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珍,伍善廣,陸 苑
(廣西科技大學藥學系,廣西柳州,545006)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種新形勢新要求下的思想政治實踐模式,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1]“課程思政”是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是在大學專業課的授課過程中,融入思政觀念,實現思政課與專業課的融合的一種全新教育模式。[2]教育部陳寶生部長指出高校要把課程思政提升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層面。此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成一批課程思政示范高校。因此,如何實施課程思政,成為高等教育界關注的焦點。[3]
目前,各高校專業課教師上課時僅注重傳授專業知識,忽略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教師的德育意識不強。此外,教師在傳授各門專業課程時沒有注重挖掘各門學科背后蘊含的政治資源。習總書記講話精神要求我們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增強專業課教師授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推動專業課教師自覺地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偉大實踐,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是目前各本科院校亟待研究的問題。[4-6]
2018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作了明確界定,藥學專業應當培養德才兼備的專業人才。藥學事業直接關系人民生命健康和國民經濟發展,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品德要求在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凸顯。
根據藥學本科專業認證標準,在課程體系的考查方面,特別關注對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藥事管理五門藥學學科核心課程的考查。其中,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的生產理論、制劑技術、質量控制和合理應用等內容的綜合性學科。藥劑學是醫藥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學生從事醫藥領域哪個環節的工作,生產、經營、銷售等都需要掌握好藥劑學知識。此外,藥劑學在衛生系列職稱考試、國家藥士資格考試和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中都占有相當比重。因此,作為藥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藥劑學在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那么,在藥劑學課程教學中如何實現“思政”寓“課程”,“課程”融“思政”?高校應設置靈活的教學環節,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藥劑學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培養學生情感,啟迪學生心靈,使其與思政課程同行同向。本文從“三全育人”的視角和思路出發,在借鑒前人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在專業課藥劑學教學中推行“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總結專業課“課程思政”全程育人的思路和經驗。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必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加速形成。此外,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愈加尖銳,通過開展課程思政,充分挖掘和運用各專業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可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揮學校對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在全國范圍內保持思想的統一、信仰的堅定、信心的堅守和內部的團結。
高校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渠道和課堂,其開設的所有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高校所有教師都承擔著育人職責。一直以來,高校固有的教學體系和專業思維使得專業課和思政課的授課出現“兩張皮”的現象,沒有取得二者通力合作的效果。現今,實施課程思政,就是要改變以前單向的課程思政,改變“思政課”孤立無援的境況,讓專業課和思政課通力合作發揮育人作用,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中,讓每位教師都承擔起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責任,實現“三全育人”。
在“課程思政”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圍繞藥劑學課程如何開展“課程思政”,探索在藥劑學教學中推行“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對于提高藥劑學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有助于培養造就一批專業能力強、思想品德要求高、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藥學專業人才。同時,“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在藥劑學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是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內容之一,對藥學專業其他課程也起到一定的導引作用,有利于提高藥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順利通過專業認證。
通過集體備課,修訂藥劑學的課程目標,特別是思政目標。
知識目標:根據《全國藥學本科專業主干課程知識點》藥學專業中藥劑學所列的各知識點確定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根據《藥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的“畢業要求”設置藥劑學課程的能力目標。
思政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制定課程思政目標,使其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呈現較高的契合度,從而使課程授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個育人的過程。該目標為課程目標設計的重點之一,亦是“課程思政”探索的重點。思政目標旨在重點培養學生具有高尚職業道德、職業責任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辯證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等精神。
第一,通過學習藥劑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藥學專業的了解,激發學生對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熱愛,樹立為國家、社會發展做貢獻的理想、信念和信心,從而促進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緊密結合。
第二,通過對各類藥物制劑生產過程的學習,理解制藥工藝過程和設計的基本原則,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意識。教師通過對制藥工藝改進的案例分析,剖析工藝改進歷程,通過此過程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三,通過對各類制劑質量檢查要求的學習,了解藥檢工作人員的權利、義務與責任的關系,通過“抽絲剝繭”分析制劑質檢不合格的原因,一方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建立起社會責任意識和對職業的敬畏感,熱愛本職、敬業奉獻。
在藥劑學課程教學中,要在有限的教學進度安排中恰當地融入思政元素、思政教育,對于授課教師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授課教師自身需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才能準確挖掘專業知識中蘊藏的思政元素,把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思想政治理論體系結合在一起。因此,教師授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高校可通過對專業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培訓,提高授課教師的思政理論水平,也可在專業課的集體備課中讓思政課教師參與進來,讓思政教師和專業課教師一起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此外,為充分了解和掌握授課對象的思想狀態,輔導員也應積極參與課前集體備課,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相關思想狀態,搞清學生真正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及時獲知學生的思想動態,為開展課程思政打好基礎。
教師可在藥劑學課堂教學中挖掘合適的教育素材和課堂教學切入點,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注重案例教學,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思考、感受和體悟教學內容所傳遞的價值取向,真正發揮價值引領作用。
第一,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展示思政元素。在課外時間,教師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學習通軟件及教學多媒體課件等,及時推送一些與藥劑學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例如:講述現代中藥制劑章節之前,課前推送我國古代經典中藥傳統制劑丸、丹、膏、散等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體會祖國醫學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講述單元操作中的浸提章節時,課后推送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正確理解浸提因素中的粉碎度、浸提溫度及浸提時間對浸提效率的影響,伴隨答案的給出向學生揭示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量變到質變的規律;講述表面活性劑章節之前,推送生活中常用洗面奶、沐浴露等的處方和價格,分析處方成分與價格的關聯,通過生活案例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課后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課外師生交流與溝通,有效地把“課上”與“課下”聯系起來。
第二,通過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在藥劑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藥害”事件等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采用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加深學生對藥劑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開展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嚴謹認真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藥物制劑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與人民的健康、生命息息相關。例如,在講授注射劑章節時,引入“欣弗”事件、齊二藥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香丹注射液”等經典“藥害”案例;在講授生物技術藥物制劑疫苗制劑時,將“山東濟南疫苗案”“長春長生疫苗案”作為上課素材進行小組討論剖析,既加深學生對注射劑、疫苗制劑質量檢查的認識,又助力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
通過創新與改革考試模式,使考核模式多元化,重視過程考核與能力測評,科學設置考核項目,綜合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反饋過程考核結果,做到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第一,創新與改革考試模式,使考核模式多元化。閉卷考試更多的是考查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不能評價學生的思想,無法體現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行為習慣等隱性素養。考核方式應當摒棄單純以課程和教材知識來評價學生的方式,例如:在課程實驗結束后增加實驗操作考核,在新劑型章節增加論文考核環節(如,簡要介紹你最感興趣的一種新劑型),在制劑處方設計章節增加對某具體處方設計的分析匯報等考核方式。多種考查方式既能考核學生對實驗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拓寬學生對藥劑學學習的新思路。此外,教師從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及匯報過程中也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可以結合學生的作業及匯報情況進行價值引領,鼓勵學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
第二,加強過程考核與能力測評,綜合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過程性評價)。教師可采用課堂問答、課后作業提交等形式,加大過程考核力度,提高平時成績在綜合考評中的比例,提高學生對藥劑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考核其綜合能力。
第三,重視評價反饋。學生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況進行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其中,教師主要評價學生課堂反饋、筆記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實踐操作、實驗報告書寫等。尤其是隨著“易班”進入大學校園,高校應充分利用“易班”平臺建立考核的新方式,吸引專業課教師加入平臺的建設中來,把“易班”平臺打造成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平臺。
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開展藥劑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本文從增加藥劑學課程目標的思政目標、增強專業課教師的思政能力、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典型案例呈現或融入思政元素及創新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期在講授藥劑學專業課程的過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藥劑學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三全育人”。本文對藥學專業的本科藥劑學的課程思政改革進行了初步探討,在“三全育人”視域下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圍繞專業課的“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仍需要大量更深層次的研究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