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珊宇
(貴州省織金縣以那中學 貴州 畢節 552100)
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新型教育理念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得到學校和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它的提出為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指出明確的方向,也因此成為教學中的“主旋律”。在初中歷史主題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滲透核心素養,以發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為導向構建主題,在傳授學生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歷史感知以及歷史意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素養和學習習慣。
新課改背景下,產生了很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其中包括“主題教學”。這是近些年興起并在教學領域中得到廣泛運用且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學方式。主題教學的本質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既定的主題,在這個基礎上充分融合多個文本,注重增加個體經驗,并且針對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理解進行強調,從而構建主題,幫助學生有效吸收和內化知識的一種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創新性。主題教學符合新課改理念,強調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認為讓學生掌握知識并不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擴大學生視野,讓學生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而且主題教學比較注重體驗教學,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既習得知識,又獲得情感體驗。
2.1 明確教學主題。確立每節課的靈魂和中心是主題教學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即教學主題。具體來說,在初中歷史主題教學中,教師應當做好教學立意工作,明確教學主題,從而為接下來教學流程的設計以及教學活動的開展指出明確的方向。在設計教學主題之前,教師應當針對歷史教材內容以及新課標進行研讀,吃透教材,對于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做到充分理解,然后探索課本內容與核心素養的契合點,從而明確教學主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講授“辛亥革命”這節知識點時,教師應當抓住本節課的課標,即“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辛亥革命歷史意義”。在把握課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從“時空觀念”這一素養入手。從“空間觀念”視角來看,辛亥革命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從南方屢敗屢戰到武漢勝利。從“時間觀念”視角來看,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歷史性巨變,開創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終結了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所以,教師可以基于“時空觀念”素養對這節課的主題進行確定,即“帝制掘墓者”。教學主題明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十分順利。
2.2 構建教學結構。在明確教學主題之后,歷史教師接下來應當針對教學結構進行構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歷史主題教學質量。歷史教師在構建教學結構的時候應緊緊圍繞教學主題。例如,以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為核心設置的教學主題,教師在構建教學結構的時候應當遵循“呈現史料—合作探究—總結評價”這樣的結構順序。例如,“太平天國運動”是初中歷史知識體系中一個重要知識點,課程標準是要求學生了解該運動的主要史實,讓學生認識到民主革命期間農民起義的局限性和歷史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歷史教師在主題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出有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資料以及古今中外名家的評價。在此基礎上設置有效的問題,讓學生結合史料進行分析探討,并引導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從而完成教學主題,落實教學目標。
2.3 展開教學活動。主題教學反復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在實際教學中,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綜合主題教學的特點以及歷史核心素養的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豐富的歷史實踐活動,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當圍繞設計的教學主題,同時要注重歷史核心素養的滲透。例如,在講授“鴉片戰爭”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這節課的主題,即“引導學生認識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本質和虛偽的面貌,同時學習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以及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等。歷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辯論的主題為“林則徐虎門銷煙利大于弊”和“林則徐虎門銷煙弊大于利”。然后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準備充足的資料,接著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的辯論賽。這樣的實踐活動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加深入、客觀、全面地認識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行為,也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鴉片戰爭的本質。相對于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灌輸式教學,這樣的實踐活動更能引導學生審視歷史,使學生深刻理解歷史內在價值,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深度,還能實現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
綜上所述,歷史核心素養在初中歷史主題教學中的滲透能夠促進主題教學目標的實現,這對學生更好地解釋歷史、重構歷史、認識歷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高效教學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將主題教學與核心素養有效結合起來,促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和主題教學目標的共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