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支持下,田東縣將產業扶貧作為一場硬仗來打贏打好,因地制宜、精準規劃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發展,集中政策、資金、技術等要素給予扶持,逐步形成“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扶貧大格局。
強化特色主導產業引領作用。支持該縣依托特色優勢產業,以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為抓手,確定主導特色產業(芒果、優質稻、糖料蔗、養豬、養牛、養雞、油茶),形成“南+北+河谷”的全縣扶貧產業大格局。在南部山區鄉鎮,打造以長江天成(田東)農業綜合體為示范基地,達寒江、龍須河流域農業生產、觀光、養生,以及農業循環經濟等特色養殖基地為載體,帶動食用菌、火龍果等生態種養業集約化發展,通過發包土地、入股分紅、企業托養、勞務用工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在北部山區鄉鎮,以創建20萬畝農林生態脫貧產業示范區為載體,帶動糖料蔗、油茶、柑橘等現代農林產業規模化發展。在右江河谷鄉鎮,以芒果產業為重點,通過資本、技術以及其他資源要素集約化配置,壯大芒果種植、銷售、加工和休閑、旅游等各項業態,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的。2019年,田東縣入選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大力支持家庭產業自主發展。支持該縣實施產業扶貧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獎補扶持政策,落實耕地地力補貼等惠農政策,引導和扶持貧困戶因地制宜自主發展家庭產業,有效促進貧困戶通過產業實現增收脫貧。三年來,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約3.5億元作為全縣產業發展項目建設補助資金。實施產業扶貧村民自建項目“以獎代補”,共完成約1.8萬戶貧困戶申請“以獎代補”,發放獎補資金超過7000萬元。實施產業扶貧村民自建項目基礎設施“以獎代補”,完成402戶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發放獎補資金1625萬元。全縣形成了芒果、糖料蔗、優質稻、火龍果等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產業格局。
積極鼓勵致富能人參與扶貧產業建設。一是出臺了產業扶貧村民自建項目以獎代補、產業扶貧經營主體建設項目以獎代補等系列實施方案。二是積極對貧困村村組干、經濟能人和種養能手進行合作組織業務培訓。全縣在53個貧困村中培育194名創業致富帶頭人,全縣53個貧困村全部登記注冊成立合作社,實現貧困村合作社全覆蓋。三是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380萬元作為全縣各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優先支持53個貧困村扶貧產業發展項目。安排財政扶貧專項資金1590萬元支持53個貧困村合作組織發展。四是篩選推薦一批如百冠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信譽好、實力強、帶動能力顯著的經營主體參與扶貧產業發展,鼓勵引導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簽訂用工合同及技術扶持,實現合作社(公司)帶動貧困戶發展合作協議全覆蓋。目前,全縣家庭農場累計達161家,合作社總數達533家,社員1.1萬戶,帶動農戶3.8萬戶,其中帶動1.9萬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同時,引進長江天成、雄桂牧業、華潤五豐、皇氏乳業等多家大企業進駐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全縣共142家新型經營主體參與了扶貧工作,帶動3000多戶貧困戶發展產業。
通過實施以上舉措,田東縣53個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芒果種植面積增加9377畝,油茶種植面積增加7254畝,生豬養殖增加9600多頭,肉雞養殖增加約11.3萬羽。其中,芒果產業覆蓋全縣10個鄉鎮108個村,芒果種植農戶約2.5萬戶,輻射帶動28個貧困村,有2700戶貧困戶約1.2萬人依靠種植芒果脫貧致富。累計減貧10984戶44143人,摘帽貧困村4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