進完備的教學設施、良好的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設置是吸引學生回流的關鍵。現在X農村小學只能為學生提供相對較安全的學習環境,當務之急是完善教學設施,如現代化的操場、圖書室等;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電腦設備、教學器械等,向城市小學看齊。同時要注重學校的文化底蘊建設,以發揮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作用。其次,是X農村小學要主抓教學質量,但不能盲抓,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開展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X農村小學安排課程應該以綜合課為主,開設各類興趣課,滿足學生的需要。
4.打造高質量的教師團隊
穩定和吸引優秀教師,打造專業的教師團隊是吸引學生回流的有效途徑。在與X農村小學的教師訪談中得知,該小學針對生源流失問題采取了一定措施,如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該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引進了兩位學區骨干教師,學生對這兩位教師的評價非常高。但是僅靠兩位骨干教師就想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是不可能的,應當鼓勵全校教職工向優秀教師學習,將校外培訓與自身提高相結合,提高教學水平。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城市與農村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換體系,鼓勵城市小學骨干教師到農村小學短期教學,并將此作為教師評職的條件之一。為保證本區新進教師團隊的水平,區教委應當將“秋季點招”與“春季公招”相結合,提早儲備優秀教師。
5.家長樹立正確擇校觀
家長應當增強對鄉村教育事業的信任感,支持本土教育的發展,樹立正確的擇校觀。近幾年來,政府對農村小學的投資力度越來越大,農村教育事業的興起指日可待,作為家長,應當支持農村小學,并為其發展建言獻策。選擇孩子適合的學校,不能盲目跟風。
參考文獻:
[1]楊夢云,張雅妮.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小學生源的流失與回流:基于農安縣“溫馨村小”的個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23.
[2]丁萬錄,肖建平,竇艷玲.西北民族地區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問題探析:以寧夏西吉縣的調查點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4):66-74.
[3]崔敬業,張麗娜.農村學校學生流失現狀及對策研究:對河北省部分農村中小學的觀察[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2(7):187-188.
[4]姜永志.貴州山區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9).
[5]李春凱.農村公辦小學生源流失成因探索[J].試題與研究,2018(8):184-185.
[6]李代弟.義務教育視閾下農村學校生源流失現象探析[J].高考,2017(24):210.
[7]史南城.農村薄弱學校生源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對策[J].小學教育研究,2012(3):61-62.
[8]王秀利,胡迎春.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帶來的思考[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15(5):131.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