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婉卿
【摘 要】本著“與時俱進、因材施教”的態度對后進生對癥下藥。以關愛為基礎,以柔性詢問為切入點,以文娛活動為載體,培養樹立后進生新的意識形態。用與時俱進的新興教育方法,輔導后進生身心全面進步。
【關鍵詞】班主任;后進生;管理
如今教育方式具有多樣性,在展開日常教學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在其中充當發揮組織和領導作用,而課堂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后進生又是此基本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班主任不僅要對班級有宏觀的整體管理意識,還要對后進生做微觀的個體指導。
一、班級中后進生的現狀
(一)個性強,自律差
隨著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孩子們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加,尤其是獨生子女很小就擁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立的人格,在這種自由環境下不受引導和管束的成長很容易成為后進生,就是平時所說的“差等生”。這類后進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追求與眾不同,表現在穿衣打扮上特立獨行,在課堂上自律性極差,性格上咄咄逼人。
(二)群體數少,程度可控
在所有班級里,有成績優異的那么必然存在成績差勁的,后進生在每個班級里都有,只不過在數量和程度上有所區別而已。在大部分班級中后進生屬少數,為可控群體,有些學生并不是主動成為后進生的,而是由不同外界因素導致他們學習不認真、產生不當言語和行為,究其原因就能有效地管理和轉化他們。
(三)缺少關愛,無可持續管理
大多數后進生是渴望被關懷的,他們缺失的可能是來自家庭溫暖或者是因為過早面對社會的陰暗面變得極度自閉,他們可能對外界擁有很強的好奇心,關心除學習外的一切事物,或者對學習沒信心、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差或思想品德存在一些問題。通常我們對這些學生只有批評教育,并未進一步給予關心和愛。
二、班主任對后進生的管理策略
(一)找明原因,對癥引導
小學生心智處于尚未發育成熟的狀態,他們沒有多少經歷經驗,內心世界很敏感,抵御外部事物的能力也很差,特別是自律薄弱。但他們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他們目前與其他同學的差距是暫時的、相對的,找對原因正確引導才是最關鍵。很多偉人在小時候都可能是后進生,例如:愛迪生,他一直到12歲才會讀書,在普通學校呆了三四個月就被趕出來了。他的數學和識字能力也比常人差得多,無法集中注意力。這不折不扣就是我們所說的“后進生”。然而在他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調皮使壞的問題兒童成為了影響世界的偉大發明家。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小時候是學校里最差的學生,曾被三個學校退學。
以前我們班里有個叫溪溪的小姑娘,每次上課都要望向窗外,任課老師多次提醒批評都屢教不改。后來我把她領到我辦公室先給她喝了杯熱可可,然后跟她以閑聊的方式尋問她總看向窗外的原因,后來她吞吞吐吐地說她很害怕和人直視,在一年級時候因為數學考了倒數第二被老師罵,她低頭時老師總要求她看著老師的眼睛表示尊敬,此后就留下了陰影。也因為在以后的課上她不被老師重視也沒有老師再詢問原因就一直被批評。了解情況后,我就立刻跟各任課老師溝通,并在周五的下午找溪溪聊天,慢慢讓她打開心結,從敢于直視老師開始,一點點的她又可以正常聽課不再東張西望了。后進生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一些關心和愛,要注意學生個人身心的差異,不能一味的批評、放縱或置之不理。我們教師不能因為學生是后進生就對其輕言放棄,班主任就是要托起明天的太陽,糾正學生目前的錯誤,雖然這可能是一個漫長又反復的過程,但只要堅持下來,學生一定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關愛為主,注重疏導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星光,尤其對后進生首先要對他們免除打罵,其次對他們抱有特殊的關懷。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全面發展,班主任應該用愛心和耐心的引導來糾正學生們的錯誤。對于學生經常犯錯誤,老師首先應該給予必要的關懷,與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可以用柔性的語氣和包容態度代替惡語批評,讓學生在錯誤中感到內疚和自責,使他們不得不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通過自我反思來達到自我改正的目的。目前,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個性,有的遵守規則,有的喜歡表達自己,有的是以書為導向,有的是充滿批判精神,有些是非常叛逆的,有些則是很不一樣。我認為學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可以允許學生犯錯,對于學生的錯誤和缺點,我們不僅要細心指出,耐心幫助他們改正錯誤,還要用愛心、柔性地安慰他們的心靈。一旦發現他們犯了一個錯誤,先不要著急生氣、批評、懲罰或甚至追究你的學生。如果你的學生什么都知道,明事理,且不會犯任何錯誤,那么他也沒必要來學校接受教育,重要的是同一個錯誤不要犯第二遍,如果學生犯錯,告訴他后能知錯就改,他記住后便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優秀生,還要重視后進生,做好教育轉型工作,實現教育公平的目標。在我們同一年級的另一個班經歷了一個更特別的學生,我們就叫他張同學,張同學的控制能力很差,即使是在老師上課的情況下也經常擾亂紀律,并帶壞其他班上同學一起打架,嚴重影響班風校紀。但是張同學并不是生來就這樣的,在班主任細心詢問下得知他從小在家缺乏管教,父母二人在外地打拼,只跟著奶奶生活。了解情況后,班主任為了保護張同學的自尊心,讓他快速樹立自信,提議讓他擔任班級衛生委員。自從擔任衛生委員后,他變得像另外一個人,每天放學走的很晚,幫大家清理周圍垃圾,變得負有責任感了。他的能力逐漸得到了班上其他學生的認可,以前的壞習慣也改變了很多,在學習上也讓他奶奶和老師省了很多心。
(三)做好規劃,可持續管理
俗話說“未雨綢繆”。在不同的時期,學生之間會有不同的情況和問題。這時做好規劃,遵循一定的原則可以對后進生進行持續管理,例如實行“配對”制度,將優秀生與后進生座位安排在一起,使后進生耳濡目染,在行為舉止上受到熏陶,具有良好的傳遞作用。使整個班級全面發展,實現既定的培養目標。并且班主任要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育工作,做思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當犯錯誤的學生反復出現同樣問題或新的問題時,做好再教育工作,可能是之前的方式不對,究其原因幫助他們快速改正錯誤。對后進生的管理和教育,也要慎重,即全方面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及時止損,避免錯誤形勢的擴大,及時教育犯錯誤的學生,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自己及時認識到自身不合時宜的言行,及時改正,發育成人格健全、思想獨立的學生。
在改造后進生的工作中,班主任要經常換位思考,自己學生時代是否遲到早退,是否與同學吵架,是否在課堂上讀過課外書,是否抄過作業,或者是代入感分析,如果自己是他,為什么會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為什么會在課堂上打瞌睡,他為什么會與眾不同等等。從學生的角度來理解和看待問題會有新的收獲。畢竟,小學生年齡較小,尤其獨生子女很難避免性格的弱點,如過度競爭、心胸狹窄、行為魯莽、行為情緒化、隨心所欲等,這很容易導致學生犯錯誤而成為后進生。了解學生的這些原因,對形成的原因的行為進行分析,便可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對他們進行教育。
三、結束語
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盡力做到一碗水端平,給后進生一個公平的平臺,讓他們在公平之下接受良好的教育。班主任要以好的心態接受學生,這樣學生就不必害怕犯錯誤,讓學生有勇氣進行深度思考,反思自己的所言所行。在考量中,矛盾將在平靜中得到解決。使學生自覺地走向自律,達到理想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成果。對于后進生的轉化管理工作,要求我們班主任以和平與包容的心態進行,能夠接受學生身上的不足,包容學生不同性格上的缺點,使暫時落后的學生得到提升,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靜.“我是班長”——對南京市C小學一個班干部的個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6)
[2]楊標.淺談班主任對后進生的教育策略[N].湖北晚報,2017(12)
(蘭州市城關區雁園路小學,甘肅 蘭州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