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興 朱琛
義務教育階段德育課程更名為《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課程改革以后,這門活動型綜合課程,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去除學科偏見,落實改革目標,豐富而多樣的課程資源是必要的。然而該課程改革不久,現成的資源有限,尚在探索研究中,相關文獻、著作稀缺,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勢在必行。
一、立足課堂,用好課本
教科書的編排符合學生品德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最重要最基本的課程資源,教學目的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課堂評價的取向,都圍繞著教科書的內容。教師鉆研課本,開發利用教科書,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落實教材編排目的。《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教材編排往往立足多門學科,排版設計新穎生動,活動組織多種多樣,高屋建瓴,對教學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和輔助作用。
以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八課《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為例,通過豐富多樣的文字、古老而優美的漢字、意蘊雋永的漢字、影響深遠的漢字四個方面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字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教材內容涉及語文、美術、歷史等學科知識,設立閱讀角和活動園兩種板塊。閱讀角緊扣主題進行知識講解,圖文并茂,還附有相關提問,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活動園穿插其中,設計了在田字格中工整寫漢字、制作以“尋漢字之源,贊漢字之美”為主題的板報、查找記錄一個古老的詳細文字、與同學分享自己搜集的字帖或自己的書法作品、以“趣味漢字”為主題開展競賽活動、搜集漢字故事與同學交流分享等活動,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參與體會,互動交流,給教師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起了重要的指導和輔助作用。
此外,課堂中的隨機生成也是一種課程資源,學生的靈光一閃,大膽發言,小組內爭辯討論、解決問題,正是教師培養其創造性、協作性等能力,引導其價值取向觀的時刻。
二、學科聯動,家校配合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教學內容聯動多門學科,注重活動體驗,其課程資源開發范圍也十分廣泛。
學科聯動以繪本資源為切入點,一二年級學生由于其年齡階段對圖文的敏感性,對繪本的接觸和學習較多,在一二年級的教科書中,根據其年齡心理特征,采用了大量的插圖和繪本,繪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既順應學生發展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從學生熟悉事物入手,便于學生接受理解。以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我們小點兒聲》為例,教材中的四幅圖旨在說明小聲也是一種文明的象征,此時即可引出繪本《好安靜的書》作為補充課程資源,學生通過學習繪本,自主思考總結,從而內化自省,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此外,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自己創作繪本,在創作過程中動手又動腦,培養其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是課程資源的一種開發與利用。
家長對課余活動安排的配合,學校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也是寶貴的課程資源。以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為例,這課旨在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做簡單的家務活,掃地、拖地、擇菜、洗碗、疊衣服、系鞋帶……這些需要一對一指導落實的知識技能,需要家長在家配合鞏固。教材設計了做記錄表的活動,我們還可以設計拍攝圖片或視頻打卡的方式,充分調動家長的能量,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除此之外學校開展的愛心義賣、足球比賽、運動會、節日慶典、安全知識講座、班會校會、各種主題的手抄報黑板報等活動,都可以作為課程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安全護我成長”,可以結合學校安全知識講座或以安全為主題的班會校會、手抄報黑板報比賽進行學習,給學生更豐富的體驗,從而深化強化學生安全意識,達到這個單元編排的教學目的。
當然,這些課程資源的選擇需要教師緊扣教學目標進行篩選,活動方式的設計、課程資源與教材教學目的的結合方式,也需要早做打算,周全考慮,做出取舍,以免“貪多嚼不爛”,反而影響教學效果。
三、關注生活,緊跟時代
《道德與法治》肩負德育與法治教育的重任,其教學目標基于課程標準,又不僅限于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基于學科教材,又不局限于學科教材,正符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 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德育與法治教育的素材資源,可以來自日常生活,也可以來自社會時政。
學生在走廊大聲喧嘩、追逐奔跑,可以順勢進行安全禮儀教育;上籃球課回來在樓道拍球影響其他班級,可以開個短會學做文明少先隊員;班干部與同學因為班級管理問題發生爭執,各自反思換位思考才懂得體諒他人遵守紀律;班上總是無人認領的小物件和時有發生的“忘帶作業和課本”情況,正可以上一堂“自己的東西保管好”德育課程……德育與法治教育,不是照本宣科,非要等教材編排到了才上,而是關注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細節,在應對各種事件中進行價值觀的引導和培育。
2016年,《湄公河行動》上映,毒品的危害令人心驚,正值新教改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編排了《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2019年,上海社區垃圾分類減量項目為規范生活垃圾產生者分類投放行為,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要求,制定《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垃圾分類在上海的貫徹實行,引起全國討論,正適合切入引導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2019年10月1日,祖國70年華誕,天安門廣場大閱兵,壯我國威,正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的主題契合,趁著觀看閱兵儀式,學習了解中華追夢歷程……德育與法治教育,雖然跟著教材編排,但若恰逢其會,便事半功倍,受益無窮。時政熱點作為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既貼近生活,緊跟時代新知,又引導學生關心生活,關心社會。
日常生活和時政熱點都具有時效性,這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具有時效性,對素材資源的發現要敏銳,把握要適時,否則變成陳年舊賬,學生的興趣便大大削減,素材效用亦大打折扣。
《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必然的,也是迫切的,如果能從以上三條途徑著手落實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線教師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識和能力將會得到強化和提升,新開發的課程資源將成為“活水之源”,創造出活色生香、趣味盎然的靈動高效的課堂。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