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選明
(貴州省威寧縣龍街小學 貴州 威寧 553109)
歌唱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培養了學生掌握歌曲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情操。新課程標準也對學生的歌唱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歌曲的旋律和節奏,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演唱方式。在歌唱姿勢、呼吸運用、情感表達等方面對歌唱技巧進行訓練,達到較高的歌唱水平。
1.1 學生對歌唱實踐不夠重視,把音樂學習定義為“可有可無”。因為音樂課沒有作業,也沒有分數,不影響高等教育的入學,很多學生把音樂課當成“娛樂課”或“放松課”,不管是什么樣的歌唱。學生對音樂課的忽視直接影響到歌唱實踐的效果。因此,如何使學生積極、持續地專注于歌唱實踐,成為每一位音樂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1.2 教師對歌唱練習重視不夠,把教學目標定義為“能唱下來就行”。歌唱練習是小學音樂課有效學習歌曲的主要途徑。但是,在實際的歌唱教學中,很多音樂教師不注重學生發聲的實踐,不注重讓學生完整地聽歌、體驗歌曲,繼續傳統的聽歌、唱歌的教學模式,教師唱一句話,學生依葫蘆畫瓢唱一句話,或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自學成歌”,而不進行歌曲分析和基本的歌唱練習。
且不說教師水平參差不齊,這種單純追求旋律,不考慮歌曲的情感和內容,忽視歌唱教學的方法和狀態,不僅不利于學生音樂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也消耗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學習唱歌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歌唱是什么。很多人羨慕一個歌手有好的嗓音,但事實上,歌唱不僅是建立在嗓音的基礎上,而且是“氣”、“音”、“字”的整體協調過程。
2.1 “氣”。是發聲的關鍵和基礎。它的使用分為兩部分:吸氣和呼氣。吸入空氣到肺部,有時到腰部。之后,胸部肋骨擴張,并盡可能長時間保持這種吸氣狀態穩定,就好像睡在床上一樣,平靜而均勻地控制呼吸來吸氣和呼氣。可以說,控制呼吸的能力越強,我們的歌唱能力就越強。我們能控制的作品越多,我們的歌唱壽命就越長。
2.2 “聲音”。聲帶吸氣時打開,呼氣時關閉,其振動過程產生聲音。在歌唱中,我們用“氣”來保持喉部的狀態,然后用喉部的低位來保持歌唱的平衡。
2.3 “文字”。唱歌時要注意發音清晰,詞圓。只有當歌詞與氣共鳴,我們才能唱出一首好歌。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小學生生動活潑、想象力豐富、容易分心等年齡特點,為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要求教師將枯燥的歌唱實踐活動生動、形象,并采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有趣的歌唱練習,在“演奏”中學習音樂,在音樂中感受快樂。
3.1 巧用動物發聲,來幫助調整呼吸。為了提高學生練聲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引導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聲音和動作,或者利用不同動物的角色扮演進行小組競賽學習,從而達到歌唱練習的教學目的。比如,在《數蛤蟆》中,老師首先在課堂上預設場景,讓學生想象在炎熱的夏天,兩池小蟾蜍從水中冒出來,在荷葉間跳躍嬉戲。
隨著音樂的節奏,學生們被激發去想象和模擬小蟾蜍的聲音和動作。整個過程不僅生動活潑,而且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狀態。
3.2 熟練使用有趣的音階來幫助語調。音階練習是引導學生用腹部力量,以小呼吸盡可能緩慢、準確、均勻地發音,然后跟著鋼琴聲依次提高音階進行模特演唱。音階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在聽、認位置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語調,形成良好的語感。教師采用趣味游戲的方式練習音階,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獲得快樂、輕松、自由的體驗。例如,在“聽聲音摘果子”游戲中,老師用七種不同的水果代替七種音階。要求學生在聽老師彈鋼琴的過程中,根據聽到的聲音來挑選相應的水果。如果摘對了水果,他們將因品嘗水果而得到獎勵。這使得音階的練習具有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不同音階的形象記憶。
3.3 熟練地配合工具幫助歌唱練習。在人們的共同認知中,當談到“伴奏”時,它首先與各種樂器聯系在一起。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發現,很多小樂器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甚至我們的身體都能奏出美妙的音樂。例如,學生在學習《鳳陽花鼓》歌曲時,可以跟著旋律,用手或筆敲打課桌,模仿擊鼓伴奏歌曲。學生在學習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時,可以用塑料瓶和沙子制作沙錘,體驗新疆的獨特風味。這種快樂而巧妙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音樂對人的影響可以說是終身的,歌唱教學是現階段小學生形成語調、培養興趣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達到歌唱教學的目的,從歌唱實踐中體會音樂學習的美,教師需要時刻把握學生的心理,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熱愛歌唱,音樂與生活,接受音樂知識。讓學生在音樂的魅力中體驗精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