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 楊正偉

摘? 要:德育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點,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廣大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積極貫徹德育教育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徑。本文拋磚引玉,例舉了多種體育教學中浸潤德育教育的途徑,例如,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內涵進行體育品德教育,利用教學環境的精心創設進行體育品德教育等,對浸潤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體育教學;浸潤式;德育教育;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1-0030-02
伴隨著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立德樹人”“健身育人”的理念已被廣大體育教師所認同,并投入到體育學科的德育實踐探索之中。然而,傳統體育與德育平行線式的實施,造成了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極大缺失,影響著體育教學的目標達成。如何將德育教育浸潤到體育的學練過程中,愈發顯得迫切和重要。筆者結合所參加的各級培訓及日常教學實踐和思索,從“浸潤”教育談起,進行有效探索。
一、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主要是體育品德的教育。體育品德,是指在體育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對維護社會規范,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積極的作用,包含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三個方面。
體育品德的具體表現形式為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三個方面。課標中對上述三個方面的展示見表1。
二、體育教學中浸潤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種類
浸潤,本意指(液體)“逐漸滲透”,引申為積久而發生作用。本文中的浸潤,是指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把德育教育滲透其中,融為一體、有機結合,實現功能的最大化。
浸潤式的德育教育,應該涵蓋在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需要從體育教材本身、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去予以挖掘與實施。
(一)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內涵進行體育品德教育
體育教材的內容很廣泛,而每項教材都有其鮮明獨特的德育內容。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結合不同的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浸潤德育教育。
案例一:挖掘教材內涵 促進身心發展
【案例描述】
主教材是水平五《乒乓球推擋(撥球)側身攻5-(1)》。導入部分簡介我國乒乓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所取得的成績,激發學生的參與性;準備部分模仿優秀運動員的“必殺技”,進行步伐、推擋動作練習;基本部分觀看視頻了解高水平運動員認真訓練、多次重復、熟能生巧的事例,引導學生重視基礎、點滴做起、真心投入;結束部分,借助我國乒乓球的影響,激發學生的課下主動練習。課中,利用組間休息時間,通過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事例,鼓勵學困生不斷戰勝自我、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案例分析】
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是學生喜歡的項目。本案例,教師充分挖掘乒乓球的文化內涵進行德育浸潤,涵蓋了課堂的全部,效果很好。這樣的案例,可以擴充至每一個優勢項目。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點評,將體育精神浸潤在過程之中,對于激發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幫助很大。
(二)利用教學環境的精心創設進行體育品德教育
1.創設情景教學,浸潤體育精神
情景教學能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學生入境動情,明理知味,使學生產生運動興奮,引導學生將興奮點指向學習目標,調動身體練習的積極性,將體育精神浸潤其中,實現陶冶情操、體驗樂趣和發展能力的多重功效。
案例二:利用熱門題材 實現寓教于樂
【案例描述】
主教材是水平一《跳躍:跑幾步單腳起跳越過一定高度的橡皮筋3-(2)》。教師設計了小豬佩奇“尋寶記”、師生共同活動的教學情景。豬媽媽帶領小豬佩奇一同做早鍛煉(自編準備操)——陪著佩奇學練“尋寶”的本領跑幾步單腳起跳越過低橡筋、跑幾步單腳起跳越過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在爺爺奶奶的花園里“尋寶”(綜合活動)——佩奇送“感謝”給爺爺奶奶(自編放松操“感恩的心”)。所有的活動都是佩奇與同伴一起進行,互相幫助與提醒。
【案例分析】
“小豬佩奇”是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本課通過多種生活情境的設計,營造了溫馨、有趣的課堂,激發了學練熱情。貫穿于整個活動的互相幫助和共同參與,在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又增強了自尊自信和互相幫助,體育品德浸潤在點滴的活動之中,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2.改進學習方法,進行合作交流
合作學習主要表現為學生的學練活動以小組形式開展,每人都承擔一定的任務,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合作,為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大家相互依賴,共同提高,體現的是協作精神和奉獻。
案例三:注重合作學習 學會幫助交流
【案例描述】
主教材是水平四《墊上運動:動作組合6-(5)》。課的流程是:第一部分,兩人一組,分組創編不同方向的組合動作Ⅰ(2人一組的合作學習);第二部分,自由組合,分組創編不同類型練習組合動作Ⅱ(自由組合的合作學習);第三部分,自由組合,分組創編融入多種舞蹈元素的組合動作Ⅲ(自由組合的合作學習);第四部分,分組展示與交流(自由組合的合作學習)。每一部分都是根據提供的資料,加以討論和分析,通過合作完成任務,達成共識。
【案例分析】
分組的合作學習培養的是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本案例中教學過程的四個部分,教師都精心設計了合作教學,步驟嚴密、層次分明、達成度高,德育內容效果明顯,在學生每一步的合作中都浸潤著諸如尊重、團結合作、責任感等體育品格。
3.利用教學比賽,強化團隊規則
游戲和競賽法是學生樂于參加的,對于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教學比賽不能以勝負為唯一目的,體育品德和規則意識要貫穿其中,施以公平意識、審美意識、規則意識等。
案例四:巧設比賽環境 增強守規意識
【案例描述】
主教材是水平四《障礙跑:匍匐鉆過較低障礙4-(2)》。課的準備部分安排了“游戲比賽:闖三關”,通過尋找快速完成游戲的方法,導入主教材的學習;主教材的自主學練部分也設計了“比一比:誰先通過高、低障礙”,實踐應用部分設計了“巔峰對決”比賽(距離為45米,設置兩段間隔為15米、3米長的低障礙),綜合練習部分設計了計時賽(距離為50米,設置3段4米長的低障礙)、自設障礙賽(距離為60米),體能練習部分設計了仰臥起坐傳物比賽、仰臥舉腿傳物比賽。
【案例分析】
本案例以游戲競賽為主,讓學生在游戲競賽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交流,體驗成功快樂,不斷增強自信心。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重視規則意識的培養,創設緊張活潑的課堂氛圍,關注基礎薄弱學生,讓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不斷增強自信心和進取心,實現德育教育的無痕浸潤。
(三)利用準確恰當的教學評價進行體育品德教育
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心理狀態有著重要的影響。合理、客觀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勢與缺點,并在學習中不斷改進優化自身。評價的內容要涵蓋德育內容,既評價學習行為和結果,又要評價其情感因素。
案例五:巧評價聚興趣 學技能促成長
【案例描述】
主教材是水平二《支撐與懸垂:腳擱高處的直體俯撐3—(2)》。上課開始教師展示“贊”,并提示將依據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并貼到學生衣領上。準備操結束,教師獎勵了主動擔任領操任務的兩名學生;基本部分分別獎勵了在上下傳墊子和來回推薦數量最多的若干學生、腳擱60厘米高的直體俯撐的若干學生、搭人橋人數最多最成功的小組;綜合游戲部分獎勵了取得第一的小組;最后,將最大的“贊”給了數目加起來最多的小組。
【案例分析】
這是一堂為“贊”而十分投入的課,教師充分發揮了教學評價的德育價值。整堂課因為小小一個“贊”,充滿了趣味性,讓學生可以學得積極,學得有趣,學以致用;激勵學生不斷挑戰自我、樂于堅持、相互協作、關愛他人,培養了學生的體育精神,促進了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三、浸潤式德育教育的注意事項
浸潤式的德育教育應與技能教學、體能訓練密不可分,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且要符合體育教學的規律。浸潤式教育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體育教學中浸潤德育教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做足體育品德內涵的功課。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體育品德的教育。教師要明確體育課程的目標和任務,貫徹“身心發展”的教學原則,正確理解育德和育體的統一關系。
2.研究體育品德教學的規律。要研究體育品德本身的規律性,精心設計課堂。教師要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對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反復研究,形成比較科學的教學計劃,做到無縫銜接。
3.實施體育品德教學的力度。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發揮教師以己之德育生之德的浸潤作用,形成德育的氛圍。尤其學科中的德育浸潤是一個交叉學科的深層次研究,教師應該多參加跨學科的聽課觀摩和交流研討活動。
四、結語
1.浸潤式德育教育有別于暴風驟雨式的重開始輕結果,有別于亡羊補牢式的重結果輕過程,有別于一曝十寒式的重口號輕行為。浸潤式德育教育強調的是態度,看重的是過程,是潤物無聲,是潛移默化,是持之以恒,要多領域、全覆蓋、零死角,涵蓋體育教學全過程。
2.浸潤式德育教育在實施方式上要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予以區別,如水平一、水平二,更多的是通過興趣化的教學實施;水平三、水平四,更多的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實施;水平五及以上,則是通過專項化的教學實施,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學環境與掌握情況予以調整。
3.浸潤式德育教育符合立德樹人和健全人格的需求,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學相長賦予新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