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春
(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 貴州 貴陽 550000)
1.1 課前環節。
(1)設計學案: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的情況下,針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制定學案。
(2)錄制微課程視頻:教師針對教學目標,以及視頻教學需展現的內容,收集資源和錄制微課程。
(3)問題反饋:學生經過課前學習,記下學習中的困惑,并交給教師,教師通過上交的學案迅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進度、難度,制作一些輔導計劃,讓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予以提高。
1.2 課中環節。
(1)小組合作學習:經過前期的分組,小組成員通過相互探討、合作解決共同的難題,同時,在教師的統一講解過程中檢測自己對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學生在學習小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課堂上由班級其他學習小組共同協作解決,教師及時指導與評價。
(2)教師釋疑拓展:教師根據前期學生提供的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有目的的引導各學習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促使學生在交流中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教師將具有代表性的難題進行統一講解,然后為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講解,這樣既可以提升教學速率,又可以保證教學質量。
(3)當堂作業鞏固:學生當堂完成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
1.3 課后環節。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并總結翻轉課堂的教學經驗,為開展下次翻轉課堂做好準備工作。同時,教師針對本節課中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實行評價,評出學習最好、交流匯報最好的反思小組及個人。教師歸納各小組問題總結記錄,并在下節課予以反饋。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點匯總,有針對性地鞏固相關知識點,彌補自身薄弱之處,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學習效果。
2.1 主張小組合作教學,提高翻轉課堂的效率。小組合作的翻轉課堂是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水平相當的若干個小組,在自主探究階段,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通過課前對微課內容的制定,為小組討論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資源,從而支撐小組合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主觀能動性,以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以高中物理中“運動的描述”課時內容為例,用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出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引導小組成員按照問題聯想到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教師提問:“在火車行駛的過程中,你看到的樹木為什么會向后移動?”針對該內容,小組學生可以結合自己乘坐火車的實際情況開展討論,分析該種情況中的參照物與質點,在小組共同探討下最后得出相應的結果,并能夠舉出一些其他生活實例。
2.2 應用微課元素,豐富物理翻轉課堂。現代化信息技術是翻轉課堂在高中物理課堂中運用的技術支撐,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還可以加入微課元素,這樣可以利用微課模式下的小視頻,更加形象地展示物理現象,服務于物理教學。此教學模式滿足了高中生對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需求,從而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微課就是利用短視頻來實現對知識點的詮釋,是翻轉課堂實施的一項創新。
以“恒定電流”課時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動態畫面來呈現導體橫截面上通過的電量變化情況,演示電量與波動空間的相互影響關系。選擇電子平臺的形式展示學習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恒定電流的相關知識點。例如,在相同時間內,導體橫截面通過的電量與電流呈正比例關系,即電量通過的越多,產生的電流就越大。利用微課的方式強調恒定電流公式(I=q/t)的重要性,督促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課中進行探討、課后及時鞏固,最終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2.3 完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評價體制。新課改背景下,翻轉課堂模式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開放式課堂教學中,翻轉課堂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極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但是,事物的存在有其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良好的評判機制是避免翻轉課堂弊端的有效方式。設置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同時也能針對不同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程度進行個性化指導。對于學生來說,有利于其對自身行為進行明確的衡量及評判,有助于順暢開展高中翻轉式教學模式,有效提高物理教學。
通過實踐證明,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優于普通的教學。在對已有資料的分析發現,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視頻學習可以幫助自己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建議通過視頻學習并總結經驗,在調查過程中,他們建議,視頻長度的合理范圍是7-12分鐘,在這個時間范圍內學習,能夠獲得最大的成效。文章通過對翻轉課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使用,并進行課堂設計及案例說明,證明了該模式能夠讓學習者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某種意義上表明了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課程實踐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嘗試,其研究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在未來的教學、教研和教改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進一步推動我國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