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的重要標志。兩宋詩詞作家的愛國思想,揭示著家庭公義教育、社會主流思想以及生活環境對于個人的價值觀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本文從新時期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現狀入手,分析新時期下,應該如何強化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
關鍵詞:愛國主義;高校;加強
引言:在兩宋時期,愛國主義盛行,它不僅僅只是在形式上十分的豐富,同時在內容的呈現上也是十分的深入人心,兩宋時期的文人士大夫的憂患意識十分的濃厚,就強烈的愛國意識與報效國家的責任意識,也正是有了這些積極入世的愛國分子,使得兩宋社會能夠在風雨飄搖的國家環境下,屹立不倒三百年。由此可以看出愛國主義對于國家發展與建設的重要性,反觀當下時代,在經濟水平科技水平都在朝著國際化發展的今天,大部分的大學生們追求享樂,愛國意識十分的淡薄,而家庭對于孩子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是十分的蒼白無力,社會思想熱潮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思想消極,愛國意識淡薄。這對新時期國家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在新時期下,應該加強對高校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與教育。
1.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現狀
高校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初步掌握了新中國成立至今,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歷程,對此形成了較為完整、清晰的認識,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作了很多嘗試,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選擇,最終走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這些學習中,學生逐漸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歸納、綜合能力。同時,經過這些學習,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奉獻的精神。我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由于長期以來受到了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絕大部分地區的學校以及教師對于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內容重視度不夠,教育方式上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偏差,開展的教育工作也僅僅只是上學生對愛國主義內容的具體知識與概念進行掌握與了解,而對于學生情感、思想、道德的教育并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利用好愛國主義教育的自身優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導致學生在高校教育中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這種舍本逐末的教育觀念,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未來發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會使學生錯過受教育的機會。
目前很多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并沒有考慮到高校大學生發展戰略實際,與高校大學生發展之間有一定的矛盾。高校的各部門每年都有制定相應的思想教育計劃,但是很少有制定長期性的規劃,愛國主義教育安排過于形式化,教育規劃的內容考慮不夠全面,工作不夠細致,與高校大學生的發展脫節,具有盲目性缺陷。零散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安排十分多,但是實際執行的力度卻十分小。甚至有的人認為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只是點綴,只是將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作為一種形式來應付了事。從“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身出發來看,“愛國主義教育”這一思想體系發展的時間雖然已經比較長久了,但是由于“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運用的要求過高,在實踐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體系的運用對于教師知識水平、教育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情感等各個方面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很多教師都無法達到這標準,因此導致“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體系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運用受到限制。
同時,愛國主義教育也受到了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由于社會、家庭環境的差異,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反應在各個學生身上的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教師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開展起來也存在較大的難度,教師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同時也有的教師發現,學生的思想也會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的影響。
2.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強化策略
新一批的大學生在步入高校,他們的價值追求比較偏向人性化,學習方式也比較自主化,娛樂生活也以網絡化為主,比較務實,這都是新時期大學生群體的重要特點,而這些特點也給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高校要正視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點,通過科學引導、主體激發以及網絡資源利用等方式,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成效。
事實上,高校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與任務, 它對學生的思想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向導作用。因此,探討如何提高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運用力度也是相當重要的。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個方面闡述強化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首先,要對”愛國主義教育“逐漸的產生重視,不能忽視其地位,同時要有清晰的教育目標。教師首先要了解"愛國主義教育”的教育方向,對愛國主義教育產生重視,然后將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逐漸的運用于課堂上,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在把握教學目標方向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發展和道德發展做出重要的指導。
其次,教育環境也是相當重要的,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運用氛圍。社會要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為下一代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是需要家長來創造的,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也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學校的氛圍是需要學校與教師共同來營造。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校園環境將會讓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產生興趣。
第三,要提高教師的教育素養。教師是愛國主義教育教育的主體。教師的愛國主思想將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在思想上樹立愛國主義教育意識,并且需要在課堂上轉換教師角色,要成為學生的朋友,消除與學生之間的摩擦,同時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尊重學生,接納學生,了解學生。這三方面的改變都將改變現階段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現狀。
結束語: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核心內容。民族團結、共同繁榮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新生代青年應該樹立愛國主義精神,民族團結信念,同時這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孫洪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加強高校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8):167-168.
[2]張曉婧.高校思政課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探究——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為例[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04):6-11.
[3]余文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路徑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2):53-54.
[4]張愛榮.加強高校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探索[J].才智,2020(12):141.
[5]陳青.黃炎培愛國情懷對加強新時代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啟示[J].科技風,2019(33):204+208.
作者簡介:
張家奇(1980.4-),男,山東梁山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任輔導員一職。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 大慶? 16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