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英
(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欽州,535000)
當今國家之間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因此黨和國家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幼兒階段是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的時期?!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職業教育面向社會,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努力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中等職業學校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處在“被教育”到“去教育”的過渡階段。如何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來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過硬的專業技能,為我國儲備優秀的就業力量,并使其能夠在幼兒教育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中職學前教育學生思想道德具有特殊性。一是在文化修養方面表現出折中心理。跟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基礎文化知識方面相對較弱,在外界環境的質疑下,沒有得到自己期望中的肯定,容易不自信甚至否定自己而產生自卑心理。學生抱著為以后找工作學習一技之長的新希望,重新啟程來到了中職學校。大部分中職學校的學生對自己沒過高的要求,既來之則安之,從而產生了折中心理。相對于其他中職工科類專業學生來說,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化基礎較高,學習紀律性相對較強。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心理上會產生優越感。
二是行為表現力較強,但自控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動、好玩,動手能力極強,對事情反應強烈,情緒上波動較大,處于半稚嫩、半成熟的發展期。[2]他們喜歡歌唱、舞蹈、彈琴與講故事,喜歡模仿和制作各種手工,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他們愿意參加各種表演及活動來展示自己,希望通過別人的肯定來肯定自己。但是在學習中自控能力欠缺,容易對事物失去耐心,毅力薄弱,并且合作意識淡薄。如果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或者沒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肯定,就容易產生畏難心理,遇到問題容易選擇逃避和推卸責任。
三是對職業有一定的概念認識,但對職業道德認識模糊。根據筆者對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就業跟蹤情況的了解,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絕大多在幼兒園或者培訓機構工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選擇這個專業之前就已經對本專業面向的就業崗位有了淺顯的認識,他們知道以后的工作是與幼兒相關的,但學生還沒有強烈的職業意識。學生知道要愛護幼兒,但不知道成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哪些必備的職業道德。
發揮學校文化 “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使其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公民。學校利用每周國旗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言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學校運用道德標語教育提升學生的精氣神和文化素養。標語是情的教育,也是目標的教育。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會從學校層面、學部層面、專業層面與班級層面為學生制定道德標語,層層深入,促進學生對學校認可、對專業認可、對班級認可并對自己認可。學校主張“心存感恩,與愛同行,身懷技能,萬里鵬程”,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愛,再去學習好技能,為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學前教育的專業宣傳是“愛與責任,流露真情”,讓學生學習用心愛,培養學生的真心、愛心、責任心、恒心與耐心。
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以各種活動和競賽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正能量活動,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學校長期開展有特色的“126”活動,即明確一個方向,培養兩種精神——吃苦耐勞、團結協作,鍛煉六種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自控能力、抗壓能力、學習能力。學校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如:每周一晚進行古詩詞書法練習,每周二、周四晚組織學生學習生活、成長、心理等相關不同的口語表達,在每個中國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日舉辦文藝或競賽活動。這些活動拓展了學生德育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同時為學生提供了鍛煉六種能力的平臺。
學做事前,先學會做人。班主任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行為規范來影響身邊的學生。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通過“讀、誦、唱、講、畫、演”等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和行為規范。班主任要多關心、關愛學生,多與學生溝通,鼓勵學生多與人打交道、好學習、團結班集體,對好人好事多贊美,提倡正能量教育,帶領學生走出負能量的影響,努力培養良好的幼師形象。
創設有特色的學習環境,轉化學習成果。書籍和學習用具較多、較雜,對班級的凈化和美化來說是一個難題。但對于學前教育的學生而言,繁多的書籍、多樣的繪畫工具、各樣的手工材料可以用來創設教室環境。學前教育專業的班級可以購買統一的掛書袋,保證桌面不因擺放太多書籍而雜亂無章,方便學生上繪畫課或者手工課等。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的班級有手機袋和儲物柜等存放學生的非上課用品,擺放班級書架為學生提供課外書籍。學生的優秀活動作品可以陳設在教室的各個地方進行點綴裝飾。創設不同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前教育學生對《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的學習與實踐。
提倡“五自”管理,著力培養陽光男生、優雅女生?!拔遄怨芾怼奔礊椤白晕冶O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評價”。為了學好技能,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每天需在早上6:40到場晨練,進行自我監督與管理,按時按要求做好每日晨練。在遇到問題時先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學習上有不懂的先向課本或同學請教,再向教師請教。學生在宿舍或者平時生活中出現小問題,交由學生團隊組成的“學生服務中心”處理。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中,通過自我的監督管理,進行自我教育與服務,最后對自己的行為是否規范、是否取得進步進行評價。
對職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雖然學前教育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幼師或保育員,有了初步的概念認識,但是還不懂得要成為一名幼師需要具備何種職業素養,如具體學什么、怎么學,學習后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針對這種狀況,在學前教育的學生入學時,學校首先要開設“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課程,讓學生了解國家對幼兒園教育在師德與專業態度上所提的要求。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身心發展迅速、可塑性大、易受傷害的幼兒,這更需要教育者有高尚的師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學校開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相關課程,在課程學習中,專業教師要進行指導教育,讓學生全面學習和了解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教育內容。學生要學習了解和認識各領域的內容,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3]
職業理念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培養。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保教知識與能力”等的學習,學生明白了未來職業標準的要求,懂得自己未來職業的特殊性,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按職業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提高對職業的認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在長期的專業課程教學中,任課教師也要結合職業特點,讓學生以職業人的品德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并引導學生認同自己未來的職業身份。[4]
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實施的是“2.5+0.5”模式的學制,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要開始參加每學期2周的教育見習活動。為了保障幼兒在健康衛生的環境下成長,在參加見習活動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進行健康體檢,在取得健康證后方可到各幼兒園進行見習活動。見習期間學生要將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了解幼兒的身心特點并關心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要將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和各種細節中,注重保教結合。
注重實習反思,促進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發展。通過教育實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觀察并認識到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個性差異,了解在幼兒園中需要實行怎樣的環境創設,需要在一日生活中設計怎樣的組織與保育、游戲等其他教育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回校后,要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制訂個人專業發展規劃,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反思,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提高學前教育職業意識與職業技能,從而為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幼兒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職生畢業后是一支強大的就業軍,因此中職德育中出現的問題,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繁榮。在中職學校中出現問題,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教育者不僅要重視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引導中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德育放在優先位置,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這樣最終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