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 范靜波 鄒海丹
【摘要】為貫徹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培育理論實踐能力扎實且德行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將思政因素融入教學已成為當下中國高校進行課程設置的新趨勢。高職婦產科護理專業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質,更應該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思想的正確引導,使其更好地指導實踐。本文將從高職婦產科護理專業的教師及學生兩個角度出發,探析如何將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課程教學中,以便為高職院校培養德智兼備的婦產科護理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融合路徑;高職;婦產科護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深刻地指明了當今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思政課堂之中,而是應該在各個課程領域深挖其背后所蘊含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元素,并將其融入課堂講授中去,使大學生能夠時時接受好的思想熏陶,從而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這不僅符合新時代的育人要求,而且很好地傳承了中國千年來對于“德行”的要求。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曾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個人品德的修養,是古人考量賢者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培養,既是順應古訓,也是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家國使命、有民族擔當感的時代新人。高職院校婦產科護理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和服務意識極強的專業,更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文關懷精神。
一、轉變教師重智輕德的育人理念
育人還需溯源,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意識的正確引導,教師是最直接的溝通傳播者,應有更強的思想覺悟,這是實現思政與專業課融合的關鍵。教師應該轉變“教書”與“育人”兩張皮的育人觀念,專業課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是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婦產科護理專業教師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講解,還應將醫家的濟世美德、探索精神融入其中,對學生進行智德同行的教育。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政引導外,課后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及與學生共同參加的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教導學生正確地處理生活瑣事,也是老師應該履行的責任。總之,婦產科護理專業教師應該意識到,“教書”的成功并不意味著“育人”的成功,特別是婦產科專業與人生命的延續緊密相連,要讓學生保持對職業和生命的敬畏感,而這種思維方式的養成,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地加強引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得高職婦產科護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二、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目標,落實反饋評價機制
學生不僅要有產科護理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而且還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因此人才培養及教學目標、內容應根據形勢變化作出適當調整,高職婦產科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目標應與思政融合,將應具備的思政素養融入不同的教學模塊中,使思政教育內容更有內涵和針對性,這是實現思政與專業課融合的首要條件。人格德行也應成為婦產科護理專業課程考核的一個因素,因此要及時修正反饋評價機制,實現真正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思政氛圍
將思政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日常的教學課堂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學模式有多種多樣,高職院校婦產科護理專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通過案例分析法、網絡信息手段、情景分析、角色扮演等不同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中,也可以將教師臨床治愈的典型案例進行整理,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以講故事的方式聲情并茂地講授給學生。真實的病例具有強大的心靈震撼力,既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高超的醫術,增加學生的尊師之心,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其從中體會到醫護人員懸壺濟世的美德,并以此為榜樣而效仿之。當今社會高速發展,信息也實現了共享,教師可通過關注時代熱點,將現下優秀的醫學紀錄片取其典型片段通過網絡信息平臺融入課堂之中。將思政教育與不同教學方式緊密結合是高職院校婦產科護理專業融入思政教學最為有效的手段,靈活多樣的形式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其中所蘊含的思政內涵也易被學生接受。
四、理論聯系實踐,強調學生作為醫者的人文關懷精神
作為醫者,講究“醫者仁心”,中國的醫界自古強調醫家都應有一顆懸壺濟世之心,著眼于現代,就是醫學工作者必須秉承人文關懷的精神理念。特別是對于婦產科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面對新生的脆弱生命時,只有擁有謹慎和敬業之心,才能對患者負起責任。而這種關懷心理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地培養。其一,在實訓室對模型進行訓練及操作時要注意對模型的保護,時刻想到自己面對的是遭受身心痛苦的病患,而不僅僅是沒有生命的模型或教具,從而不斷培養護生的人文關懷精神和職業素養,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二,在真實的臨床實踐中,面對真實的病患,除了運用在校實訓護理所累積的經驗之外,還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面對不同狀況和不同情緒的病患,應該給予針對性的照料和安撫,不能因為病人的經濟因素和身體情況而對其區別對待,應一視同仁,磨練自己的耐心,事無巨細地對待患者,對自己分內的工作不能有絲毫的懈怠之意,將“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貫穿臨床實踐學習的全過程。除此之外,面對突發情況,自己若不能很好地處理時,應積極請教、借鑒有經驗的婦產科醫生和護理人員的臨床診治經驗,虛心求教,并將其內化,轉變為自身的經驗,以便之后遇到相同的狀況時能夠泰然處之。另外,在觀摩學習之后,應總結經驗和規律,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處事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以便以后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五、結語
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婦產科護理專業對思政教育的延伸,還有很多途徑,可通過課外補充輔助教學途徑,如優慕課、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等,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婦產科護理專業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為新時代社會建設提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高蕾.思政元素融入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初探[J].黃河之聲,2019(22):56-57.
[2]孫建平,朱東岳,王建國.淺析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融入貫通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4.
[3]姚素環,牛倩.高職院校婦產科護理實訓教學現狀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15(11):225-226.
【本文系濰坊護理職業學院青年科研基金資助項目(YQJ201900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濰坊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