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光明實驗小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教育現代化是時代趨勢,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之間的融合是必然結果,傳統教學中存在很多落后的問題,學生只能靜止化的被動接受知識灌輸,運用單一的學習方式將,一旦學習狀況發生了變化就無所適從,這樣無法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在教育觀念上應該及時革新,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是可以為教學活動服務的,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顯著優勢,可以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參與到自主探究之中,同時活躍了教學氛圍,最終有助于高效動感課堂的構建。
動感課堂,就是手動、口動、腦動、心動、情動,實現孩子們與課本、同伴、教師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分享個人理解、經驗教訓、情感體驗,用動態的交流互動過程改變相對靜止的教學局面,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動感課堂當中,教師要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主動放權,教師要做到沉默、等待,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臺,讓他們在課堂上動起來,不斷調動學習潛力,運用動態的方法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識,活學活用,并且有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1]。
2.1 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生的年齡還很小,具有愛玩好動的特征,注意力維持時間短,這是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面臨的問題,實際上小學生只有對感興趣的內容才會好好聽課,傳統教學模式很難實現這樣的目標。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和復雜,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輔助設備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將知識以圖片、視頻、動畫等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課堂教學會顯得異彩紛呈,促進了動感課堂教學的實施[2]。例如在“平面圖形的認識”相關知識的講解中,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這樣的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幾個孩子外出游玩,快來看看這些孩子都是什么圖形,都叫什么名字吧?”這樣的多媒體情境具有趣味故事性,學生饒有興趣的觀看和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這些栩栩如生的動畫人物,整個課堂活躍了起來,教學有效性更高。
2.2 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激活學生的思維。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以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活動,站在生命的高度,這樣才能真正促使課堂煥發出活力。在將信息技術手段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教學手段變得更加豐富,有助于營造寬松和諧的良好課堂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會積極參與思考和開拓創新,突破傳統教學的嚴格束縛,釋放了天性,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這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3]。例如在“百分數”相關知識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鼓勵性學生們自由說一說對百分數有什么樣的認知,比如有學生舉例“今天班級學生的出勤率是98%”、“白酒的酒精度是43%”,這些例子與學生們現實生活緊密相關,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百分數的分子一定是整數嗎?分子是不是一定小于100?”鼓勵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計算機查閱資料,進行證明或者駁斥觀點,這樣學生就會在自主探究中萌發靈感,獲得頓悟,整個課堂會顯得非常動感和高效。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支持,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要局限在課本內容范圍內,而是要延伸教學空間,引入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拓展教學內容,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有很大幫助,并且了會使課堂變得更加動感。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的便捷性,針對某個數學重點和難點設置超鏈接。如在學習“比的意義”后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比”,學生通過搜集網絡資源就可以了解到原來古埃及金字塔、馬特農神殿、雅典娜女神像等建筑物和藝術品都蘊藏著“黃金分割點”。這樣的教學內容拓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抽象為具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動感課堂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轉變落后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動感課堂教學方面不斷努力探索,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我們在追求動感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注意一些內容是不能隨意改變的,包括課程標準、學習規律等,必須確保動感課堂所引起的變化是科學的,有助于教與學的開展,才能真正發揮動感課堂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