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永堅
數學教學導入具有調節情感與喚醒舊知的功能,由于一些教師對圖形與幾何教學特點不太理解,沒能把握好課堂導入的功能,往往在導入時費時費力,學生不感興趣,長時間會形成厭倦的心理,造成教學效果低下。那么,如何構建高效的導入策略呢?
一、圖形的認識的導入策略
在小學階段中,圖形的認識包括了解圖形的形狀、大小、基本特征、識圖和畫圖的基本方法。在圖形認識導入過程中,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少,認知結構尚未健全,會出現學生認知上的困難。
〔案例〕: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有趣的圖形》。
策略:依托書本素材,創設趣味氛圍。
讓學生在玩中認識圖形(教師在桌子上擺幾個學生常見的物品,有印泥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三棱柱)。
師:你們喜歡玩魔術嗎?
生:喜歡!
教師給大家表演:先放一張白紙在講桌上,擋住學生的視線,隔一會兒再讓學生看白紙,“咦,白紙上怎么有一個圓?”學生很奇怪。
師: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變出圓的嗎?
由于所用的物品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他們很快明白了“魔術”的奧妙,紛紛舉起小手。
生:我知道,我知道!
師:老師是拿圓柱體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紙上印一下,白紙上就有圓啦!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個給大家看一看?
教室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學生紛紛拿起事先準備好的學具,印出不同的圖形。
生1:老師,我用長方體印了一個長方形。
生2:我印了一個正方形,是用正方體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兩個三角形。
教師通過魔術的表演,讓學生躍躍欲試,積極參與,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由于學生在玩中學,自然而然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并在動手玩中,具體感受到了“面在體上”這一數學思想。
二、圖形的運動的導入策略
圖形的運動包括對稱、平移、旋轉及軸對稱圖形。了解圖形的變換,對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感受和欣賞圖形的美都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軸對稱的再認識(二)。
策略:合理運用媒體,引導大膽想象。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生活中搜集的軸對稱圖,然后再出示教材中的圖形一。
師、圖中畫了什么?完整嗎?
生:不完整。
師、借助我們學習的關于軸對稱圖形的知識,你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嗎?
生:能。
師:如果要你畫,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畫什么?(引導學生想象)
生:畫房子的另一半。
師:他畫的對嗎?(出示教材主題圖中淘氣根據軸對稱小房子的一半畫出的整個房子)
學生自主觀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淘氣畫的小房子不對稱,不對稱原因是房子右下方的長方形與左下方長方形距離對稱軸的格數不一樣多。
師:你能試著畫出正確的小房子嗎?要注意什么?(再次啟發引導學生)
學生畫好后總結:房頂左邊的三角表距離對稱軸三格,右邊也要距離對稱軸三格,左邊墻體距離對稱軸兩格,右邊墻體也距離對稱軸兩格,大門左右距離對稱軸都是1格。
師:你能試著沿對稱軸,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圖形的另一半嗎?(出示教材主題圖2)
教師在教學時首先為學生展示彩色圖片,為學生創設優美的學習情境,緊接著展示學生從生活中搜集的軸對稱圖形,然后再出示不對稱的房子,引導學生思考,怎么才能畫出房子的另一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在這過程中,通過設問,教師引導學生合理想象,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最后得出合理結論。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適時展示,并沒有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課件,多媒體只是起到輔助作用。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