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江
(貴州省水城縣金盆鄉羊場學校 貴州 六盤水 553033)
微課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是指教師把地理學科中的某一知識點或者是教學環節,通過錄制視頻用多媒體展示出來的一種教學手段。微課能夠把教學重點和難點直觀的展示給學生,可以作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課堂教學補充,為老師的地理教學提供有力的輔助作用,有利于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知識的掌握和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還不強,對于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識很難進行深入的理解,通過微課的應用,可以改變以往初中地理單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1 時間短。正常課堂的時間是四十五分鐘,但是在這四十五分鐘內有很長一階段是學生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的,也就是說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內,教學效率只是一半。所以微課的制作要求要嚴格把握控制時間,必須限制在十分鐘以內,所以短時間的微課教學,不僅可以高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1.2 內容精。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一般都是知識量廣,內容多,學習十分繁瑣,不利于學生正確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而微課的制作要求內容精辟簡潔,這樣能夠更加地突出地理學科知識內容中的重點、難點,方便學生輕松掌握。沒有太過單一復雜的教學內容,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1 借助微課設置生動情境,滿足學生好奇心理。對于有著較強好奇心、思維活躍且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初中生來說,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厭倦心理。為了滿足多樣化的認知、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欲望,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聲、像、色俱佳的優勢創設課堂情境,將枯燥的知識點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覺和思維器官了解所學知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高效地進展下去。
2.2 借助微課講解抽象知識,增強學生理解認識。初中地理教學中包含有眾多抽象的概念、現象和規律等,這些知識點清晰地闡述了一些地理現象產生、存在的原因,是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鑒于學生抽象思維和空間思維發展尚不完善的限制,學生在對這些抽象知識的理解上存在難題。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這些抽象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和分析,將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以直觀、具體的形式呈現出來,強化學生的理解、記憶,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例如,以“海陸的變遷”這部分內容為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于讓學生了解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學科的觀點,從而對海陸變遷歷程有基本的認識。這一知識點用微課來展示再合適不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動畫演示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海陸的變遷歷程,使學生直觀認識到隨著板塊的不斷變化滄海是如何變成桑田的,河流是如何變成荒漠的。之后,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分布地帶,使學生認識到這些自然災害大多發生在板塊交界的地帶,與板塊運動有著密切的關系。相比于干巴巴的講解來說,這種直觀演示的方式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如此,便將教學難點以直觀、可視化的形式呈現了出來,化解了教學難點所在,為更理想教學效果的取得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3 利用微課鞏固學生的知識所得,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意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設置一定的時間來鞏固學生的學習所得,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于這個機會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所得。微課具有一定的優勢,對于教師來說,只要運用得當的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學習困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在課堂知識完成后,空出幾分鐘的時間,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設置微課,讓學生完成自我檢測,深化學生本節課的知識記憶。
2.4 利用微課復習知識,深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學生也應利用課堂下的時間,對于課堂教學中的內容進行鞏固。通過觀看微課的方式結合使用課本,讓學生對于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系統的復習,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對于重點知識掌握的目的。從而深化課堂效果,對于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來說,需要學生進行長時間的練習和積累。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能僅僅依賴于課堂上的學習,更應重視在課堂下也要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探究。通過微課的方式,學生能夠在課堂下開展自主學習,通過微課中豐富的學習資源,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彌補自身的學習不足,形成自身綜合實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這一課時,教師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學任務后,可以將本節課有關聯的微課上傳到網絡平臺上,讓學生在課堂下開展自主學習,深化學生的課堂學習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練習題目編輯成為微課的形式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下進行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獲得,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學會合理應用微課技術,為學生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微課技術推動地理課堂發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會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全面深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