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邢永革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 301617)
近些年來,人們開始把目光從教師、教材、教學環境等外在因素轉向留學生本身的內在因素上,人們意識到主導留學生交際行為的關鍵在于留學生本身,留學生本身的交際動機和交際策略是對交際行為有著重要影響的因素。探討交際動機與交際策略對交際行為的影響,可以幫助留學生增強交際動機,調整交際策略,改善交際行為,對于對外漢語教學和留學生學習漢語方式都有重要意義。
交際行為是一種有意識的社交活動,無論口語或書面語表達,都是為著實現一定的交際目的而進行的[1]。20世紀60年家德西根據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將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2]。班杜拉(1977)從認知理論角度提出自我功效論,認為動機是決定行為的先行因素,行為是人主動改變的[3]。Neol(1990)也支持Gander后來的觀點,他認為融入型動機與工具型動機均指“對學習情境和學習過程所持有的積極態度”[4]。交際策略也就是交際者使用的學段,既包括交際者潛在的心理活動,也包括外在方式。Tarone(1977)把交際策略分為轉述、求助、借用、手勢語、回避五類[5]。Bialystok(1983)把交際策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于第一語言的策略,一類是基于第二語言的策略[6]。但目前,學術界運用最多的交際策略分類是Faerch和Kasper(1983)歸納的減縮策略和成就策略。
本文研究對象為正在中國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涉及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各個地區的留學生,共發放180份的問卷,男性共有75人,占百分之49.63,女性有77人,占百分之50.37。平均年齡為24.5±2.3。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以秦曉晴交際動機問卷[7]、李芳艷交際策略問卷[8]、NSSE-CHINA量表[9]為基礎,結合留學生具體情況進行修改整理。問卷與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均在0.7以上,數據結果具有科學性。此外,本次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法作為計數標準,回收的問卷將使用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

表1 交際動機在不同HSK水平上的差異(N=152)
檢驗留學生交際動機在不同HSK水平上是否有差異,我們要對數據結果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HSK水平的留學生學習漢語動機在融入型動機上有顯著差異。(F=3.23 P<0.05)表明HSK水平對留學生漢語交際動機有影響。我們還進一步通過LSD事后分析進行兩兩檢驗,發現隨著留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他們學習漢語越來越傾向于融入當地的生活,以學習中國文化、思維方式為主要的交際動機。

表2 交際動機在學習漢語時間長短上的差異(N=152)
融入型交際動機在學習漢語時間長短上有著顯著的差異。(F=-3.23 P<0.05)相比較,一年以內的融入型動機維度認同度得分最低,1~3年的融入型動機維度認同度得分最高。這表明學習漢語時間在一年以內的留學生并不以融入當地生活或學習當地文化為主要交際動機。然而,學習漢語在1~3年內的留學生卻大部分選擇以融入當地生活或文化為學習漢語的動機。

表3 交際策略在不同HSK水平上的差異(N=152)
結果表明,交際策略各維度中只有母語策略與HSK水平有顯著差異。(F值=2.435 P<0.05)通過LSD進一步分析,發現HSK水平高的留學生在交際過程中使用母語策略的頻率較少,而HSK水平低的留學生在交際過程中使用母語策略的頻率較多。中間水平的留學生使用母語策略的頻率相當。其他維度均與HSK水平無明顯差異。

表4 交際策略在學習漢語時間長短上的差異(N=152)
表中結果可以看出,留學生交際策略在學習漢語時間長短中有顯著差異。(F=2.062 P<0.05)留學生學習漢語時間與母語策略使用頻率成反比。漢語學習時間越長的留學生在進行交際時會盡量避免使用母語的方式,而采用其他交際策略進行溝通。

表5 留學生漢語交際動機、交際策略與交際行為相關分析(N=152)
學習漢語動機與交際行為呈現著相關的關系,除減縮策略維度與工具型動機維度之間相關不顯著外,其余漢語交際策略各維度與學習漢語動機各維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根據Pearson相關系數可以明顯看出,數據中的Pearson相關系數大多集中在0.3以上,因而可以認為留學生的交際行為和交際動機、交際策略之間有中度的相關性。
HSK水平越高的學生融入型動機維度的認同度得分越高,反之認同度得分越低。一般情況下,水平越低的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更愿意使用自己的母語,用對方母語表達或者語碼轉換的形式。原因可能是因為漢語水平低、學習時間短的學生對漢語的語法、語用方面還不太了解,因而在交際過程時更愿意使用自己的母語表達。漢語水平高、學習時間長的學生對漢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了更好地交際,他們會刻意減少采用自己母語、用母語中的表達翻譯成漢語等形式。
交際行為和交際動機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融入型動機強的留學生可能會較少使用母語策略,甚至避免使用母語策略,從而產生積極的交際行為。融入型動機低的留學生可能會使用減縮策略的交際方式幫助學習,即放棄用漢語交流,從難的話題轉移到簡單的話題,或者是回答完全無關的話。
留學生的交際動機、交際策略與交際行為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而且學習者的交際動機和交際策略總體對交際行為能產生正向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融入型動機維度和工具型動機維度呈正向性可以促進交際行為,目的語策略維度、檢索策略維度呈正向性可以促進交際行為。因此,對外漢語教學中激發留學生的漢語交際動機、加強使用交際策略,尤其是目的語策略、減縮策略頻率,可以較快提高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