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月
(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江蘇南京210003)
在多年的教學中,研究團隊發現我國管理類課程教學中不注重對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更加不注重將網絡教學資源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結合。本文立足于我國高等院校商學院基礎課程——市場營銷學課程進行研究,并且展開了教學改革。在之前長期的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中,比較成熟的方式有互動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學習小組、行動導向教學法等。但是自從信息化平臺的出現,姚美娟等[1]指出在商科教育中,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學中進行工具手段的變革。
早在2000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指出從高中起要大力地發展“研究性學習”。而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的高等院校,更要各盡其才,采取各種有效手段,培養社會與企業發展所需、所求人才,以完成教學目標。本文正是基于這一點,開展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教學實踐改革,以期研究結果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越來越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正迅速建立。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在線開放課程、微課、微課程等網絡資源的建設。比如在線開放課程建設——1 萬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萬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正在展開,在線教材、在線教輔資料、在線視頻講解、在線講稿、在線PPT、在線題庫等與之配套的資源體系正在成熟。
其次,不少學者提出了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教育”,并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之路,可供借鑒的經驗已經非常豐富。毛凌琳等[2]學者在所任職高校開展了翻轉課堂模式或者SPOC教學模式的實踐教學。崔宇[3]結合了網絡資源中案例、實訓軟件、信息化教學軟件這三種類型的資源提出“三位一體”的教學改革。隋曉冰[4]在大學英語教改中提出將課堂面授和計算機自主學習進行結合。
最后,信息時代下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機制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這一點早在20世紀60年代奧蘇伯爾提出的成就動機理論就受到學者的關注。張正鑫[5]則在其研究成果中強調了內在驅動力是能夠在網絡環境下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隋曉冰[4]也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出在英語教學中研究型學習可以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因此。本文的教改方向是在非常成熟的硬件條件、堅固的思想基礎、扎實的理論基礎之上進行的。這次教改也必將推動教師改革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意識,也將成為提升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2018年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獲得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立項建設,同年啟動了市場營銷學SPOC建設工作。2020 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SPOC 課程與在線課程依然如期同時開設,運行良好。市場營銷學SPOC課程首期開課,涉及近30個班級,超過1 500個學生。市場營銷學在線課程首期開課,參與學生人數超過2 000 人。因此,本文基于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慕課平臺SPOC 課程的教學實踐,為地方高校進行網絡資源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第一,設計網絡資源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環節。本課程將以問題導向為中心,按課前、課中、課后以時間為序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設計,以增強自主學習效果。每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均分為4段:A段、預習。每一章新課安排學生通過SPOC 課程自主學習知識點。B 段、精講。在上課時通過案例動畫引入,把主要內容精講。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等。C段、演練。之后的環節是讓每一組學生進行經典案例分析或者要求每一組結合熱點進行案例分析。此環節重在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和相關問題的操作練習。D段、總結。在學習掌握主要內容之后自主選擇課堂上的知識點、案例分析,在課下進一步綜合分析、深入理解。教師對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教師評分或者小組互相評分。
第二,設計網絡資源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反饋評價。首先在課前,使用雨課堂或慕課堂等多種教學工具(輔助軟件)來把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時間、效率。其次,在市場營銷學教學中,通過小組組隊、小組競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市場營銷學的教學效果??梢园凑諏W習周次將學生劃分為14~16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有5~8 人,由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最后,用量化的標準評價學生在課中表現、課后作業等環節學習的深入程度。可以考慮發放問卷,以得到學生的真實教學反饋。
本文所提出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對網絡資源的充分整合。在市場營銷教學中,需要多渠道地不斷收集相關的教學資源,并且不斷進行優化。首先,利用信息技術對已有的案例庫、作業試題庫進行不斷地更新工作。其次,利用網絡中已有的在線資源,安排學生自主在線學習。在線資源包括慕課平臺資源,學習通平臺資源,國內外經典營銷案例資源庫、營銷營公眾號、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公眾號、微課/微課程資源庫等。尤其是培養本校學生熟練使用本校網上圖書館的能力。最后,作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收集網絡資源,以補充該課程的資源庫。這樣的教學安排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幫助學生開啟學術生涯。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采用先教后學的方式;而本文的教學改革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考核機制主要包括雙方評價:教師教學效果評價(50%)和學生學習效果評價(50%)。
在尊重教師教學成果的原則下,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的設計采用學生評教、督導抽評、系主任評價這三項指標進行量化。本校的教師教學評價指標結構如下:學生評教(50%)、督導抽評(20%)、系主任評價(30%)。最后將分數折合成總分的50%??紤]到校情、學情、課情不同,三項指標具體分值可小幅度調整。
本課程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參考教學的4 個基本環節以及期末考試進行綜合設計。具體包括學生過程考核(70%)、期末考試(30%)。學生過程考核(70%)分為4個部分:課前小組作業(20%)、課堂測驗(30%)、課堂討論(30%),以及課后測驗(20%)。其中,每一次的課堂討論除了以小組的形式提交學習報告(80%),還需要以個人的形式提交個人研究報告(20%)。這樣做可以避免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搭便車”的現象,也可以督促學生在課后自我進行消化吸收。最后期末考試需要采用閉卷的方式進行,滿分100分。實際分數需要根據70%的比例進行計算,與學習過程分數的30%相加,最終得出學生的總分。
在信息化時代下,學生們的信息化使用水平普遍很高。他們在網絡上幾乎可以輕而易舉地搜索到他們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在疫情期間,學生們很快適應了多類型的教學軟件。而對比之下,部分教學年齡長的教師已經存在教學手段固化,難以適應信息化教學的問題。
想要提高信息化手段,高校必須提升教師的學習積極性,讓各位教師認識到信息化課堂能夠比傳統教學方式更能提高效率、促進知識共享。比如在傳統課堂,學生容易因為近視、走神等原因脫離課堂,而在信息化課堂中,學生可以使用手機隨時關注課堂。在課下可以通過在網絡端的PPT資料、學生原有的發言記錄來回顧上一節課的知識。另外,最為重要的是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和技巧。學校方面需要搭建平臺,鼓勵教師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尤其是在教師申報國家級、省級、校級在線精品資源課程時提供巨大的支持。
本次教學改革有一個原則要求是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一原則下,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側重團隊協作,并且引入競爭機制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但是容易出現小組成員“搭便車”、小組水平不一的情況,部分同學會反映評價不公正。為保證公平公正,任課教師在組建團隊時,建議按照名單分配,避免出現“馬太效應”。為保證分工公平,任課教師可以設置具體的分工細節。同時,還可以考慮在平時成績中加入“組內分工”計分項,由組長根據小組成員的努力程度和付出程度進行打分。
同時,本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考核機制和教學環節是較為復雜的,在實踐過程中受到多要素的影響,如何進行調整是一個難點。具體在哪些章節需要重點結合網絡資源,如何發現小組分工不公平,如何對同年級、多班級、多小組進行公平打分都是難點。這些難點需要教師對課堂、對學生一直保持很高的關注度。不能因為科研忽視課堂,也不能因為寬松的大學氛圍忽視對學生的學業管理。
本次教改成功的基石之一是教師的專業素質必須過硬。如果老師自身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夠,難以在教學中很好地融入豐富的網絡資源,也很難在教學環節中把握教學的節奏。
教師的專業素質是立身之本。要想提高它,一方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高校教師需要積極參加各種相關比賽和培訓,將實踐與應用融入教學中。課程團隊需要定期召開研討會,查閱實踐教學相關資料、參考相關成果,吸收和借鑒先進的教學方式,交流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教師需將實踐教學的經驗進行反思、整理、總結,不斷探求全新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方法和手段。
本次教改離不開本校市場營銷學教學團隊的努力,以及學校的大力支持。在課程建設中,學校提供了經費,教學團隊方能大展拳腳。而課程教學環節的設計和網絡資源的整理、更新工作靠一人之力難以完成。在面對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僅僅是做到統一標準已經極為不易了。因此,在教改中必須組建高水平、責任心強的教學團隊,選擇有管理能力的負責人。
本文主要解決的問題有4 個:第一,設計網絡資源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環節。第二,設計網絡資源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反饋評價。第三,如何深挖網絡資源。第四,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最后,本文指出改革的4個難點,并且指出了解決的方向。
但是本教學模式的研究同樣存在很多的不足。本研究是基于已經建立的本校市場營銷學SPOC 資源,在教學環節中也多是安排學生自主學習該資源。在其他高校、其他課程、其他資源之下,本課程的教學環節是否需要重新調整?因此在理論上如何在多門課程中探索上述網絡資源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的課堂教學,研究尚有不足。在未來,會繼續通過調研、會議交流等方式,將這些經驗進行固化、提升,提高其適用性與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