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華



【摘 要】
目的:研究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聯合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診的660位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每組330位。常規組只使用四聯療法進行治療,研究組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聯合四聯療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相對于常規組,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明顯升高,并且胃脹惡心、反酸噯氣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聯合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能夠明顯改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四聯療法;幽門螺桿菌;胃炎
【中圖分類號】R876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002-01
慢性胃炎常由各種慢性胃黏膜疾病引起,是一種常見的內科疾病,發病率居胃病首位,大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癥狀或者有類似反酸、食欲缺乏、上腹隱痛等消化不良癥狀,病情較難治愈,容易反復發作。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為主要的致病因素,臨床通過清除幽門螺桿菌緩解癥狀,同時也能夠降低胃癌的發生幾率[1]。本次研究在臨床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聯合四聯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基本資料
取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接診的660位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每組330位。常規組患者男性220位,女性110位,年齡為15至72歲,平均年齡為(51.24±6.12)歲,病程1至19年,平均病程(4.15±1.63)年;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10位,女性120位,年齡16至78歲,平均年齡(56.34±5.34)歲,病程為2至17年,平均病程(5.01±2.21)年。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患病時間,均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受其監督,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者只采用普通療法進行治療,口服蘭索拉唑腸溶片,每天服用2次,每次30mg,果膠鉍每天2次,每次200mg,于餐前服用; 克拉霉素片每天兩次,每次0.5g,餐后即刻服用,阿莫西林膠囊每天兩次,每次0.5g,阿莫西林過敏者,甲硝唑片0.4g 2次/日;研究組患者在常規組四聯療法基礎上加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用溫開水沖服,每天三次,每次2.0g。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14天。臨床所使用的蘭索拉唑腸溶片來自南京海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克拉霉素片來自江西匯仁藥業有限公司,阿莫西林膠囊來自上海信誼萬象藥業有限公司,研究組使用的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來自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
在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癥狀改善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清除情況進行比較,按照《胃腸病學》[2]對治療效果進行分類,分為治愈和無效兩種種情況。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病變黏膜消失,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為(-)為治愈;患者癥狀沒有得到緩解甚至加重,病變黏膜沒有改善,幽門螺桿菌檢測(+)則為無效。
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人數/總人數×100%
對患者的癥狀進行分級和評分,分為輕度、中度以及重度三個等級,分別記1分、2分、3分,沒有癥狀的記0分,得分越高證明患者的癥狀越嚴重。幽門螺桿菌的清除情況在患者停藥四周后進行檢測,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為治愈,陽性為無效。同時記錄患者是否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根除率=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率(%)進行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x±s表示,行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對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進行對比,研究組患者的治愈例數為300例,無效例數為30例,治療有效率為90.90%,常規組患者的治愈例數為140例,無效例數為190例,治療有效率為42.42%,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的有效率,經計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值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的分數,研究組患者胃酸脹、惡心、反酸、噯氣的評分依次為1.15±0.21、0.26±0.11、0.55±0.23、0.25±0.11,分別低于常規組的2.15±0.25、2.65±0.29、2.14±0.15、2.31±0.36,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值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研究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為30例,9.09%,幽門螺桿菌清除率為93.94%,常規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為100例,占比30.30%,幽門螺桿菌清除率為72.73%;相比于常規組患者,研究組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較高,且不良反應的出現幾率較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