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燕
【摘 ?要】生物學做為一門自然科學,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而活動教學法是在活動中教,在活動中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活動教學法;中學生物;優勢;具體做法
活動教學是在教學中有活動設計,在活動中滲透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體現;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在目前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
一、活動教學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教學場所多變。可以在教室、實驗室,也可以在農場、果園、田間地頭,還可以在蔬菜花卉基地和生物實驗基地。
2.教學形式多樣。實驗、辯論會、演講、游戲、參觀考察、社會實踐、模型制作、故事會等都是活動教學的好形式。
3.教學內容靈活。可以是教材中大綱要求的定論性知識;也可以是生物科學前沿的驗證性內容;還可以根據農村學校實際,補充鄉土教材和校本教材,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4.教學過程開放。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求學生獲取課本知識,掌握生活技能,只要能達到教學目的,過程和形式可以是開放的,根據學生實際,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驗證,在活動中創新,在活動中成長,以充分體現新課程核心素養的理念。
5.教學效果良好。活動教學由于其獨特性和可操作性,學生認同度高,參與度大,主動性強,因而深受師生歡迎,教學效果顯著。
二、活動教學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具體作法
1.開展“我是XX生物學家”課前5分鐘演講活動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諸多成果都是幾代生物學家潛心研究的結果,對于生物學家研究歷程的學習既是高考考試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的要求,更是學生成長中榜樣的力量。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積極開展課前5分鐘生物學家“發家史”的演講活動,讓學生在課前對中學教材中出現的某一位生物學家的事跡和研究歷程以演講的形式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如《孟德爾和豌豆與兩大遺傳定律》《薩頓與摩爾根》《格里菲思與遺傳物質》《恩格爾曼與光合作用的發現》等,通過這些演講,不但讓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中學習生物知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尤其是在學習《植物組織培養》時的《屠呦呦和青蒿素與諾貝爾獎》演講,對于增進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具有重要的意義。
2.組織課堂自由辯論會,活躍學生思維
中學生正處于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卻又對萬物心存懷疑的年齡階段,而生物科學又比較年輕,許多問題的發現才僅僅幾十年,存在爭議的問題很多,因此適時組織自由辯論會,就有爭議且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辯論,會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辯論會可分正反兩方人員,老師充當主席進行引導。如在講完《人類遺傳病》后,我們就古代每個王朝最后的衰落現象讓學生從遺傳學和管理學兩方面尋找證據進行辯論,正方從皇家管理方面進行闡述,反方從遺傳學方面(古代皇室要求血統純正多近親結婚)進行解釋,老師隨時加以點撥,最后落點落在伴X隱性遺傳病的特點方面進行總結,并且提出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知識,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加強學習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的要求,更是核心素養的體現。小組合作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培養合作的品質。尤其是在高三復習課中習題的講解中效果更為明顯。我們把全班學生分成8組,每組6人,好中差各2人,學習優者為組長,負責安排任務、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在每節課中,我們定任務,然后小組內講解,共同討論,對同一問題可以各抒己見,產生激烈的爭論,對于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先請別的組的組長或成員來講,對于同學們通過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老師統一講解。這種活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學生上課不思考、不發言、不參與、打瞌睡的現象,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4.開展游戲或實踐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能力
教師根據教材實際,設計游戲或實踐活動,可使抽象的問題簡單化、直觀化。例如:在講減數分裂這一節時,為了學生對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與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原理和過程理解得透徹和深刻,可設計學生游戲活動,四人兩組學生,一組在教室前,一組在教室后表演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同組學生分開)與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不同組的學生隨意組合),學生一看便知,效果良好。
5.積極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加深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完《細胞結構》后,可讓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橡皮泥、雞蛋殼、毛線等身邊常見材料,構建細胞結構模型,在構建過程中掌握和理解細胞核、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并且區分它們的不同,這些知識便會永遠銘記在學生的腦海里。
6.利用身邊資源,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的相結合
果酒制作學生格外感興趣,我縣是蘋果之鄉,抓住這一有利條件,筆者在講完選修一《果酒和果醋制作》后,讓學生全程參與了果酒的制作。學生在充分掌握果酒制作原理的基礎之上,我們把學生分成不同組別,讓學生在選材(污染腐爛的果子不能用),清洗,研磨,裝瓶,菌種的配制,發酵溫度的控制等方面親自動手,親身體驗,教師現場巡回指導,就學生在操作中出現的錯誤給予糾正,對于實驗成功的關鍵進行說明,對實驗的注意事項進行強調,完美地實現了課堂精講與基本技能訓練的有機結合,對于高考中這部分內容做到了精準掌握,既快樂地學習了課本基礎知識,又全面地掌握了果酒制作流程。
總之,活動教學由于活動而使學生愛學,由于活動而使學生樂學,由于活動而使知識變得簡單,使課堂變得有趣,寓教于樂,事半功倍,值得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書生.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教育,2016(12):42-43
(甘肅省靜寧縣第一中學,甘肅 平涼 7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