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患了萎縮性胃炎要重視,要堅持正確治療,但因萎縮性胃炎而引起恐懼,那就沒必要了,因為這樣對治療、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請看這些有害的流言:
萎縮性胃炎的胃就像核桃殼了
一提到萎縮,首先想到的就是變小、起皺。核桃殼可說是萎縮的“形象代言人”,依此類推,萎縮性胃炎的胃不就成了“核桃殼”嗎?非也!
當各種因素侵害胃黏膜較深時,首當其沖的就是腺體,由于腺體的重要功能,所以萎縮性胃炎的萎縮程度,以腺體受損害程度來表示:
腺體萎縮數不超過原有1/3為輕度,中度為1/3~1/2,重度超過2/3。肉眼乃至胃鏡并不能判斷萎縮程度,只能由病理科醫生用顯微鏡來判斷了。
所以不論年輕的還是老年的萎縮性胃炎患者,雖然都難逃胃腺萎縮之變,但其胃不會成為“核桃殼”!因為那只是發生在胃黏膜層的變化。
得了萎縮性胃炎等于判了“死緩”
醫生們都承認,也常警告患者:萎縮性胃炎可能癌變。既然遲早會有這一天,不就是判了“死緩”嗎?非也!
萎縮性胃炎有可能發展成胃癌是事實,但多數醫生認為10年內癌變率小于5%,說明癌變率不高,更非全部都會癌變。
其次,癌變要經過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并非由萎縮開始,而是從不典型增生這關鍵一步開始,發展到早期胃癌,從數月到數年不等,因此給我們提供了充分的時間來追蹤,了解動態,及時發現早期癌變。
另一方面,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并非“只進不退”一直到癌變。不少病例可以長期穩定在某一階段,一些中、輕度病例經過合理治療可以好轉甚至消失。
其實只要不拒絕檢查,通過定期胃鏡活檢,早期癌變是完全可以查出來的。對待萎縮性胃炎,特別是出現了不典型增生時,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承認可能,不背包袱,定期檢查,科學治療。
藥物治不好胃炎
有些患者確診為慢性胃炎,中西藥物服過多種,治療多年,時好時壞,沒有徹底治愈,所以對藥物治療失去信心了,就認為藥物治不好慢性胃炎。非也!
慢性胃炎的治療要打“組合拳”,包括:①個體化的認識與去除病因;②生活調控與安排;③合理的藥物治療。三方面同步進行,并且要持之以恒。
現單就藥物治療稍加介紹,請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保護和營養胃黏膜的藥不可少:這些藥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使之與有害物質隔離,或吸附有害物質,并能加速黏膜修復過程。
對癥藥物有助于建立治療信心:早飽腹脹,用胃腸道動力藥;反酸、胃灼熱,可用H2受體阻滯劑、質子泵抑制劑;顛茄、阿托品、山莨菪堿等則用于止痛等。中醫藥治療,也可獲得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