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紅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甘肅武威,733299)
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高中英語教師缺少資源應用意識,不注重將民族地區特色資源融入英語課堂,難以保證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的應用效果。
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中的許多內容是學生熟悉的,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學生能快速熟悉并理解其內涵。教師將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應用于英語教學,可以將地方風土人情、傳統文化與教學結合起來,使教學內容更接地氣、更具趣味性,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文化意識是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不僅要了解一些西方文化,還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英語教學中應用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是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傳統文化與風土人情有所不同,教師將地區特色教學資源融入英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中西方文化對比中更加直觀地理解中西文化存在的差異,提升學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識。
新時期,我國的教育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傳承,文化教育的價值更加突出。本土文化代表了民族精神,體現出民族凝聚力。本土文化的價值需要借助教學得到認可和傳承,而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是通過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英語教學中融入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理解社會文化,有利于傳承地方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雖然當前的教學改革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高中英語教學也更加突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但英語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重點科目,其考試成績直接影響到高考總成績,而高考升學率依然是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主要標準。從當前高中英語的考試內容來看,涉及民族地區文化的內容很少,這會導致教師將提高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目標,只局限于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不注重文化層面的培養,從而忽視特色教學資源的融入。
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包括多個方面,如民族地區文化、風土人情等都可以應用于英語教學,但是一些英語教師對當地的特色資源缺少認知。另外,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壓力比較大,其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學,沒有過多的精力研究地區特色資源,教學中如果涉及特色資源也多是簡單介紹,很難系統地講述。學校也沒有意識到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的作用,沒有為教師提供充分的培訓機會,限制了教師對特色教學資源的挖掘。
要想挖掘能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不僅需要熟悉地區文化的專業研究者和財力支持者,還需要熟悉高中英語教學的教師。以甘肅省天祝地區為例,其特色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經費并不能滿足英語教學需要,也缺少具體的鼓勵學校和教師利用民族地區特色教學資源的政策,所以學校和教師對此并不重視。
天祝一中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該地區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教育資源。這里有藏、漢、土、回、蒙古等28個民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族名歌、舞蹈、土族花兒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也為當地英語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為提升高中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天祝一中教師將語言能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語言能力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課本上的英語知識,還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掌握英語學習的精髓——開口說。對話訓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但對話的展開需要有特定的情境。教師可以將當地豐富的民歌資源引入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
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Unit 5 Music的重點句式有“What do you think...?/Why do you prefer...?”等。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和句式的基本結構后,播放天祝本土的藏族民歌《創世紀》《珠東論戰》《格薩爾大王歌》等,讓學生圍繞歌曲的主題用英語開展簡短的對話。這種方式既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課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當地民歌為主題的英語朗讀比賽或演講比賽,讓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喜愛的民歌的創作背景、內涵、特點等。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學生會通過反復朗讀加強訓練,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自然得到提高。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發現英語、運用英語,提升英語學習的實效性,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本區域的民族特色資源,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此外,比賽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提升學生資料查找與整合、形象管理、臺風調整等綜合素質。
傳統文化資源融入民風中,開發應用難度較小。文化品格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講授相關英語文化,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情感態度看待不同的文化現象,加強對文化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增強文化認同感。英語課程也是文化的載體,要讓學生通過英語課程學習,具備一定的文化交際能力,提升文化品格。
如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或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8)Unit 4 Pygmalion等戲劇類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開展學習,將具有天祝當地特色的花兒節、千人鍋莊舞等民族資源引入英語課堂,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意識到漢語和英語的差異,繼而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并了解英語學習本身就是跨文化交流與形成文化品格的過程。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學習、英語課外閱讀、收聽英語新聞、參加英語興趣小組或社團活動等多種方式開展英語學習。與此同時,組織專題課讓學生總結天祝當地特有的民族特色活動,如每年舉辦的花兒節、千人鍋莊舞、土族安召舞。教師用恰當的英語介紹這些活動的起源、表現形式等,以強化學生對民族藝術的認識。這種方式既能培養學生充分尊重其他國家文化的良好品質,又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當地風俗習慣的內涵。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與天祝有關的紀錄片,并采用中英文對照觀影的形式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立足天祝當地的民族特色,發掘民族文化,讓學生在課外拓展中充分感受到天祝人民的辛勤勞作等,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在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借助當地豐富的資源開展課堂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將民族資源應用在英語教學中,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為此,教師要轉變觀念,借助各項培訓活動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積極將當地本土特色資源與英語日常授課結合起來,并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出更加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英語學習中提高英語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