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意識形態的安全方面有過許多論述。在此態勢下,高校應高度重視意識形態教育。在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陣地這一事實已成為必然的前提下,要有效引導大學生正確判斷網絡輿情,理性思辨。因此,在當前大學生思想意識越來越廣泛化、西方文化的滲入、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效果弱化、大學生個體差異性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必須引領高校主流輿論陣地的建設,通過構建新媒體主流傳播平臺、優化新媒體生產流程、整合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資源和力量、完善高校輿論管理機制等手段,強化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確保意識形態安全。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主流輿論陣地
現階段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在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引導主體多元、定位不夠明確、缺乏整合力度,再加上現階段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廣泛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弱化、學生個性偏差較大等,為輿論陣地建設帶來了很多困難。因此,高校要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一、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的現狀
高校輿論陣地一旦出現工作不完善的地方,將會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阻礙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限制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主流輿論陣地建設工作,積極借助新媒體技術,利用新思想來引領當代大學生走出思想意識困境。
(一)意識形態廣泛性
決定意識形態的本質是社會,一個社會的風氣、體制都會影響一個人對意識形態的看法和理解。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輿論建設工作中忽視了意識形態的滲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
(二)西方文化的有意滲入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全球聯系不斷緊密,這對我國高校輿論陣地建設產生了很大影響。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生活習俗、人文風貌、社會體制、思想態度等,然而在全球一體化不斷加劇的今天,各種西方思潮不斷涌入我國,給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影響。新媒體視域下,人們要對這種西方思潮保持高度警惕性,防止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巨大沖擊。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階段,我國很多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都失去了最初的熱情,投入的精力與時間也比較少,教育者的綜合素質較低,社會閱歷嚴重不足。這些都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嚴重阻礙了高校的全面發展。
(四)學生個體差異性大
現代大學生主觀意識與主體性較強,再加上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性差異,導致了很多大學生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注重學習,一些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進而造成大學生的責任意識薄弱、思想素質不高,一部分大學生甚至會做出違法行為。
二、新媒體視域下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世界文化多元化、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劇,各種西方思潮不斷涌入我國,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與生活方式,給我國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帶來沖擊。新媒體視域下,各種新思想涌入高校校園,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現階段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主體多元
在高校中,從事校園輿論的人員大部分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傳思想工作者、高校輔導員組成。這些人員雖然都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很少會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建設豐富、高效、多元的主流輿論陣地。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就經常出現主體多元、行動不夠突出、內容缺乏深度、節奏過于單調、形式過于廣泛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與價值。雖然很多高校都申請了微博、微信公眾號、訂閱號等,但是卻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與資金去管理與經營,導致流于形式與表面;校園網絡與無線網還沒能全面普及,即使實現了全范圍普及,也存在信號弱、開放時間短等問題。
(二)定位模糊
在高校中,引導校園輿論的受眾主體是高校內部的廣大師生。教師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完善的知識理論,能夠主動參與溝通交流,為各項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保障。而學生群體容易受外界復雜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各項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就經常出現定位不夠明確的現象,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大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性差異,如學生的成長環境、人生閱歷、受教育情況、家庭背景、對新媒體的熟練程度等,再加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與辨識能力存在差異,在校園輿論的審核、搜集、評論中,就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較大的差異,這也嚴重阻礙了校園輿論陣地建設的步伐。
(三)缺乏整合力度
新媒體時代,信息獲取具有多元性、及時性、可靠性和種類多樣性、繁多性、交互性等特點。高校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相關信息,并將其傳遞出去,傳播范圍比較廣泛,速度比較快,方式比較多樣,因此各種信息相對零碎煩瑣。再加上高校有校園廣播、宣傳欄、報紙、黑板報、微博、微信等多種傳遞方式,如果缺乏整合梳理,就無法將準確、高效、全面的信息呈現在學生面前,進而導致校園輿論存在一些負面信息或無用消息,嚴重影響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的作用
(一)營造安全穩定的校園文化環境
校園網絡輿論是高校師生共同發表言論的地方與平臺,因此在新媒體視域下,要積極利用新思想來引領高校主流輿論陣地的建設,將輿論平臺的魅力與價值充分體現出來。校園輿論具有隨意性、流動性,如果沒有做好審核、監管,就會導致一些負面消息流入高校校園,給師生以及校園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在新媒體視域下,要通過新思想的運用,進行網絡輿論平臺的高效、及時、集體凈化,構建一個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大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只有在一個安穩的校園環境下,才能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高高校教育質量,維護高校形象。
(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傳統媒介傳播方式由于傳播范圍較小、傳播速度較慢、傳播途徑比較單一,因此無法形成一個高效、全面、及時的校園輿論陣地。在新媒體視域下,要在新思想的引領下拓寬傳播渠道、加快傳播速度、擴大傳播范圍,強化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引領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充分發揮網絡輿論的教育作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三)強化輿論機制建設
只有師生全面、積極、主動參與到校園輿論陣地建設中,才能促進高校獲得長遠發展。因此,在新媒體視域下,要強化輿論機制建設,為校園輿論建設提供引導與保障,進而探索出一條最適宜的發展路徑。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只重視結果與數量,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散,無法讓學生更加全面清楚地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因此,需要通過輿論機制的建立,讓其成為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與動力,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獲取更多信息,從而不斷認識自我、提升自我。
四、新媒體視域下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的路徑
(一)構建新媒體主流傳播平臺
新媒體技術是引領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的主要抓手,要高度重視構建新媒體主流傳播平臺。首先,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視,在校園網絡、校園平臺的建設上投入更多的資金與精力,從而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和新媒體的影響力??梢越柚⒉⑽⑿殴娞?、訂閱號、校園廣播、校園網等各種渠道,讓學生通過手機、電腦、電視就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打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實時掌控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各種輿論信息進行全面搜集、嚴格審核、認真梳理、密集傳導,通過名人故事、專題講座等方法,向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轉變其思想觀念,積極鼓勵學生成為校園輿論的提供者、傳播者、監管者,將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程度整合。
(二)優化新媒體信息的生產流程
新媒體在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因此要優化新媒體的信息生產流程。首先,可以通過新媒體功能的增設,開設各種溝通交流平臺,引起學生參與欲望,點燃學生參與興趣,通過一些名人故事、生活道理等,借助通俗易懂的故事常識,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為學生傳遞與弘揚更多正能量。其次,針對高校的辦學模式與發展趨勢,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具有針對性的內容,鼓勵師生進行討論。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員要定期對信息內容進行調整完善,要讓信息產生、傳播的方式具有靈活多樣性,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學生主動踴躍參與。最后,要借助實體運營方式,引入第三方評定機構,通過競爭方式,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
(三)整合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資源和力量
當代大學生在思想認知上產生誤解,往往是因為知識缺陷以及價值選擇判斷失誤造成的,因此,在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各種資源力量的價值與引導作用,幫助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意識形態屬于無形產物,在新媒體視域下,要積極應對挑戰,發揮新媒體的優勢與特點。在校園輿論平臺的建設中,不能過于追求形式化、理論化、表面化,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形式與內涵的整合,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完美的契機。首先,要充分借助黑板報、宣傳欄、校園廣播、電子顯示屏等傳統傳播方式,讓學生受到潤物無聲的教育。其次,對于一些理論性、政治性新聞,可以借助官方網站的力量,對負面以及消極信息給予澄清、更正,及時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最后,還要結合實際,將大學生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形象、直觀、生動地呈現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而形成正確的社會導向,強化大學生的意識形態。
(四)完善高校輿論管理機制
制度是高校主流輿論陣地建設的前提與保障,只有通過制度的建立,才能做好監管工作。在完善高校輿論管理機制時,首先,建立責任制度,讓每一位師生都能夠明確自身的職責與權利,做到權責分明,組建專門管理部門,由優秀的師生代表擔任管理人員,做好輿論信息的登記、審核、動態監管,嚴格控制輿論動向,確保輿論陣地的安全、流暢、健康。其次,組建輿論引導隊伍,在專門管理部門的基礎上,積極挖掘大學生優秀黨員干部,通過黨員的候選競爭,促使更多活躍分子善于表現自我,做好輿論信息的動態監管。最后,通過輿論危機應對與解決機制的建立,嚴格把控敏感信息。需要高度借助新媒體技術的作用,通過QQ、微博、微信、校園網頁等,嚴格密切監控每一位師生的言行舉止。并且針對各種突發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預防與解決措施,提高應對輿論危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嘉莉,馬學思.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網絡輿論“把關人”角色芻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2):144-147.
[2]金英.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輿論引導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4):69-71.
[3]陳榮明.網絡輿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江蘇高教,2018,(12):113-115.
[4]夏夢穎.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力提升路徑研究[J].編輯學刊,2018,(06):36-40.
(作者單位:韶關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