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芬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不僅要用好教材中設計的口語交際內容,還要深入鉆研課文,挖掘課文中有利于培養口語交際的因素,采用靈活的方式組織教學,使學生具備口語交際的能力。
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能力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欲望
由于低年級學生識字不足、詞匯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弱,常常出現“心中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的情形,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說話資源,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指導、訓練,使學生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如部編版教材第三冊《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既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教材。課文最后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學生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學生順著課文的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比如,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小鳥飛走以后,青蛙有沒有跳出來呢?如果跳出來的話,它會看到些什么呢?又會說些什么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級學生以想象見長,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的表達環境,讓他們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好辦法。孩子們喜愛小動物,也喜愛童話故事。教材中有不少描寫小動物的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將故事講一講,演一演,這樣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說話的興趣。
二、善于發現,拓寬語境
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各種生活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帶領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感受。如這段時間正處春季,我建議學生利用休息日,到郊外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園里、山坡上,去感受春天的氣息。每周固定安排一節課交流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生有了豐富的素材,發言非常踴躍,描述也十分生動而形象。接著我又指導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想說的用筆寫下來、畫下來,然后讓他們自己讀讀看看,修改修改,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把話說明白、說準確,同時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這應當成為教師教學的追求,教師在思想上樹立了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觀念,不斷挖掘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切入點,創造各種機會,持續地讓學生說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一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三、積極評價,激勵“說”
“口語交際”是一個多向互動的過程,在互動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更需要教師時刻關注過程,引導、激勵,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
在交際中常有些同學沉默不語,有些同學詞不達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以自己寬大的胸懷去呵護學生的點滴進步,使學生感受到被賞識,看到自身在交際中的價值,增強交際的自信心。
對口語表達水平層次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要求,及時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對其口語中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要善于引導,熱情幫助,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真誠地贊揚學生,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動力。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贊賞的話時常掛在嘴邊,還時常獎勵適當的小禮物。同時,我還十分重視引導孩子們,用贊許的目光去看學生,如果學生說得好就為他鼓掌。這樣,發言的學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語言表達的勇氣,又增添了他們對口語交際的樂趣。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給學生機會,激發其表達的欲望,把握契機,有步驟地進行指導,采用多種方式積極評價,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在其過程中培養了他們想說、敢說、樂說的心理素質,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