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恬恬
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順應了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之需。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還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閱讀能力,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恰當的閱讀指導策略。筆者借助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與方法研究》課題研究的契機,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其中,合理運用微課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具體從“以‘微導學、以‘微致用、以‘微誘思、以‘微怡情”這四個方面進行。
一、以“微”導學,培養語言理解能力
1.借力示范朗讀,積累語言材料。朗讀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手段,也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核心素養的重要保障。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引導他們掌握朗讀技巧,激發他們情感朗讀與真情體味,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厚實小學生的語言積累。對比日常課堂教學,微課教學的優勢在于學生可以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反復多次地學習,因此學生可以多次學習模仿示范朗讀。微課中的示范朗讀材料,可以是名家朗讀,也可以是教師的朗讀,還可以是學生的朗讀。
2.巧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內容。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由于心智正處于發展階段,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都相對薄弱,因而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較弱。思維導圖具有“放射性、直觀形象性、多元化、個性化”等特點,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小學生思維、心智的發展,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在課外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分析文本,能使困難、復雜的內容變得清晰、系統,因而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記憶文本內容。因此,教師如果能夠將思維導圖有效地運用在課外閱讀指導當中,正確指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必定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以“微”致用,加強語言運用能力
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根據具體語境(語言情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獲得的言語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在課外閱讀指導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至關重要。
例如,一節“智慧課堂”的課例中執教老師展示了繪本閱讀課《狼大叔的紅燜雞》,其中就巧妙運用了微課,在堂上開展繪本閱讀指導。先觀看圖文并茂的故事講述,再思考兩個問題:1.小雞們為什么敢親狼大叔?2.為什么狼大叔最后竟然給小雞們烤香甜的小餅干?
學生通過微課學習不僅了解了《狼大叔的紅燜雞》的故事內容,體會到愛的力量,懂得“愛人者人恒愛之”,而且能夠通過小組討論和發言,培養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由主動閱讀到討論交流,由自主感悟到表達拓展,由淺入深地指導學生開展繪本閱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加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以“微”誘思,發展思維能力
在日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自主思維的質量和思維效率。核心素養要求學生“能在閱讀、表達等言語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課外閱讀策略的指導能讓教師們有“法”可循,從而引導學生感受課外閱讀文本的精妙之處,同時學會質疑,學會評判,有獨到見解,能發展出自己的觀點。
四、以“微”怡情,提升審美能力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只有走進文本所描繪的意境里,讀者的心靈才能與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從而實現與文本的“零距離”對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微課獨特的教學呈現方式,就為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創設了良好的情境,不僅引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還引領學生走入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與品酌。此外,核心素養還要求學生“能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例如,朗誦童趣洋溢的兒童詩,感悟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品味文質兼美的散文等等,從而豐富閱讀體驗和情感,提升審美能力。在創設情境、引導審美、激發情感等方面,微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