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奧 陳曉蝶 許森浴
摘 要:糧食是我們中生活最基本的消費品,而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問題也順理成章成為我國民生的頭等問題。第一產業是所有產業的基礎,因此研究影響中國糧食產量的因素對于提高糧食產量至關重要。本文應用SPSS軟件對選取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研究選取的指標對于糧食產量的影響大小程度,從而針對如何提高糧食產量提出建議。
關鍵詞:糧食產量;影響因素; 因子分析
一、引言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糧食產量的問題是我國一直以來十分關心的問題,因此發明雜交水稻、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水平的袁隆平老先生一直被我國人民所尊敬。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我國政府對糧食產業的大力支持,我國的糧食產量一直處于一個上升的狀態。
二、中國糧食產量現狀分析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曾提出要牢牢抓好糧食生產。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對我國來說是最重要的農產品。改革開放之后,由于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進,糧食產量一直在穩定地上升,直到2018年,較2017年下降了371噸,降幅不大,所以整體仍處于高位水平。從糧食種植面積來看,都說我國用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耕地面積在2016年達到了最高峰,之后便連年小幅下跌。這與我國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是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許多農民都不愿意留在農村耕種,他們更愿意進城尋找工作,這就導致了第一產業的就業人口數量正在逐年地下降。農業本身就是個“投資拉動型”行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又在不斷地減少,如果政府不大力投資和支持,它就無法健康穩定地發展下去,因此,我國對農投資正在逐年增加以保證糧食產量的上升。
三、評價過程
1.方法原理及指標選擇
1.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模型是一種從變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計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在許多不同的變量中找出隱藏的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我們分析問題的的因子,同時可以根據變量間的相關性大小的不同對變量進行分組,形成我們需要的不同因子。
1.2評價指標選擇
為了讓指標能客觀、系統地反映我們所研究的問題,并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選擇如下指標:X1-第一產業就業人口數(萬人)、X2-農作物播種面積(千公頃)、X3-耕地面積(千公頃)、X4-農用化肥使用量(萬噸)、X5-政府對農投資(億元)、X6-農業生產總值(億元)。并從中國統計年鑒中獲取了2008年至2018年的各項指標數據。
2.操作過程
首先應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標準化,進而用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
在進行KMO和Bartlett的檢驗后發現,KMO值為0.653,同時P值小于0.05,因此選取的這組樣本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再對這六項樣本數據進行因子分析處理,得到關于主因子的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
之后針對提取出的2個主因子建立它們的原始數據載荷矩陣,同時為了方便我們對各個因素的載荷做出合理準確的分析,我們再對它們進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得到它們的旋轉載荷矩陣。
通過分析以上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第一主因子主要由農業生產總值、政府對農投資、農作物播種面積、農用化肥施用量所構成,這幾個指標在第一主因子上的載荷都在0.8以上,我們可以認為該因子綜合低反映了這四個指標的變化趨勢,并且可以說第一主因子是研究中國糧食產量影響因素的主要方面。②第二主因子主要由第一產業就業人口數、耕地面積所構成,這兩個指標在第二主因子上的載荷都在0.9以上。這兩個因素可以被認為是影響中國糧食產量的次要因素。
在對2個主因子進行合理的分析之后,結合2個主因子最后的綜合得分情況,再以2個主因子的貢獻率的比例做為權重加權匯總,得出中國糧食產量的綜合因子為:
Factor=0.73019*Factor1+0.22754*Factor2
從而得出中國糧食產量影響因素的綜合排序。
四、對策
1.加大政府對農投資? 保證糧食產業發展
由于農業處于生產鏈的底端,自身的附加值低,并且它具有投資大、周期長、回報低的特殊性質,單純依靠市場行為是很難實現農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尤其現在疫情當前,不少地區的糧食種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家更應該對糧食產業進行資金上的扶持,以保證整個糧食產業的正常運行。
2.加大耕地保護力度?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
穩定的耕地面積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一直以來,由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生態環境的建設,比如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都使我國的耕地面積一直在減少,而我國人口卻一直在增加,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必定會讓我國的糧食安全以及社會的穩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威脅。這是屬于經濟建設和保護耕地的關系問題。在這種情形下,我國必須嚴格管理土地,在保證耕地面積紅線的情況下,對其他土地節約利用,保障經濟建設必需用地。總之要避免耕地搞建設,農田搞開發,保證耕地面積的動態平衡。
3.使用有機無機化肥? 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雖然化肥的使用對于糧食產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但并不是使用的越多越高,目前很多人都在追求有機化和原生態。這就要求對化肥使用要合理。同時也可以增加有機化肥的使用量,結合施用有機化肥和無機化肥,讓施肥均衡,從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土壤的肥性,進而提高土地的糧食生產能力,達到增加糧食產量的目標。也可以多研究出多成分、多功效、少污染的化肥,在提高糧食產量的同時,減少對土地的污染。
4.提高農產品的價格? 穩定第一產業人口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就業人口都在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不斷轉移。相較于在工廠里工作和進城工作,務農的工資確實較低,因此許多農民都選擇放棄務農進城打工,這就致使第一產業人口數占總人數的比例急劇下降,也就減緩了糧食產量的上升。因此,國家可以適當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增加第一產業就業人口的工資,讓他們能夠選擇繼續從事第一產業,穩定第一產業的發展,為糧食產量的增長提供人力上的支持。
5.推進種植機械化?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目前有許多研究都是關于機械化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而研究結果大多是表明機械化對糧食生產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因為它大大提高了農民的工作效率,加快了生產的速度。因此讓機械化進入農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各地應該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解放農民的雙手的同時,還能降低在人力上的成本投入。所以應該加強糧食種植的科學化,增大糧食產業的機械化程度,使生產效率達到更高。
參考文獻:
[1]:王甜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2]:侯瑞.基于SPSS因子分析法的公共服務水平的評價
[3]:宇傳華.SPSS 與統計分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2007
[4]:中國統計年鑒
[5]:中國農業信息網
[6]:魏津瑜、陳銳、劉曰波.影響我國糧食產量的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
作者簡介:
【1】趙迎奧,性別:男,民族:漢族,出生年月:1999/12/14,籍貫:河北省保定市,學校:河北金融學院,本科生,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專業:經濟學,
【2】陳曉蝶,性別:女,民族:漢族,出生年月:1999/10,籍貫:江西省上饒市,學校:河北金融學院, 本科生,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專業:經濟學,
【3】許森浴,性別:女,民族:漢族,出生年月:1999/01,籍貫: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學校:河北金融學院,本科生,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專業:經濟學,
(河北金融學院? 0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