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群,翟紅兵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教學診斷改進工作正在全國各類學校有序開展、穩步推進。搞好職業院校的教學診改工作,對于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但許多院校在教學診改實際工作中,有時存在許多盲目、簡單、主觀的現象,使得教學診改工作流于形式,實效不大。如何使教學診改工作在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充分發揮效能,需要做大量的具體細致的工作[2]。結合高職院校教學診改實際,本文對教學診改工作提幾點建議。
搞好教學診改工作首先要搞好診改方案的頂層設計,沒有一套科學、完善、實用的診改方案,很難得到客觀、合理的診改結果,非但不能達到改進教學的預期目的,更容易引發新的矛盾[3]。因此必須將教學工作涉及的各個因素納入其中,充分考慮各個因素對教學水平、人才質量的影響。包括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組織、教師教學能力及態度、教學條件、學生學習的態度、知識基礎、教材選用等。在此基礎上,對教學診改的方案、方式、方法、要素等進行廣泛調研、反復論證,并不斷修改完善診改方案,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不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診改方案的設計過程實際上是對學校教學診改工作的診改[4]。
方案設計的關鍵是要明確教學診斷與改進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為了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校未來規劃和發展大局;而不是為了得出一個評價結果,也不是為了監督教師,更不是搞形式主義。要通過教學診改工作調動廣工大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5]。
學校診改實施方案推進和運行時,一定要要科學認真地構建好目標鏈。診改工作的總目標是依據學校辦學定位,堅持發展理念,確保辦學質量的常態化、周期化,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診斷與改進,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循環機制。根據預期的目標,制定好實施的具體路徑。按照總目標、總規劃制定各個子目標、子規劃,如專業課程建設規劃、實訓基地建設規劃、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學生管理規劃等。實現總目標,必須有子目標的支撐,要將這些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人員身上,這就構成了完整的目標鏈[6]。
要認真細致地設計三級目標責任體系:一級指標為學校的工作目標,由學校領導牽頭組織;二級指標為部門工作目標,由一級指標分解而來,由部門領導組織;三級指標為崗位工作目標,由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完成。這些指標層層支撐、環環相扣,形成目標鏈、任務樹。這樣就形成“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7]。只有學校的每一名成員工作目標明確、路徑明了、標準明確、職責明晰,教學診改工作才能水到渠成。
如果沒有精密的組織,再好的方案也難以落實,診改工作實施的關鍵在于組織。針對職業院校人員緊缺的現狀,大多數學校都不可能建立一套人員充足的專職診改隊伍,只能是由職能部門牽頭,選用一批有事業心、責任心、公正心的各部門專業和管理骨干,組成一支有較高素質、有學術權威、有專業水平、有帶頭作用專兼職結合教學的診改隊伍。
教學診改工作一定要與日常的教學工作結合起來,與學校現有的管理制度體系結合起來,將相關的診改制度體系融入現有的制度體系中,不能將教學診改與日常教學及管理脫節或對立,要引導廣大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時時處處自覺地貫徹落實教學診改工作要求和標準,對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建立偏離標準的提示、警示、告示、懲戒制度,使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完成標準化作業,保證各項工作嚴格規范,同時要將教學診改結果與個人晉升晉級、職稱評審掛鉤,形成激勵機制[8]。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必須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推行智慧診斷與改進,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各項工作在運轉的同時,留下了運行的痕跡,形成可追溯的數據。將各項工作的進展形成教學診改的數據信息,在內部要依照規定及時公開,一方面提升了診改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另一方面確保教職員工深入了解校情校務,為有效實施民主管理提供途徑和平臺[9]。
利用人臉識別、移動終端等設備及時采集數據,利用大數據、數據平臺不斷充實完善教學質量診改的數據庫,利用診改管理系統進行科學、及時、準確分析和研判,對各相關工作的實施提供狀態信息數據,按照信息的保密要求,分級分類通過媒體和設備及時提供便捷清晰的顯示,根據教學診改工作實踐過程形成狀態數據信息,學校的各級管理部門要對教學診改的信息定期收集、認真分析,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各項管理制度、考核標準和改進措施,真正形成便于各項工作的有效改進的科學決策。
教學診斷與改進系統必須對教學各項相關工作和各個診斷管理的對象隨時診斷,定期提供診斷的結果,準確監測各項工作過程的運行指標,其診斷的結果必須準確無誤、客觀公正。這些診斷數據結果不僅用來作為對各部門工作、個人業績考核的依據,更重要的是關乎學校對下一步教學工作的施策和部署,任何一項制度和方案的實施,都必須建立在原始采集信息準確的基礎上,教學診斷的不準確,不亞于醫生對病人的誤診[10]。而教學工作的誤診,便是誤人子弟。
要保證診斷結果的精確:一要保證采集數據的準確,要教育參加診改工作提供數據的干部、教師和學生,必須端正態度、認真負責,提供客觀公正的信息,切忌弄虛作假。教學診改數據采集的過程也是考核教師師德和學生思想品德的過程,要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名利觀、責任感,教育學生養成誠實守信、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使教學診改工作成為立德樹人的有力舉措。二要建立科學精準的數據模型,各項數據的采集時機、占有比例、運算邏輯必須嚴謹合理,要從不同角度設計多個模型,進行反復比對,保證診斷結果公正準確、符合實際、令人信服。
教學診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工作,促進各項工作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各項工作改進的方案比診斷方案更為重要。許多學校的教學診改,都是給出了診斷結果,開出了若干“不合格”項,但對下一步如何改進則放任不管,沒有下文,交由承擔工作指標的責任者自由發揮、自我改進。猶如醫生給患者看病,告訴你得了什么病,不給治療方案,讓患者自己想辦法,這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針對診斷與改進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階段診斷結果,必須由診改專家組根據診改的指標分析,同診改對象和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改進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對癥下藥,在下一步工作和下一診改周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
校級領導即學校的決策層,要根據教學診改的結果,對學校的建設目標、發展規劃、大政方針、人員配置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改進,真正把教學診改的結果作為學校建設發展的重要參考,使教學診改工作真正成為促進學校發展的加速器;各級管理部門即學校的管理層,要根據部門職責和任務分解,對部門的管理制度、工作標準、服務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完善,使教學診改工作成為推動學校各部門管理水平提升的助力器;廣大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診改結果,正確對待本人的成績排名,針對個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訂切實有效的改進目標、改進計劃、改進措施,從而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和教學能力。要有“聞過則喜”的胸懷,切忌用消極抱怨的情緒對待教學診改結果,要使教學診改工作成為教師教學工作的矯正器;要教育學生,對照教學診改的結果,查找專業、班級、個人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努力改進,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使教學診改工作成為學生成才的推動器。
要通過診改促進教學工作問題越來越少,標準越來越高,成效越來越大,使全體師生和管理者在診改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增強收獲感、成就感,使學校各項工作上水平、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