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 爽
在我國的企業當中,會計工作主要包括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其中財務會計在形形色色的企業中廣泛應用,但是管理會計在實際的應用中存在明顯的問題,在國內的一些企業中對于財務會計的重視程度要高于管理會計,尤其是在新時期,互聯網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理念的發展也給我國企業的管理會計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新的挑戰。當前企業想要發展管理會計,需要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推動管理會計的信息化建設。
數據安全性問題是各個企業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在會計信息化問題上尤為顯著。基于互聯網包容性巨大這一特性,管理會計信息化過程產生的數據安全性風險主要包括三點:(1)數據傳輸風險。所謂數據傳輸風險指的是數據記錄傳輸過程中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如在銷售過程中記載客戶購買貨物信息時,漏記或記錯客戶信息等。(2)數據維護風險。所謂數據維護風險指的是數據或信息維護過程中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如未能及時反映訂貨商的信息或未能及時更新數據信息導致企業損失等。(3)數據存儲風險。所謂數據存儲風險指的是數據存儲過程中發生信息丟失、信息被盜等的可能性。如企業存儲數據過程中受到第三方惡意攻擊攔截等。
會計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契機,通過會計信息化有效地拓寬了企業財務管理范圍,會計信息化成功突破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任務量較大,會計信息化可以避免人工計算財務工作的誤差,提高了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隨著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會計信息化可以實現對企業財務工作進行集中管理,不斷優化企業的財務資源,保證數據資源的準確性,通過會計信息化的方式及時更新企業財務的資金數據,方便了企業領導人員觀察企業財務發展的實際情況。會計信息化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改變了傳統企業財務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提升了企業財務管理業務水平。通過會計信息化不斷優化企業的運行程序,實時監測企業財務部門的資金數據情況,從而提升了企業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時,會計信息化還可以實現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財務項目的監督,可以根據監測數據的變化優化企業發展的整體目標。
(1)完善管理環境。企業想要保障內部財務管理的穩定性就需要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優化內部管理環境,制定出合理的治理結構,實現權責分配,同時出臺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按照科學化的管理標準來進行權利主體的劃分,正確的企業管理層分布模式應該包含:董事會、股東會、監理會以及總經理等崗位,各自承擔不同的責任和權利,充分發揮出各個領導層所具有的管理職能,結合企業的發展規模與實際業務開展情況來構建一個合理的組織機構,保障企業未來發展能夠與其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崗位意識,在進行人才招聘的過程中,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書,定期對工作人員開展財務技能培訓,不斷地完善人力資源,提高人力水平,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制定出合理的工作人員考核機制,明確內部體系管理的重要性,在企業內部落實財務管理工作。(2)提高風險防范意識。事業單位的領導層要加強自己的風險防控意識,由領導層進行推動,使得管控盡快落實在各個部門以及工作人員。事業單位還有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風險意識的教育,加強對財會人員的能力教育,以提高財會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控制能力。事業單位各部門在風險到來之前,根據單位的發展現狀制定有效的規避措施,防患于未然,保障單位有能力應對風險,以保證自身在風險中受到最小的傷害。為了更好的進行風險的防范,還需要建立風險報告制度以及預警系統,定期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加強對風險的預測,生成風險報告用以更好的防范危險的發生。(3)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經過調研發現,大多數單位預算制度落后,在管理會計信息化技術的支撐下,可以實行價值鏈全覆蓋的、全部會計報表與核算項目都考慮在內的、全員參與的全面預算。單位設定全面預算目標,并分部門、分層次地劃分該目標,使其作為各級各部門的奮斗目標、協調工具、控制標準、考核依據,通過全面預算可以有效開源節流,發揮管理會計信息化在其成本管理、內部控制、績效考核中的多重作用。(4)促進經驗交流。在信息時代,企業不能再固步自封,管理會計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國家之間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國內企業應當借助改革開放打通的渠道,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并在顧及國情的基礎上進行借鑒和擴展,來推動國內管理會計的發展。通過多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和借鑒,企業對先進國家的管理會計理念進行消化,來提升自我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大量的實踐顯示,在未來的管理會計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以信息化建設做為基礎支撐,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充分實現會計和業務的有機融合,進而支撐管理會計的應用和發展。未來,相關部門以及各地方政府應大力鼓勵單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長期優勢,通過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加快會計職能從核算到管理決策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