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明
摘要: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具有非常良好的資源基礎和開發前景,近年來有了十分顯著的發展。在體育旅游發展的過程當中,如何將體育旅游產品的發展制約因素轉化為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的特質,也是當前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文對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制約因素及解決措施研究。
關鍵詞:體育旅游產業;制約因素;解決措施
旅游是現代人類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快樂、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都有很大影響。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體育旅游作為一種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愉悅身心的活動方式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的認同和肯定。作為一種新興的、健康的、充滿歡樂體驗的旅游方式,人們開始關注它并參與其中。
一、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對旅游資源認識不足,思想存在偏差。當前我國很多地區對于體育旅游發展存在一定的認知缺陷,很多地方都認為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才是迫在眉睫的,不能有效的意識到發展第三產業旅游業的重要性。還有部分地區看到了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前景,盲目跟隨,全都扎堆進行投入,造成了投資的失敗。很多地區對于自身的發展體育旅游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并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對旅游資源的開發也不夠徹底,導致旅游資源利用率較低,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布局。
2.旅游基礎設施落后,發展具有局限性。對區域旅游行業的發展起到最為直接的影響因素是基礎設施。在建設體育基礎設施的環節當中,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或者是同類型的體育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當前我國很多城市開辦的體育旅游項目,景點都較為分散,同時交通環境較差,嚴重制約了當地體育旅游的發展。同時,當前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應當充分挖掘體育旅游發展潛力,才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體育旅游的效益。
3.旅游制度不夠完善,缺乏系統的管理體系。當前我國體育旅游管理制度尚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是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指導,也是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價值約束點。但是由于我國體育旅游起步較晚,缺乏充足的體育旅游的文化以及相關研究理論,同時體育旅游產品形式單一,形式過于呆板,導致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較為滯后。同時,很多地區開發體育旅游缺乏合理的規劃,導致開發盲目,最終出現旅游開發不足或者環境承載力不足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當地體育旅游的發展。旅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以生態環境的承載力為基礎的,在開放旅游資源的同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開發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
4.其他行業的競爭。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旅游業進行了跨越式變革。特別對于新興的體育旅游而言,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熱度,給游客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但是同樣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僅僅體育旅游而言,都有很多主題體育城市,游客也多了很多選擇,面臨很大的競爭。此外,在我國旅游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主旅游。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交通工具的多元化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人們的外出提供了極大的支撐。為此,參加自駕游、自由行的人群數量越來越多,年齡跨度也越來越大。自駕游,有的游客信馬由韁,可漫無目的地游覽祖國風光,有的游客懷著心中的理想、憧憬,朝著心中的圣地出發,一路接受心靈的洗禮,怡然自得。
二、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解決措施
1.完善體育旅游管理理論體系。首先,基于現有體育旅游理論研究體系,我國相關研究人員應以市場經濟理念為主導,將市場發展新形勢與體育旅游產業有機整合。沿工業化發展路徑,逐步完善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理論體系。通過系統性理論探究,可為體育旅游產業科學、穩定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其次,在旅游產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普通觀光旅游已無法滿足旅游客戶需求。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旅游客戶對旅游活動中身心放松、壓力疏導具有更加迫切的需求。據此,體育旅游管理規劃階段,區域旅游部門可依托區域資源對區域體育旅游產業項目特色進行深入分析,以保證體育旅游客戶潛在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最后,為進一步提高區域體育旅游產業影響力,在完善探究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體系的同時,相關部門可以技術創新研發為核心,進行專業科技研發體系的創建。即在傳統體育旅游產品的基礎上,增設體育旅游新項目,如兒童體育項目等。同時與本地制造產業合作,打造全方位、多層次自主創新聯盟體系。
2.明確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導向。依據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需求,區域政府應重新明確自身定位及在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拓展社會扶持范圍,豐富政府服務指導體系。首先,區域政府部門可依據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系統性、時代性、科學性、動態性及競爭性,與金融機構、客戶及體育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協調。從社會環境、旅游資源分配規劃、旅游產業支撐體系等方面入手,制定宏觀政策,以經濟發展驅動創新,提高體育旅游產業網絡化、系統化組織效率。其次,我國具有豐富的自然地理資源及文化資源,是地域性體育旅游產業全方位發展的有力支撐。因此,區域旅游部門可以加大區域傳統體育文化挖掘、利用,與國內外旅游客源市場聯合,逐步細化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法規及合作機制,為國內外旅游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渠道。最后,依據區域政府職能,區域政府可充分發揮自身管理優勢,即引入先進體育設施及器材,以產業政策及法律機制為引導,擴展體育旅游產業類型。
3.優化對外營銷方式。一方面,依據區域特色,各地可依托原生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以人文旅游為引導,將民俗風情融入體育旅游體系中,從而促使區域自然環境優勢、民俗文化優勢轉化為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優勢,為體育旅游產業與區域人文資源互動發展提供依據。即以戶外體育旅游為入手點,以保護生態環境、名勝資源為核心,構建原生態體育旅游發展營銷模式。通過體育旅游資源綜合利用理念的宣傳推廣,可以在保證體育旅游文化完整性的同時,均衡體育旅游產業與經濟效益利益。
在世界體育旅游產業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加大了對體育旅游產業的扶持力度。據此,各地管理部門應認識到區域體育旅游產業面臨的挑戰,明確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制約因素。依據現有的體育旅游資源,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以體育旅游理論為主導,優化對外營銷戰略,充分發揮傳統體育旅游文化方面的宣傳和推廣,進一步促進體育旅游成為我國市場經濟新的增長力量,為我國體育旅游的全面發展提供可支撐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浩.我國西部地區體育旅游產業的經濟理論體系探析[J].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2]李麗.體育旅游開發之初步探討[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