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帥 周珂



摘? 要:情境化教學是新課標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從情境化教學的概念入手,結合籃球運動的特點與籃球教學的實際目標,分析什么是籃球教學的情境化以及如何在籃球教學中體現情境化,進而提出籃球教學的情境化體現策略,即籃球教學情境化是根據生活場景創設的情境、根據籃球比賽特點創設的情境和根據問題導向創設的情境,以期為新課標背景下的籃球教學以及學校體育的教學實施提供一定支持。
關鍵詞:新課標;籃球教學;情境化;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1-0036-03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頒布《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了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要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指出要將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置于復雜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體育與健康實踐中的問題,促進學生把單純追求知識和技能獲得的過程轉變為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過程[1]。而在新課標發布和學校體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對于籃球教學的研究也不斷深入,籃球教學中的問題也不斷凸顯出來,無論是內容選擇還是教學方法,都稍顯單一和固化,也沒有將學練置于復雜的情境之中,造成學生學會了籃球技術,卻不會打籃球比賽的情況,違背了籃球運動技能學習實踐與運用的目的,喪失了籃球教學的本質意義。所以,如何在籃球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使學生的學練在一個復雜的情境之中完成,是當前籃球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籃球教學情境化的含義與重要性
情境教育是將學習與情境相融合并通過情境演化而優化課程教學的教育活動范式[2]。情境化教學的理論基礎是由Lave和Wenger(1991)提出的情境學習理論(situated learning)[3]。該理論試圖解釋“知識是什么”以及“學習是怎樣產生的”,基于兩個最基本的假設,認為學習是在實踐社群中合理的邊際性參與。學習應該是把知識與所處環境相聯系,并通過實踐活動得到運用的過程,這樣,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因此,籃球教學中的情境化是指根據籃球運動的本質和特點,還原籃球比賽中的真實情況或創設學生能夠接受的生活情境,進而設置各種復雜的練習情境,使學生帶著角色和情境去練習,突出學習內容的實踐性與運用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解決一類問題為主要目標,還原籃球項目的本質和技術特點。
籃球運動是一項開放式同場對抗類項目,比賽中充滿了身體對抗和隨機應變,因此,籃球運動技能一定是組合技術和復雜技術,而且是要在對抗和復雜情境下能夠展示出來的技術,所以要求學生掌握的也一定是組合技術和復雜技術。然而,以往的籃球教學在內容選擇時多以單個技術為主,例如,雙手胸前傳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等,很難使學生有完整的體驗和形成系統的能力,并且在練習時大多是在無對抗和無比賽情境下進行,造成學生雖然掌握了籃球運動技術,卻無法在實際比賽中得到運用。
二、籃球教學情境化設計的原則
情境應該是學生的思維發生處、知識形成處、能力成長處、情感涵育處,創設情境就是構建課程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相連接的過程,所以,設計情境首先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要讓學生易理解、能理解、能應用、有思考、有觀點;在此基礎上,創設情境還要符合籃球運動的特點和規律,并善于結合籃球運動的特點和規律,使學生能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
(一)基于生活場景設計情境
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與知識的關系。為此,創設教學情境: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生活經歷,并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情境資源;其次,要學會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要把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教學活動的起點,巧妙設計問題和場景,善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問題、認識自我、了解世界。
(二)基于運動項目特點設計情境
運動技能學習是為了掌握和運用技術,是為了能更好地參與到比賽之中,因此,情境創設要體現運動項目特色,緊扣運動項目教學內容,凸顯運動項目學習重點。而且,情境化教學應能體現知識與技能的發展過程、應用條件以及運動項目文化在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理解所學運動項目的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
(三)基于問題導向創設情境
有價值的情境化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化,它不僅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還能把學生從課堂的被動接受者變成課堂的主宰者。基于問題創設情境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目的性,目的性指的是問題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提出來的;其次,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適應性,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合全班學生的實際水平,以保證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都處于思考狀態;最后,情境中的問題要具備新穎性,問題的設計和表述具有新穎性、奇特性和生動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另外,針對不同的情境設計的要求,其適用的對象也是不同的,根據生活場景創設的情境主要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多適用于低年級的學生;根據籃球比賽特點創設的情境,則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和經歷;而對于根據問題導向創設的情境,更多強調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水平。
三、籃球教學情境化設計的具體應用
(一)根據生活場景創設的情境
現實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根據生活場景創設的情境,首先要符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理解。例如,在學習行進間高手投籃技術時(以右手為例),可根據學習內容的幾個關鍵點創設適合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圖1)。
第一,在“一大二小三上跳”的行進間腳步學習時,為了讓學生體驗第一步大跨步的動作,可以用“跨步跳過小河”的生活場景來導入;第二,針對起跳投籃時的上下肢不協調問題,可以用“連線木偶”的生活場景提示學生在起跳時想象自己的右手肘關節和右腿膝關節像是有一根線連著;第三,出手時的手型固定和發力問題,可以在介紹碰板點的前提下,提示學生把籃板想象成自己的朋友,而出手就是在保持單手肩上投籃的基礎上和自己的“籃板朋友”輕輕招手,這樣的情境導入也比較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我們再來看一個籃球教學中聯系生活創設情境的案例。在四角傳球的初次學習時,為了使學生對于四角傳球的跑動線路和基本要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可以對四角傳球的基本環節創設以下情境(以逆時針方向跑動為例)(圖2),這樣一系列生活情境的創設就是每個人在四角傳球練習時的所有跑動路線和要求,而每一個人的清楚認識就構成了完整的練習,這樣創設情境也易于提高學習效率和練習效果,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二)根據籃球比賽特點創設的情境
根據籃球比賽的特點創設情境大致分為兩類:一是真實的籃球比賽,這是最好的教學情境,也是最復雜的情境;二是根據比賽運用特點創設的復雜練習情境。當然,我們提倡學生能多參與比賽這種最真實、最復雜的情境,這是獲得真實體驗的最直接的方式,但是,由于教學班人數和條件限制,很多時候無法直接進行比賽,這就需要第二種根據比賽運用特點創設復雜的情境,來起到比賽體驗和練習的效果。例如,壓力投籃練習(圖3)。
壓力投籃雖然是無身體直接對抗的間接壓力干擾,卻能很好地模擬比賽真實情境,真正起到練習投籃能力和鍛煉心理素質及應變能力的效果。
根據比賽特點創設情境練習也可以通過結構化的技術動作組合體現出來。例如,在練習傳球時不簡單地進行原地兩人傳接球,而設計成兩人之間有防守的二攻一傳球(圖4)。
這是在有防守阻攔的情況下進行的傳球練習,更接近實際比賽的場景,而且還要求練習傳球學生能靈活使用假動作避開防守,向同伴傳出快速、準確、到位的球。
另外,在設計帶有運用情境的技術練習時也不能一味地以比賽運用為主,還要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學生的認知和接受水平等,合理安排練習的內容和形式,做好應對緊急問題的預案;注重評價學生的表現,給予適宜的激勵與指正;逐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與運用能力。
(三)根據問題導向創設的情境
創設帶有問題前提的練習和游戲,不僅有利于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帶著思考去學習,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技能和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和練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傳切配合之前,先設置全場無運球比賽(圖5),
把學生均勻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進行全場內的攻防,規則是在比賽中兩組隊員只能通過傳球來完成球的轉移和進攻配合,出現運球的情況將被判違例,練習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地完整體驗如何通過傳球來完成進攻;教師在比賽中設置中場休息環節,在中場休息時,可以提問學生,并引導性地提示學生如何更好地通過傳接球來突破對方的防守,那就是在自己傳完球后不能停在原地,而是積極地跑動尋找機會再接球,當每名同學在傳完球后都能積極跑動接球,那么就能輕易地突破對方的防線,完成得分;通過一定時間的比賽,可以提示學生如何更好地跑動來獲得空間,那就回到課的內容上來了,即傳切配合。這樣一來,看似簡單的一個傳球游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傳接球技術、學會傳切配合中的跑動切入能力,還能通過隊友之間的緊密配合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等,來達到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啟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或者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學習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層和形式上。
總的來說,無論我們設置怎樣的情境,都要抓住進行情境化教學的實質和價值,就是幫助學生更有效、更有意義地學習,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新課標和課程改革賦予了學校體育新的使命和意義,而籃球教學作為體育教學中一門至關重要的課程,也必將承擔更多的責任。因此,改革籃球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提升籃球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而情境化教學方式作為一種有效的改進策略,符合運動技能學習規律并做到與實際運用相結合,較以往教學方法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應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從而來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籃球教學工作的發展。當然,籃球教學中體現情境化是個復雜和用心的過程,研究也只是從整體上對籃球教學中體現情境化的特點和策略進行簡單的總結,真正的實現還需要廣大體育教學研究者和一線體育教師進行不斷的分析、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吳剛.中國情境教育的發展及其理論意涵[J].教育研究,2018,39(07):31-40.
[3]Lave,J.,& Wenger,E.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