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漢
摘 要:隨著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美麗鄉村規劃成為城鄉規劃設計中的重點。這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但一旦建設好也必將產生長期而深遠的意義。美麗鄉村規劃,不僅需要有一套科學、完整的規劃體系,更需要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本文就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科學、有效地規劃美麗鄉村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探究,希望可以為鄉村建設者提供適當的參考。
關鍵詞:城鄉規劃;鄉村振興;美麗鄉村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即實施“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這一戰略使得鄉村規劃成為城鄉規劃任務中的重中之重,也為如何建設美麗鄉村提供了具體方向。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需要基于戰略要求,結合當地風情,因地制宜,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以確保美麗鄉村規劃取得理想的效果。
1城鄉規劃設計中美麗鄉村規劃的背景
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為總要求,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開展美麗鄉村工規劃,就需要從產業、生態、文化、人才、旅游等方面入手,比如開發鄉村的新動能,對農、林、牧、副、漁等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和升級;重視對生態環境的改善,積極治理鄉村污染,優化升級鄉村生態產業鏈;加強人才引進和管理,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等[1]。建設好美麗鄉村,使鄉村人民生活達到較高的文明程度和富裕水平,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以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
2城鄉規劃設計中美麗鄉村規劃的原則
2.1經濟性原則
經濟效益永遠是工程建設的最根本目標。美麗鄉村規劃,要確保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以提升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實現生活富裕。例如,利用當地的資源等優勢,加大對產業的升級改造,增加就業崗位,從根本上促進經濟發展。
2.2生態保護原則
基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在鄉村規劃過程中,切實做好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加大環境治污,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等特色,整合資源,建設一套完整的生態產業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2.3可持續發展原則
美麗鄉村規劃本身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其效益也并非立竿見影,要想得到長久的持續收益,必須保證發展的可持續。美麗鄉村規劃的各個環節之間聯系密切,在建設過程中,需要仔細排查安全隱患,一旦發現問題立馬解決,科學規劃,確保可持續性發展。
3城鄉規劃設計中美麗鄉村規劃的策略
3.1優化空間布局,改善鄉村風貌
3.1.1鄉村住房建設及空間規劃
在建設鄉村住房和規劃鄉村空間時,既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劃,有效利用當地資源和環境優勢,建設農村特色住房和公共設施,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遵循民意、符合民情,建設讓老百姓滿意的住房和基礎設施[3]。在鄉村住房及空間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加強管理,明確任務分工,簡化辦理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保證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建設任務。鄉村規劃建設者可以采用實地調查的方式,詳細了解當地的空間地貌和基礎設施狀況,并走訪村民,了解村民的真實需求。此外,在鄉村住房建設區域內,可以增加其他房屋設施建設,比如企業住房、工業園區、小型廠房、倉庫等。鄉村空間規劃的主要內容是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3.1.2鄉村生態環境規劃
改善鄉村環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垃圾處理。相對于城市垃圾,鄉村的垃圾數量少且種類單一,比較容易處理,關鍵在于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可以在鄉村設置固定地點的垃圾分類回收站,給每家住戶分配分類垃圾桶,鼓勵村民對垃圾分類并將垃圾按地投放。其次,鄉村傳統的經濟模式相對粗放,對環境造成很大破壞,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下,需要創新經濟模式,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生態經濟。由于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不夠高,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提高村民的素養。還可以建立一套環保體制,規范村民的生產生活行為,并且明確村委會人員的職責,通過獎懲措施,激勵大家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中來。
3.2整合資源,優化產業結構
3.2.1生態振興+農業轉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于廣大處于山水之間的鄉村而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如安徽省對巢湖的治理,守護了綠水青山,實現了精準脫貧,推動了鄉村振興。農業的基本屬性是生產,又兼具多種功能。要把村莊、農民、產業、資源要素等全面而精準地聚合起來,加強統籌規劃,注重有機銜接,以生產功能為基礎,充分展現農業的生態生活功能,傳承和挖掘鄉村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新產業,使農業不僅提供物化產品,而且同時產出生態產品、健康產品、文化產品。立足資源稟賦,發展設施立體農業、循環農業、創意農業,提高土地綜合產出率。加強“美麗山水+美麗村莊+美麗田園+美麗庭院”全美系列建設,讓農業成為美麗產業[2]。
3.2.2文化振興+鄉村旅游產業
文化是一個地區的靈魂,作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鄉村通常都保留著獨特的傳統民俗和歷史文化,加強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護傳統民居和建筑,對其周圍環境進行改善,或根據其建筑風格增設新的建筑,比如文化墻、休息亭等;對傳統手藝和傳統民俗給予支持和保護,定期舉辦宣傳、展示和學習傳統文化等文化體驗活動,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全面提升鄉村文化品質。如安徽銅陵舉辦“大地田原藝術季”,用美食、雕塑、彩繪、音樂、詩歌藝術,以藝術助推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在開發鄉村民俗、美食、特產、農事體驗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積極發展鄉村休閑、度假等產業;通過“鄉村+文藝”“鄉村+電商”“鄉村+養老”等多方面的融合發展,培育多樣化、個性化的鄉村旅游業態。
3.3培養人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3.3.1注重人才培養和管理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人才振興最為關鍵。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歸根到底都是人在起作用。所以,在鄉村規劃過程中,加強人才管理永遠是第一位的。近年來,各大城市相繼推出一系列的人才政策,想方設法搶奪優秀人才。與城市相比,鄉村明顯沒有搶人的優勢。但值得關注的是,一批新的鄉村人口——新型職業農民正在形成,他們將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所謂新型職業農民,指的是不再簡單地用傳統種植方法進行農業生產,而運用現代化生產技術進行規模化的、高效率的種植和養殖活動,打造優質農產品,推動鄉村發展的新時代的農民[3]。
3.3.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推動鄉村基層組織自治,規范鄉村基層組織管理,以促進組織的高效運行。明確鄉村組織人員的職責和權力,通過制定公約、嚴明紀律、強化監督、嚴厲打擊,為各鄉村樹起清廉屏障,促進鄉村基層權力的規范運行,從鄉村領導層上保障鄉村振興的實現。近幾年,杭州市就落實了中央和省、市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以清廉鄉村建設,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結語
美麗鄉村不僅是鄉村民眾的祈盼,更是全國人民的美好夙愿。美麗鄉村規劃對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有重要意義。在開展鄉村規劃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相關原則和方法,堅持以人為本,依據鄉村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改善鄉村風貌,優化產業結構,培養人才,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建設好美麗鄉村,以推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孔海波.關于城鄉規劃設計中美麗鄉村規劃的探討[J].建材發展導向,2019,17(9):36-37.
[2]趙君龍.城鄉規劃設計中的美麗鄉村規劃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23):141-142.
[3]余德平.關于城鄉規劃設計中的美麗鄉村規劃研究[J].建筑?建材?裝飾,2019,(12):9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