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嘉文
創新創業是一種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業模式,其主要特點在于創新。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隨之出現,每個人都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此創新創業不斷涌現。但由于新型的創業模式沒有可以參考的先例,往往出現十不存一的現象,創業風險極高。所以在創業初期會募資、籌資緩解經常出現的困難,投資公司對于這些創新產業創業者的高回報有濃厚興趣,但是在風險未知的情況下進行投資則不是明智的選擇。而創新創業者在獲得投資后的創業過程中如何正確運營,如何保證賺取到利潤都是創新創業中的難點。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合格的管理會計人才十分稀缺。由于我國的管理會計教育目前正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針對高職管理會計的教學改革變得極為重要。
我國已有超過1000 萬人的財務工作者,其中80%是財務會計,即進行記錄核算工作的財務工作人員,剩下的20%中管理會計所占的比例也不是很高,因此社會崗位中對管理會計的需求是比較大的。管理會計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掙錢就接單,不能掙錢就讓公司不要接單,以核算為基礎管理為目的的崗位,就是管理會計①。這樣一個重要的學科,卻并非所有學校都有,甚至很多高校都不會為了這個崗位專門開設管理會計專業,而需要該專業的學生想要考研時卻發現,根本沒有管理會計的研究生,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對管理會計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我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剛剛40多年,而管理會計在國外的發展最早也只能追溯到19 世紀,并且直到20 世紀70年代末都沒有進行過有改革意義的革新,所以這個崗位算得上是一個比較新興的崗位,師資資源嚴重不足。管理會計涉及到一定的管理學,因此對專業知識和實踐性都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管理學和會計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很多導師對會計學了如指掌,但是在管理學上還處于紙上談兵的階段,導致管理會計的教學質量也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程度,教學內容大多已經在實務創新中被淘汰了。管理會計是既要懂會計,也要懂管理,但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學出來的學生只懂會計,不懂根據財務數據為企業提供管理服務,學校的教學質量嚴重不足②。
管理會計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既包含了會計學,也夾帶一部分的管理學、運籌學、統計學,其課程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公司的運營方向進行風險、利潤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公司的運營策略進行調整,達到以盈利為目的的整體運作方向。能夠保證公司盈利,對于創新創業者來說就是闖進了一片藍海,等待他們的將是高回報,而投資公司看見這樣的創新性企業,也會產生投資欲望。但管理會計的學習內容雜而多,且學習順序比較不連續,對學生構建知識框架非常不利。
由于管理會計對企業和公司的要求比較高,因此不少的企業都需要用到管理會計,或者說需要用到管理會計,但是因為對管理會計的社會定位不正確,導致管理會計沒有被正確使用,最終使學習管理會計的學生數量降低,設有管理會計專業的學校數量減少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在一部分中小型企業或者機構中,管理會計一般不具備管理權力和決策權力,會被當作一般的記賬會計使用。我國有近千萬財務審計人員,平均工資幾千塊錢,并且隨著會計從業者的增多,部分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面臨找工作困難,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的情況。而管理會計由于社會定位存在很大的誤解,因此工資普遍較低,和審計人員差不多甚至一樣,而其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工作量卻遠超一般審計人員,因此從業者較少(管理會計一般可以選擇審計工作崗位)。現有的管理會計,大多數是有長期審計經驗的會計進行轉型后擔任的管理會計,而不是從學校畢業的管理會計專業的學生擔任,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管理會計的社會定位存在問題。
財務會計是目前社會對會計行業的主要認知,其主要的工作職責是負責記錄審核公司的財務運轉,并不主動參與到對公司運營行為的決策管理中,一般由財務提供報表,由上面的決策管理人員進行分析決策,這里面就必須要有一個崗位的存在,那就是管理會計。簡單地說,就要有能夠看懂財務報表,并且根據財務報表判斷公司的經營策略是否存在問題,該向什么方向進行優化的這么一些人員。哪怕是路邊的小吃攤販,也得清楚自己賣一份小吃能賺多少,賺了還是虧了,如果賺了值不值得加大投資,如果虧了要不要停止售賣。而對于一個大公司和企業來說,這樣的一個崗位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生與死。
這么重要的一個崗位,卻并未受到高職院校的重視,目前我國僅有一些重點大學和少部分一般大學設有該專業的教學。由于該崗位對人數的要求并不高,一般一個公司能夠有一個管理會計的團隊就足夠公司的運轉了,但是由于普及度不夠,目前仍然存在著超過百萬的崗位空缺。這么大的崗位空缺,就需要學校和社會提高對管理會計專業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該專業的學員吸收、人員培養,加大對該專業學員的實踐操作的教育培養。
創新創業是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基本上沒有先例可借鑒,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那一部分人,因此就需要一個專業的對運營方向進行評估的管理會計幫助企業更好地達到盈利效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管理會計的就業前景是一片好的。
1.優化師資力量。古人云名師出高徒,這里面自然是有一番道理的,由于管理會計的特殊性,真正有經驗有技巧的管理會計一般都會選擇在企業任職,因為收益更高,越是經驗豐富的“大咖”,越是鳳毛麟角,一般不會擔任高職院校的教師。而現在的管理會計教師大多是從重點學校畢業后,沒有工作經驗或者經驗較少的管理會計,其對于管理、決策的理解可能并不比學生多多少,那些真正有經驗的管理會計分享的一個小經驗,可能都能讓其他管理會計受益匪淺。因此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管理會計教育時,要盡量做到優化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量③。
2.構建課程體系。學會計難,學管理會計更是難上加難,對于很多管理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會計專業的學生要學的內容他們要學、管理專業的學生要學的內容他們也要學,這就會造成課程內容跨度大,知識框架不好構建的情況。對此就需要有經驗的管理會計從業者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減去一些不必要的學習內容,提供一個有效的正確的學習路徑,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建立起一個高效的學習架構體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3.創新教學方法,與企業案例相結合。管理會計是一門實踐性要求非常高的學科,但許多高職院校在教授過程中更注重理論教學且教學資料老化,在實際面對的企業運作時,過去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料已經明顯過時. 特別是針對創新型創業公司來說,很多創新型創業公司嘗到甜頭之后,就會馬上有一大批跟風者一擁而入,從而破壞市場生態,而對于管理會計來說,這些老舊的經驗已經不適用于當下的實際之中,需要企業根據未來的市場上變化情況及做出調整,而這些是課本上沒有辦法教授的,只有不斷地從實踐中累積經驗。因此高職院校在教授管理會計時,應該多在中小企業進行實踐,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判斷并進行驗證,為管理會計積累實踐經驗。
隨著創新創業的高速發展,管理會計的社會地位逐步提升,但高職院校中對于管理會計的教學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高職院校的目標即培養適應社會的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基于該要求,高職院校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提高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提高管理會計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最終為管理會計崗位提供綜合能力突出的優秀人才。
注釋:
①唐麗芳. 高職院校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科技資訊,2020,18(08):103+105
②關戀.創新創業背景下《管理會計》課程改革思考 [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04):123- 124
③陳玲暉. 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2):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