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旭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第二實驗小學 貴州 六盤水 553001)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進一步的發掘學生們的數學思維、數學學習能力,也為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們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在中國好課堂的背景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引入“以問導學”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讓小學生們隨著問題的代入、教師提問的基礎之上不斷的引導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有數學教師引導出學生們的疑問,然后激勵學生們不斷的進行回答、敢于回答、善于探究,進而完善自己的教學架構。
數學和日常的生活具有緊密的關系,甚至不可分割,而且小學的數學教學也應該回歸生活,因為小學生們在進行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會感受到一定的難度,但是小學生對于日常的生活卻具有一定的熟悉感,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將數學的知識教學與日常的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充分的激發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1]。教師可以通過“以問導學”的教學方式,進行生活化問題的提問,展開一種創造性的思考模式和數學知識應用的過程,不斷的激活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思維興趣。例如:教師在進行《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們明確軸對稱的圖形就來自于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剪紙藝術,很多的剪紙都是軸對稱的,人的小像、喜字等等都是軸對稱的圖形。教師可以找到一些剪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實物教學,比如提問:雙喜字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那么對稱軸在哪里?教師可以在無形之中將問題提問出來,學生會中教師以問的過程中有興趣去找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在中國好課堂模式的影響下,要求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的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學會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還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性的學習,這樣才能夠契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然后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3]。例如:教師在進行《球的反彈高度》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些問題:球在落地之后的反彈高度大概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呢?不同的球反彈的比例會是一樣的嗎?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引導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式的探究式學習,并且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們按照平時中國好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討論、然后自己親自不斷用實踐證明、小組用最后記錄下來的數據進行驗證,學生們就會逐漸的掌握知識的規律,并學會解決問題的科學方式,我們課題組在開展市級課題為“中國好課堂模式下小學數學‘以問導學’課型實踐研究”的時候,我們在數學課型中將“以問導學”作為課題的重點向學生開展實驗性教學,并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在目前課題的前期研究過程中,感覺到學生對這種學習的方式已經逐漸適應,課題組成員并且已經通過一些實驗數據的分析已經認為這種導學的方法能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嘗試性學習。
數學屬于一門思維性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發散學生們的思維方式來進行科學化的教學,并且通過一些創新性的問題,提升學生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小數加減法》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們發散性的思維能力,來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一些創新性的問題,來發散學生們的學習思維,如:小數和整數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小學生預習這部分的數學知識之后,小數加減法從整數的加減法運算中延伸了哪些知識點?二者之間的不同之處體現在哪?在進行小數加減法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通過此類問題,讓學生利用中國好課堂的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模式,讓學生小組之間自己總結規律,得出結論,通過“以問導學”這種引導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且發散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構建學生發散性數學思維。
綜上所述,在中國好課堂模式下的“以問導學”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創建出更加高效的下小學數學學習氛圍和環境,教師通過設計出一些更為適合小學生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節,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能力、提升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強學生們對于數學學習的科學思維方式。小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只要擁有科學的學習方式、善于發散自己的思維,那么就可以創造出另一番學習的天地,通過以問導學的模式,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們的思維模式,進一步的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進而達到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并將這種學習方法在全校及以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