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首豪 黃書煒 蔡玉青



[摘要]目的 探討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中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共計8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成研究組(n=40)和對比組(n=40),對比組新生兒行常規(guī)呼吸支持治療,研究組新生兒在對比組基礎上行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對比分析不同組別新生兒機械通氣時間、用氧時間、血氣指標和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新生兒的機械通氣時間和用氧時間均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治療前各項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新生兒的PH和PaO2均高于對比組、PaCO2低于對比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0%,對比組新生兒治療總有效率為77.5%,研究組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的效果更佳,可有效縮短機械通氣和用氧時間,改善新生兒血氣指標,可在臨床中予以廣泛推廣并應用。
[關鍵詞]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質;血氣指標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0)01-166-03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可引發(fā)患病人群發(fā)生肺部彌漫性損傷,主要是由于機體在超量釋放炎性因子和細胞的過程中,使得肺泡上皮細胞和毛細血管出現(xiàn)損傷[1-2],直接表現(xiàn)為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缺失,如該病癥發(fā)生在新生兒中,極易導致新生兒的死亡,且致殘率亦較高,危險因素主要包含選擇性剖宮產、缺氧窒息、吸入胎糞等。當下,常規(guī)治療下的機械通氣治療操作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對急性發(fā)作期新生兒影響較大,且治療期間新生兒并發(fā)癥較多,對新生兒健康和日常成長影響極大,是當前臨床關注的重點病癥之一,目前臨床中多見常規(guī)呼吸支持治療和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兩種方式[3-4]。本次實驗研究針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共計8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成研究組(n=40)和對比組(n=40),所有新生兒均經臨床確診為呼吸窘迫綜合征,出生時間在1~28d,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新生兒和早產兒,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認證后新生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組中男23例,女17例,胎齡37~42周,平均(38.15±2.87)周,寒冷損傷綜合征8例、窒息后復蘇11例、重癥肺炎19例、其他2例,對比組中男22例,女18例,胎齡38~41周,平均(38.62±2.91)周,寒冷損傷綜合征9例、窒息后復蘇10例、重癥肺炎20例、其他1例,80例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比組新生兒行常規(guī)呼吸支持治療,將初始呼吸終末正壓調至6cm H2O、經皮氧飽和度調至92%,F(xiàn)iO2調至0.5,根據(jù)新生兒的血氣分析結果和實際病癥,適當調整吸氧濃度和壓力,如新生兒呼吸改善不明顯或動脈血氣指標仍顯示異常時,此時應予以新生兒呼吸機輔助治療。研究組新生兒在對比組基礎上行肺表面活性物質(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固爾蘇、豬肺磷脂注射液,產品批號:1078030)治療,使用第一次劑量為200mg,第二次劑量為100mg,給藥前溫藥至37℃,新生兒保持仰臥位的體位,將氣管內分泌物充分吸出后,快速注入肺表面活性劑,隨后予以新生兒5min的復蘇氣囊加壓即可,需保證給藥次數(shù)不超過3次。
1.3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新生兒的機械通氣時間、用氧時間和PH、PaO2、PaCO2等血氣指標[5];治療效果可分成顯效、有效和無效三類[6-7],顯效表示新生兒經治療后X線檢查肺部恢復正常且呼吸平穩(wěn),有效表示新生兒經治療后X線檢查肺部恢復正常但呼吸不夠平穩(wěn),無效表示新生幾經治療后病癥無改善或惡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組別新生兒機械通氣時間和用氧時間比較
研究組新生兒的機械通氣時間和用氧時間均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同組別新生兒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兩組新生兒治療前各項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研究組新生兒的PH和PaO2均高于對比組、PaCO2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不同組別新生兒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新生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0%,對比組新生兒治療總有效率為77.5%,研究組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64,P<0.05)。見表3。
3 討論
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病率較高,臨床表現(xiàn)多集中在進展性缺氧、呼吸困難、急性缺氧等方面[8],由于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例表現(xiàn)多集中在新生兒肺內出現(xiàn)嗜伊紅透明膜合并肺不張,因此,該病癥在臨床中也被稱之為肺透明膜病,對新生兒身體健康、成長和生命安全均帶來較大威脅,一旦發(fā)現(xiàn)需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根據(jù)相關研究資料表明,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占新生兒死亡的15.23%,對新生兒存活和健康影響極大,目前,臨床中多予以新生兒常規(guī)呼吸支持治療[9-10],但該種治療方式下機械通氣時間和吸氧時間均較長,對新生兒肺部造成一定損傷[11-13],總體來說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肺表面活性物質的應用為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帶來新方向[14],藥物通過特異性蛋白和磷脂作用下明顯提高新生兒的肺部通氣量,對肺部動脈起到有效擴張效果,從而減輕臨床癥狀、改善血氣指標,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15]。實驗結果顯示:兩組新生兒治療前各項血氣指標對比無差異,但研究組新生兒的PH和PaO2均高于對比組、PaCO2低于對比組,可見盡管兩種治療方式均能夠改善新生兒的血氣指標,但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后新生兒的血氣指標改善更為顯著,另外,研究組新生兒的機械通氣時間和用氧時間均低于對比組,研究組新生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0%,對比組新生兒治療總有效率為77.5%,研究組明顯高于對比組,充分證實了相比于常規(guī)呼吸支持治療來說,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下的新生兒機械通氣和用氧時間明顯更短,且治療效果要更好,減少了新生兒治療期間的不良預后狀況,與袁珺等[16]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存在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應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從而減少新生兒機械通氣時間和用氧時間、改善血氣指標并提高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有效確保新生兒健康和成長不受病癥影響,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常明,盧紅艷,相虹,等.不同機械通氣方式聯(lián)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對新生兒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6,18(11):1069-1074.
[2]張莉,劉艷夏,孫曉玲.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對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氧合功能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19):20-21.
[3]陳才.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探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7):71-72.
[4]張小春.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6,8(5):492-494.
[5]黃翔,林創(chuàng)廷,黃慧婷,等.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7,38(1):107-109.
[6]于文立.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7,10(10):969-971.
[7]張雨,張璋.探討肺表面活性物質對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6):161-162.
[8]袁玉肖,姜凱.肺表面活性物質用于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3):134-135.
[9]楊寒微.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在改善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氧合功能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32):82-83.
[10]董孝云,張璋.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7,24(10):78-79.
[11]林艾.肺表面活性物質聯(lián)合輔助通氣在治療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中的臨床療效[J].醫(yī)療裝備,2016,29(9):17-18.
[12]劉成軍,杜語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現(xiàn)狀和再認識[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6,31(18):1372-1375.
[13]佘意貴,譚雪嬋,黎清耀,等.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17):2177-2179.
[14]李俊峰.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23):102-103.
[15]王舒悅,張春雨,王雪,等.高頻震蕩通氣聯(lián)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對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3):71-73.
[16]袁珺,黃樂明,李飛,等.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31):53-54.
(收稿日期: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