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運新
(貴州省盤州市第二中學 貴州 盤州 561601)
1.1 觀念的更新需要一個過程。在當前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阻礙就是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認知。因為長久以來,我國都是應試教育為主的課堂“說教”性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擔任課堂的主要角色,為學生“灌輸”和“安排”學習目標和過程。而學生也是在課堂中習慣了聽從教師的意見,對學習的自主性不高,所以二者都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潛意識里有不同程度的抵抗。
1.2 自主、合作、探究極易流于形式。新課程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改革過程中,教師利用師生互動、合作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開展更高效率的學習課堂。在這里,師生互動的過程應該建立在平等、互動的前提下,討論探究的問題應該有針對性并對學生來說充滿吸引力、卻很難靠自己的力量獨自解決的。但是這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就先經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角度出發,利用多種教學形式來展開課堂教學,這幾個方面任缺其一都會讓課堂教學流于表面,效率大打折扣。
2.1 語文教學應在傳統觀念的繼承中穩步發展。目前,新課程改革通過在教材中將教學內容進行了選修和必修的結構改革,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大的針對性。但是這并不能說明改革之前的教學點就可以全部當成糟粕徹底摒棄。比如,過去的教學材料內容講究“結構固定、操作靈活”,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對不同發展的學生進行靈活性的輔導工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以生為本”。在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不能忘記傳統教育中切實有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死記硬背”。“題海政策”都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教學情況來應用,教育需要隨著時代的需求來進行選擇性的繼承和發展。
2.2 用活動推動語文學習。在新課程以生為本的實施理念中,教學活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創新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在這里將效果較為顯著的三種形式簡單介紹:
(1)課堂自研活動。自研就是自我研究。教師要善于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結合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情境式活動,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自我學習能力的發展。
(2)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產生的新型活動形式,意在培養學生將語文知識應用于實踐生活中的能力,并提升其將生活的各種環境因素轉化為知識的能力,這是當前教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形成與提高的重要教學方法。
(3)拓展性活動。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為學生開展相應的拓展性活動,比如利用“中華好詩詞”活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和傳承;利用“家鄉的歷史文化”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和家鄉的自豪感等等,讓每一個學生實實在在吸取語文帶給他們的成長養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3 高效、實效是新課程語文教學的關鍵。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判定教學方法的憑據就是是否讓學生真正達到了教學開始之前的學習目標,同時在學生是否身心放松的課堂環境中實現了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
2.4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語文是一個注重積累的學科,只有不斷的積累才能迎接最后的“厚積薄發”。語文的積累有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閱讀量的積累,另一方面的是生活經驗的積累。閱讀量的積累很好理解就是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自己的頭腦,在閱讀中逐步提高詞匯量的儲備,同時在閱讀中學生也能對寫作技巧進行學習,避免在寫文章時出現不知從何下筆的狀況。生活經驗的積累實際上就是學生自身對生活的感悟,我們寫作的素材大多都是從生活中獲取的,教師在教學中要主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可以讓學生就某一件事,寫一篇小短文鍛煉學生與生活結合的能力,通過長期的鍛煉學生寫文章自然就不會感到吃力了,所謂生活處處是文章就是說生活是寫作靈感的源泉和動力。
2.5 精心設計高效課堂。低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學實踐中一直存在的問題,低效的課堂教學是對教學資源的以一種浪費。低效的課堂大量的占用的正常的學習時間,學生在低效的課堂中得不到提升,反而會降低學習的熱情。教育改革目前已經實行了十九年,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根治低效課堂。很多教育領域的改革實踐也給我們避免低效課堂提供了經驗參考,想要避免低效課堂首先要做到教學策略的科學化體系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首先要認準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展開。同時教師在注意課堂的學習利用率,所謂學習利用率就是學生在課堂中主動思考的時間與深度在整堂課中所占的比重,一定在讓學生在課堂中有參與感,發揮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同時課堂小測與教學拓展要有目的性,針對性,要通過課堂小測檢驗出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要調動學生的思考,課堂拓展要起到對知識的延伸作用,從而打造出高效互動的課堂。
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主動融入語文新課改的潮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塊天地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創語文教學的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