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霞
(西安高新國際學校 陜西西安 710119)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必須加強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然而,就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很多學生參與閱讀的意愿較弱,導致學生的語文能力無法提升。因此,教師不僅需要以語文教材為基礎,而且要走出教材,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斷擴充自身的閱讀量,進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提升課內閱讀量,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加以充分挖掘,把教材作為“魂”,引領學生走向更為寬廣的閱讀世界。
教師應根據教材單元主題選定課外閱讀文章,拓寬學生閱讀面,增加學生閱讀的量[1]。例如,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可愛的生靈”。教師可根據這個主題,給學生推薦《植物觀察筆記》來進行整本書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出閱讀時間的要求,即本書126頁,共計3萬字,一定要圖文結合,用2周的時間讀完。此外,教師還要給學生提出閱讀的建議。閱讀建議應分為四個層面:一層是基礎性閱讀,閱讀時把自己的感悟和評價用簡練的語言或一組關鍵詞、符號、圖畫等標注在書的空白處;二層是檢視性閱讀,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再為自己喜歡的植物朋友做一張名片;三層是分析性閱讀,通過閱讀,了解觀察室內植物、郊野公園植物和經濟作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四層是拓展聯讀,再向學生推薦一本書《動物觀察筆記》,使讀有余力的學生可以繼續“遨游”在書本中。
每一個層面的閱讀建議都有具體的要求,使學生閱讀期間能夠帶著思考進行有目的的閱讀活動,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最終將閱讀的輸入轉化為語言的輸出。
每個單元由主題到整本書的閱讀過程都照此設置,將讓整本書閱讀成為學生習得語言、增長見識、潤澤心靈的土壤,將整本書閱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以文帶文”課型主要指的是一篇主體課文帶上一到兩篇主題或訓練內容相同的文章。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的閱讀總量得以提升。課內閱讀掌握方法,課外閱讀運用方法;課內閱讀學習知識,課外閱讀拓展眼界;課內閱讀了解人物,課外閱讀讓人物形象變得豐滿起來。將“以文帶文”課型植入閱讀教學,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從而更好地構建高效閱讀課堂。
著名專家劉俊祥老師曾說,語文老師需要用兩雙眼睛來開展教學,一雙眼睛要能夠精準地找出單元的文化主題,另一雙眼睛則需要對單元的訓練主題加以明確。在教學北師大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橋之思》一文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無形的橋”的含義,教師采用了“閱讀帶文”的方法。“無形的橋”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幾個詞語雖然精煉,卻不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通過在學習共同體中自主合作學習兩篇文章——《斑羚飛渡》《給仇人一塊面包》,將課文中孤立的幾個詞語擴充成幾個人、幾件事、幾段情,有血有肉地觸摸到了詞語的溫度,看到了背后的畫面。從動物到人物,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整合認知、類比信息,與課文中的“無形”相印證,加深了理解、感悟,從而能順利過渡,聯系生活。視頻的引入則將“無形”從人與人升華到國與國,進一步讓學生拓展視野,拓寬思維。在此過程中,不斷與課文回環印證,這座無形的橋便在學生心中豐滿起來。
植入“以文帶文”這一做法,不僅可以在橫向層面幫助學生拓展閱讀數量,而且可以在縱向層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校本教材《閱讀專項訓練》為學生提供了又一個閱讀的天地。其中不只是各種閱讀的材料,還包括針對各個年級的閱讀訓練題,能提升學生閱讀訓練質量,向學生傳授具體的閱讀方法,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一拖一高效閱讀法”。
一個單元有兩篇閱讀文章。首先,教師要選定哪篇文章為主體訓練篇目,哪篇文章為拖帶篇目;然后,根據兩篇文章的訓練點進行篩選、整合,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及訓練點;接下來,研討解決重難點的方法及措施;最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把“讀”的環節加到合適的地方,以讀促悟。例如,筆者在教學四年級閱讀專項訓練《快樂是生命開出的一朵花》時,就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作為了本次訓練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梳理與概括,進而掌握具體的方法(如圖1所示)。然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第一篇文章,引導學生回憶剛才學到的四種概括方法,分析哪種方法最合適。學生展開討論、交流。教師則穿針引線,幫助學生小結學習方法,如運用要素串聯法,即時間+人物+事件+結果。學生掌握此法后,教師要再次進行強化訓練,引入第二篇文章,讓學生閱讀,還可以選擇用要素串聯文章內容。這樣依托校本教材來增加閱讀容量,不僅針對性強,而且方法十分有效。

圖1
教師補充閱讀材料,提高學生閱讀量,要把握好閱讀內容、閱讀次數這幾個“度”,切不可過濫、過多,而要根據教材特點,適時、適地地補充閱讀,保證補充材料的質量,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當今開放的語文教學體系中,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閱讀也不應是游離于語文課堂教學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只有努力構建課內外閱讀的有機聯系,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語文閱讀空間,教師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