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國
(臨滄融媒體新聞社 云南 臨滄 677000)
所謂新聞攝影,一般來說就是利用攝影成像技術,將實時發生的大事小情進行通訊報道,常用的主要有客觀紀實和現場紀實兩種報道方式。[1]而科技的發展,攝影不再屬于新聞工作者專屬,作為受眾也能自己成為新聞的傳播者。在這場新聞革命中,也暴露出傳統媒體自身的局限,尤其是平面的新聞攝影,這就說明新聞攝影工作者也應適應新形勢下的變革了。
從本質來看,新聞攝影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豐富新聞內容,攝影素材的使用與選擇將直接影響到新聞內容的展示效果。[2]因而,對于新聞攝影記者來說,素材的好壞則關系到作品本身要傳遞的效果。
在今天這個新媒體高速發展的時期,人人都是自媒體,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傳統媒體以沖擊,其原本的權威性被打破。尤其是自媒體以及新媒體平臺上各種粗制濫造的新聞圖片,還在其發布一些任意嫁接虛假的圖片,有的人甚至將與文字不符合的圖片就直接放上去,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目的。這給新聞攝影的質量以及新聞的藝術性受到嚴重打擊,讓虛假和欺騙大行其道,造成非常不好的社會現象。
加之,即便是目前,法律維權成本依舊很高,給攝影人即便是受到侵害也只能自認倒霉。看起來是法律觀念的淡薄,其實是對現行下,維權成本的無可奈何。并且,目前,市場上對于新媒體和自媒體內容約束性并不大,導致他們傳播的內容往往與實際的出路很大,造成信息上的偏差和虛假,給社會造成非常差的影響。
不過,新媒體時代,相較以往,新媒體突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不管是信息的傳播速度,還是信息量以及和受眾的互動上都是傳統媒體沒有的優勢。由此,新聞攝影由以往的單一化以及專業化走向如今的多元化和大眾化。并且依托新形勢下的變革,每個人都是新聞的制造者,在這一定程度上讓新聞不在束之高閣,反而將新聞的傳播性更加親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聞的傳播活躍度得以提升,進而新聞攝影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
科技的高速發展,新媒體也是這場科技革命的產物,科技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是新媒體的顯著特點。同時新媒體的出現,對于傳統新聞攝影更大的舞臺,由此也在對新聞攝影自身進行革新,不管是軟件、設備還是工具,讓新聞攝影更加多元化,也更加的親民。當然,網絡的興起是把“雙刃劍”,作為應運產物的新媒體同樣也是如此。其主要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滋生虛假新聞。相比而言,在傳統新聞攝影工作中,攝影作品的發布,審核程序復雜且時間周期長。依托于互聯網的新聞攝影作品卻是沒有這些問題,運用設備的高科技手段,以數字化技術為基準,以強大的軟件技術做支撐。在這個互聯互通的移動互聯網下,新聞攝影的工作變得更加的高效便捷。受眾可以依據手機和電腦這些移動終端進行新聞攝影作品的閱覽,同時新聞攝影工作者也能以此來發布作品,實現突破時空的局限,讓新聞可以實時發布報道,信息的傳播由此變得更加的快速,這無疑是科技帶來的紅利。不過,便捷與快速也就意味著可能會出現失誤且失誤更大,一些人為了追求新聞的影響力,片面對內容進行報道,為了追求受眾的眼球,對報道進行歪曲甚至惡意報道的現象屢屢發生。讓原本公正、客觀、真實的新聞變成了造假的集散地。而由于網絡的開放,這種片面造成的后果將更加嚴重,虛假已經傳播出去,這時真相對受眾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2.2 新聞攝影記者的地位和權威不在“高光”。在以往,傳統的新聞記者單一的工作模式和專業性,和今天新媒體的互動性和開放性是比不了的。尤其是今天,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作為新媒體下的記者,也可以直接通過新媒體,第一時間將新聞圖片發布出去。甚至在今天,新聞攝影更加的多元化和大眾化,受眾不僅僅局限于接受視頻的傳播,還能實時通過直播互動,第一時間全面了解現場發布的情況,這些是傳統媒體完全做不到的。而且受眾與受眾間就能形成一個閉環,完全不需要新聞單位的介入也能全面的了解現場發布的情況,讓第一時間的發布權不再是新聞單位的特權,讓現場的影像資料也不再是新聞攝影記者的專屬。并且由于沒有像新聞單位那樣對作品進行過加工,反而受眾自身發布的圖片更加的讓人動容。
在新聞媒介變革下,筆者認為新聞攝影工作者應該緊跟此潮流,及時對內容進行變革和創新。新媒體的出現,也受到了受眾的歡迎,說明此技術的出現是符合當下社會的要求,也是符合現今發展的規律的。因而在此情境下,傳統新聞攝影工作者要認識到新形勢下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對自己有個充分的認識,即便在新媒體下,也能新媒體中將新聞攝影的優點發揮出來。
為此,筆者認為新聞攝影工作者在內容的取材上要新穎有特色的。在現今這個信息龐雜的網絡世界,新聞攝影工作者可以在其中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攝影材料,這樣作為新聞工作者就明白了當下的民生民情,了解時下受眾的關注點在哪里,根據受眾的愛好,才能創作出他們喜愛的新聞攝影作品。
而且時下信息的龐雜,人們對于一則新聞的熱度維持不長,且對于內容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再是簡簡單單想要了解發生了什么,而且從新聞內容中獲得啟發,這就要求新聞攝影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內涵。
當然,不僅如此,新聞攝影工作者也要針對不同的人群,選擇不同的題材,這樣才能引起更多的人民群眾的歡迎。只有這樣順應時下,了解時下群眾的喜好,才能創作出符合時下的新聞攝影作品。
同時,新聞攝影工作者也要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攝影水平。并且即便是新形勢下,依舊要遵守作為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養,而這其中包括對圖片真實性的忠誠,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宣傳傳播真實的“聲音”,圖片真實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
總之,以往專一以紙質為傳播途徑的時代漸漸過去。新媒體時期,受眾接受信息的媒介也在發生改變。作為新聞記者應該緊跟時代潮流,這樣,即便是新時期,新聞記者傳播新聞的效果依舊不會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