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將于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新年第一天,央行就釋放降準信息,背后有著怎樣的意義?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大銀行要下沉服務重心,中小銀行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都要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就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中國人民銀行指出,這有利于增強立足當地、回歸本源的中小銀行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
同時,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很顯然,國家在支持實體、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方面一直不遺余力,近段時間更是屢屢出招。在2019年年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部署推動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并指出,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和容納就業的生力軍。通過綜合施策,2019年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3.3%,比全部貸款增速高近11個百分點,利率下降0.64個百分點。要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20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繼續高于各項貸款增速,其中5家國有大型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于20%。
此次會議還要求,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清理減少融資各環節收費,支持銀行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便利續貸業務和信用貸款,將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戶貸款額度上限由500萬元提至1000萬元,將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平均擔保費率逐步降至1%以下,確保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明顯進展。
一直以來,對于小微企業而言,在融資過程中還需要承擔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及其他業務中產生的盡職調查、押品評估等相關費用,這無疑提高了小微企業融資綜合成本。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要求銀行嚴格執行小微企業各項減費讓利政策,無疑可以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更進一步。
民營和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緩解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事關長遠,意義重大。針對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現象,國家、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要想切實破解這一難題,下一步,還應不斷探索創新融資模式,如探索無形資產融資模式,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只有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才能最終征服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這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