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文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關鍵字]1+X證書制度;書證融通;通信專業;教學改革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其中明確了改革總體目標是完成職業教育三轉變: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職教20條”還在具體目標中細化了“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以下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等重要舉措。
1+X證書制度體現了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一方面,1+X證書制度通過引入社會評價組織,激發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引導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另一方面,1+X證書制度改變了類似于普通教育“封閉”校園辦職教模式,引入社會評價組織制定的人才質量評價標準,大大提高了人才供給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讓職教回歸社會本位,并且通過經費支持等杠桿激勵更多學校轉型。推行1+X證書制度,既能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職教,又能引導職教深化轉型改革,可謂一舉兩得,充分體現了職教改革的核心要義。
在 1+X 證書制度中,“1”指學歷證書(即書證融通中的“書”),是學生完成學業發放的文憑,是學生專業學習的證明;“X”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書證融通中的“證”),能夠體現學生職業崗位能力。[1]職業教育框架下,“書”和“證”并非兩個并行的體系,而是相互銜接和互相融通的統一體。從職業能力的形成上看,“書”為“證”提供支撐,“書”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和基礎,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證”是“書”的補充、更具針對性、引導性、先進性,解決職業技能、職業素質、新技術和新技能的強化和拓展問題。[2]從教學過程看,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證”的職業技能培訓不能完全脫離專業教學而再設計一套培訓體系和課程體系,而是要將其培訓內容有機融入“書”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育人角度看,“書”“證”是一個有機整體,作用互補、不可分離,共同構建完整的職業教育專業體系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3]“職教20條”在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中提出“管好兩端、規范中間、書證融通、辦學多元”的原則。
職業院校要深刻理解1+X證書制度的重要內涵,深化教學供給側改革,創設1+X書證融通環境。對于二級學院而言,就是以1+X書證融通為中心,優化培養方案、推進“三教”改革、完善實訓基地建設。以下是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通信技術專業圍繞書證融通實施的教學改革。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1+X證書制度標準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92種,有的專業可選性較多,加之社會評價組織積極推廣各自證書標準,學校和學生甚至產生證書選擇因惑。因為證書對應于職業面向,所以選擇適合的證書對后續的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科學選擇證書種類考慮的因素應包括:區域行業發展趨勢、專業培養方向、學校現有基礎(課程、師資、實訓條件)、學生現有專業能力。我校通信技術專業可選的證書有五個,經過分析研判,選擇申報了其中與專業培養方向一致的四個試點,這些證書標準都與既有課程有對應關系,校內有實訓基礎和師資儲備。如“5G”基站建設與維護、“5G”移動網絡運維兩個證書以核心專業課移動通信為基礎,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證書與核心專業課數據通信內容一致,企業網絡信息安全證書與專業拓展課通信網絡信息安全相關,而“工業互聯網實施與運維”證書由于與現有專業培養方向不一致,校內也無基礎,因此不在申報之列。
1+X證書制度的重要作用是引導學校與行業崗位對接,證書的選定意味著專業培養面向更加具體明晰,相應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體現“X”證書要求,將證書考核內容適度融入課程體系。在1+X書證融通的引領下,我校通信技術專業培養面向由全行業生產維護崗位向選定證書的“5G”系統、數據網絡系統、信息安全等崗位聚焦,在實踐中將“X”證書中的職業素養、基礎知識、技能要求與現有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課程目標進行逐項對比分析,采用新增課程、強化內容、能力轉化等具體措施對培養方案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調整,增強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吻合度,以達到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的目標。
1.新增課程
為對應“5G”基站建設與維護、“5G”移動網絡運維兩項證書,我校在已有“4G”移動通信技術課程基礎上,新增“5G”系統建設與維護課程。將“5G”新技術引進課程體系,實現與現有“4G”技術平滑過渡。
2.強化內容
我校在數據通信課程中強化網絡系統建設與運維考核內容,在通信網絡信息安全中強化企業網絡信息安全證書考核內容。
3.能力轉化
我校根據證書技能目標新增“5G”基站建設運維、“5G”網絡運維、信息安全防護三個實訓項目,完善數據通信實訓項目,搭建與證書考核相同的實訓環境,將知識通過有效的內化訓練,變成符合“X”證書要求的技術能力。
教師、教材、教法是職業教育的關鍵要素。我校通信專業以實施1+X書證融通為切入點,深化教師、教材、教法改革。
1.打造“雙師雙能”團隊
實現1+X書證融通,高素質師資隊伍是首要前提。我校通信專業通過引進人才、成立團隊和專項培訓等多措并舉,打造“雙師雙能”混編教學團隊,為1+X書證融通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為此,我校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引進數據網絡和信息安全方向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高技能人才2人,均為合作企業北京華晟派駐“5G”方向企業工程師。我校還按證書技術類別成立“5G”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三個校企混編教學團隊,實施梯隊構建培育體系,針對X證書開展課程資源建設、活頁教材開發、相關課題研究,校企師資分工合作、優勢互補;鼓勵教師進企業實踐、參加證書教師專項培訓,提高“理實一體化”和“模塊化”教學設計能力、實施能力。[4]
2.開發靈活性教材
教材建設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實現1+X書證融通,教材要同時體現專業教學要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因此,1+X證書制度下的教材要符合內容跟隨證書更新、格式適于實際操作、整合多種媒體資源的要求。為此,我校通信專業教材改革方案如下:在證書評價組織支持下,編寫活頁式“5G”移動網絡、數據通信校本教材和工作手冊式實訓指導書,利用校企合作經世優學平臺、智慧學習工廠構建動態化、立體化、數字化和教學資源體系。
3.推進信息化教學
教法是教學的核心,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實現途徑。實現1+X書證融通,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課堂革命”。我校通信專業以完善現代化實訓教學環境為基礎創新教學方法,具體包括:“5G”系統建設與維護采用虛擬仿真一體化教學;優化數據通信實體一體化教學,增加X證書內容;通信網絡信息安全采用實訓平臺進行攻防實戰。如此,我校形成了綜合實訓和專項培訓有效銜接,虛擬仿真、實際操作充分結合,工單任務、成果考核綜合評價的教學模式。
代表職業技能水平的X證書培訓離不開完善的實訓環境,因此,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是1+X證書制度的基礎。針對各項證書技能訓練需要,職業院校應在原有基礎上加強與X證書配套實訓基地的建設,并可以考慮與特色高水平專業群等項目同步兼容建設。此外,實訓基地實現方式應關注虛擬仿真等新型實訓系統,方便增加工位數,提高整體性價比。我校通信專業針對1+X證書整合實訓基地方案如下:在“4G”移動網絡設備的基礎上增加“5G”基站實訓系統,采用虛擬仿真系統實現“5G”核心網功能;增加數據通信網絡設備增加工位,解決書證共用的需求矛盾;引進仿真網絡安全環境,與現有攻防實訓系統對接,滿足企業網絡信息安全的實訓需要。
“職教20條”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建立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推進學習成果互認銜接”[5]。隨著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國家同步啟動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并于2020年1月年正式開通。“學分銀行”需要職業院校建立課程學分與證書積分的對應關系,這將直接引導專業重構課程框架體系。我校通信專業為配合學分制改革,同時又滿足證書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課程框架由現有“四模塊”改為“公共平臺課程組+專業群平臺課程組+專業核心課程組+專門化領域限選課程組+任選課”,并制定相關課程學分與技能等級證書積分等分兌換方案,統一上報認定后可實現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推動“學分銀行”落地運行,探索國家資歷框架建設。
1+X 證書制度開啟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思路,是塑造職教新生態的開端。落實1+X 證書制度,需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學校保障,更需要以院系為主體的教學改革整體推進。1+X證書制度絕不僅僅是“1”和“X”的簡單相加,其實質是將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等相關要素融合起來,這種融合需要高職院校調動各類資源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