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龍
【摘 要】 目的:研究短暫性腦缺血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模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選擇100例于我院藥物治療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根據患者入院時間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均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合治療,對比2組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凝血酶原時間、活化凝血活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全血粘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低,觀察組短暫性腦缺血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00%)明顯高于對照組(72.00%),(P<0.05)。2組胃腸道異常、皮膚瘀斑及牙齦出血等藥物不良反應(P>0.05)。結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療效顯著,且藥物不良反應較少,應予以臨床推廣。
【關鍵詞】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短暫性腦缺血;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917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107-01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指的是局灶性腦缺血引發短暫性、突發性、可逆性的神經功能障礙。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往往能持續數十分鐘,并能在半小時以內完全恢復。而發作2h 的患者通常會遺留輕微的神經功能缺損現象,經MRI 可顯示其腦組織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腦卒中發生的誘發因素之一,其常見癥狀為視力障礙、失語和偏癱等,如患者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演變成為腦梗死[1]。我院為探析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及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的臨床效果,選取100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采用分組對照試驗法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本文對比研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模式的療效。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藥物治療的短暫性腦缺血患者100例,根據患者入院時間將其分為觀察組(n=50)與對照組(n=50)。其中,男性短暫性腦缺血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最小年齡38周歲,最大年齡78周歲,中位年齡(60.34±12.08)周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統計分析結果并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分組方式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對本研究內容及目的知情的患者;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期患者。排除標準:發病時間>24小時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治療,給予患者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批號為國藥準字H32023072,每日口服1次,每次100mg;給予患者浙江新東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阿托伐他汀鈣片,批號為國藥準字H20163270,每日口服1次,每次20mg[1]。觀察組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合治療,予以患者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批號為國藥準字H20123115,每日口服1次,每次75mg[2]。上述2組患者均持續治療4星期。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 19.0軟件對比分析,2組凝血酶原時間、活化凝血活酶時間、全血粘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數據行t檢驗方式,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治療后凝血功能及神經缺損指標比較 ?觀察組凝血酶原時間、活化凝血活酶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全血粘度、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低,(P<0.05)。
2.2 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治療后療效對比 觀察組短暫性腦缺血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00%)明顯高于對照組(72.00%),(P<0.05)。
2.3 短暫性腦缺血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胃腸道異常1例,占比2.00%;皮膚瘀斑1例,占比2.00%;牙齦出血1例,占比2.00%。觀察組患者總不良反應3例,占比6.00%。對照組胃腸道異常1例,占比2.00%;皮膚瘀斑1例,占比2.00%。觀察組患者總不良反應2例,占比4.00%。對比2組短暫性腦缺血藥物不良反應情況,2組不良反應未見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短暫性腦缺血是指患者腦組織細胞局部性、短暫性的缺血,對患者腦組織細胞及神經功能造成一定損傷,致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患者動脈血栓、血流動力學病變具有密切關系,其發病群體主要為中老年人,近年來發病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3]。臨床中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疾病多采用藥物抗血小板聚集方式,能夠對患者病情予以改善,并防止患者腦部神經細胞進一步受到損傷。阿司匹林是臨床上應用相對廣泛的抗血小板聚集劑,其在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作用機制是抑制患者機體內環氧化酶活性,以此抑制患者血小板內血栓素生成,從而抑制血小板集聚。而氯吡格雷是一種具有高選擇性的ADP 受體阻滯劑,可通過結合血小板膜表面的ADP 受體,使得纖維蛋白原不能同糖蛋白GPlllb/llla 受體相結合,從而實現抑制患者血小板集聚的目的。同時,氯吡格雷還可通過阻滯血小板活化的進一步擴增,以此抑制激動劑所引發的血小板聚集。本研究采用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治療模式應用效果顯著,其中,阿司匹林具有抑制環氧合酶活性的作用,從而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4];他汀類藥物進入患者體內后作用于肝臟,可對肝臟膽固醇分泌量予以有效控制,降低患者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能夠有效防止腦卒中疾病;氯吡格雷是人體ADP活性一直類藥物,能夠阻斷患者體內纖維蛋白受體,防止患者血管中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液黏度,避免其神經功能再次發生損傷。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與他汀類藥物聯合模式在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方面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付勇.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5):1733-1735.
[2] 馮軍顯.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5):722-723.
[3] 張戰芹.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7,37(10):119-120.
[4] 趙剛峽,王水平.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老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2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