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盤州市第二中學 貴州 盤州 561601)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而設置的課程內容。由于這一課程內容屬于理論部分的內容較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注意力,需要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法進行教學。本文就教學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淺談一二。
1.2 美術教學觀念落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過分注重應試教育,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在教師普遍重視考試成績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藝術文化對學生今后人生發展的重要性,無法體會到藝術教育在教育中產生的積極作用,甚至有些校園的教師還會私自取消美術課程,這導致學生根本無法實現對美術知識的學習,削弱了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
1.2 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程不重視。很多教師和家長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美術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重視,這首先是他們缺乏對美術學習的正確認識。首先,教師不重視美術課程的學習,以學生的成績為教學評價的標準。其次,家長對學生美術學習不重視,甚至有些家長對學生在學校內部的學習不管不問。最后,由于老師和家長的不重視,也會導致學生對美術課程喪失興趣,這讓他們的興趣無法得到激發,創新思維不能得到提升[1]。
1.3 教學資源匱乏,教學內容欠缺。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很多高中美術教材內容都得到了更新和換代,但是仍然有部分教材內容出現嚴重的滯后性,這部分內容無法跟上時代的潮流,不能適應學生的學習路徑,也影響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另外很多學校對美術等藝術類課程的安排十分匱乏,使得很多學習內容無法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充分的理解,這導致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無法實現有效的教學目標。
2.1 以視頻為引。這里的視頻是指與高中美術鑒賞內容相關的視頻,通過為學生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從視頻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對學習美術鑒賞知識能夠產生濃厚的興趣。對于視頻的選擇,我們可以從一些紀實性的報道中選擇與藝術相關的內容,也可以選擇一些電視上的節目。比如,在講授《中國古代繪畫擷英》課程內容時,選取了《文明之旅》節目中余輝解密《富春山居圖》中的一部分內容,為學生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視頻中的內容了解了《富春山居圖》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對于中國古代繪畫的內容認識更為深入,并對于書畫中的相關故事具有更大的好奇心,想要探索其中更多的內容。
2.2 以故事為引。在高中美術鑒賞內容中,也不乏一些具有故事性的藝術作品。所以,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二就是以故事為引。用藝術相關的小故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要了解其中藝術知識的想法也就更為強烈。所以,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還可以采用為學生講述小故事的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授《外國古代繪畫擷英》一節時,就為學生講授了一個關于著名畫作《蒙娜麗莎》的故事。首先我為學生展示了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圖片,接著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像,看這幅圖像上的人物有沒有什么與我們不同的地方。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過后,很快指出:“這個畫上的人沒有眉毛。”我繼續為學生講述這個小故事,“非常好,你們知道為什么《蒙娜麗莎》中的人沒有眉毛嗎?”學生們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于是我就講述關于這幅作品中的小故事。學生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可見,以故事為引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2]。
2.3 以實物為引。進行美術鑒賞,不僅僅是要在教材上進行鑒賞,還要讓學生能夠看到真實的事物。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藝術作品,對于學生認識美術作品、鑒賞美術作品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能夠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真實的藝術與書本中藝術的差別。所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三就是以實物為引。比如,在教授《中國民間美術》這一課程內容時,為學生帶來了許多民間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通過觀察民間的美術作品,了解民間藝術的不同種類、不同形式以及不同色彩,由此讓學生能夠從中看到民間藝術的趣味性與多樣性。帶給學生的民間美術作品有:小泥人、皮影、年畫、剪紙、布偶玩具、面具、風箏等等。學生一邊進行觀看,一邊可以拿起這些民間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再為學生講授其中的美術鑒賞知識。如此一來,學生對于這些美術作品的興趣就更為濃厚了。由此可以看出,以實物為引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為學生講授美術鑒賞知識,還要讓學生從鑒賞課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所以可以采用為學生播放視頻、講述故事、向學生展示美術作品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