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燦
【摘要】在紙質出版守正出新的今天,有_個國家的書籍銷量卻在5年間持續增長,那便是日本的輕小說。面對出版的新形勢,我國各大出版社都在嘗試開發新的增長點,以推動紙質出版的繼續發展。日本輕小說的成功正可作為案例,為我國網絡小說綜合開發和出版找到新的道路。
【關鍵詞】大眾文學;輕小說;網絡小說;綜合開發
【中圖分類號】G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2.009
一、孕育于成熟體系的輕小說
“Light Novel”是日本娛樂小說的一個種類,中文直譯為“輕小說”。2003年前后,輕小說正式進入大眾視野,將日本的紙質出版漸漸推向高潮。根據日本各大書店的數據以及日本出版界的統計報告,2005年至2015年十年間,日本紙質書的出版量逐年回升,銷量也有了較大的增長。
相較于傳統小說,輕小說內容輕松易懂讓人感到愉悅,以輕體量和極高的出版效率,迅速大量占領圖書市場;其在內容和題材上的挖掘、不拘的表達方式、難以預料的思考角度、豐富的人物形象塑造等,是現代文學發展的有益嘗試。作為出版者,我們不應小看娛樂小說的開發價值。輕小說在日本的成功有三大關鍵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出版者對原稿的重視,二是編輯的項目策劃能力,三是日本高度媒體融合開發的支持。絕大多數創作者要在日本各大出版社舉辦的“文庫大賞”比賽中獲得出道資格。出版社會花費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進行多次審查,聘請編劇、職業作家、編輯、賽委會成員多角度選出具有獨創性和賣點的作品授予刊載權。作品獲獎后,出版社會給作者分配責任編輯。責任編輯要為作者提供各方信息并為其作品的后續發展出謀劃策,若該作反響很好,文庫還會將小說整理出版。值得注意的是,高更新頻率要求作家保質保量地持續創作,若連續幾本實體小說銷量過低,作家可能會被終止合同,可見成為輕小說作家雖然門檻較低,但壓力非常大。但實體小說如果能得到市場認可,則有很大機會進入二次元產業鏈進行再開發,這時就要依靠編輯前期的項目規劃,以及成熟發達的多媒體出版。
日本憑借創新的項目策劃和成熟的二次元產業鏈開發了不少成功的跨平臺項目,“Love Live!School idol project”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輕小說是跨平臺開發的基礎,因此在原稿的審查和簽約階段,出版社和編輯會慎重考慮小說多方開發的可能性。在再開發時,投資者、制作者、出版社以制作委員會的形式共同商議跨平臺合作,討論開發細節并維護IP的基本樣貌。這既表現了各產業間緊密而成熟的合作方式,也體現了編輯和出版社的前瞻性。也就是說,輕小說營銷依靠編輯和文庫前期的規劃與投入,依靠尊重原作的高質量再開發,還依靠產業鏈中各產業的協調工作。而這些,恰恰是我國網絡小說缺少的發展條件。
二、我國外銷潛力巨大的網絡小說
同為娛樂小說,很多人習慣將我國的網絡小說和日本的輕小說視為同一類型。但實際上,無論是起源還是小說特征,兩者都有明顯差異。我國的網絡小說是網民自我展示和交流的結果,具有很強的共享性質。以老牌文學論壇榕樹下為例,該論壇的宗旨是“文學是大眾的文學”,以創作接地氣、接近現實、情節曲折的文學作品為特色,早期代表作家有韓寒、寧財神、安妮寶貝等。如今隨著網絡發展及讀者群的擴大,網絡作家的創作心態從“表達自我”變成“主動迎合”,這一轉變的直接結果是作品具有強烈的趨同性,形成了言情、修仙、青春等幾個固定主題,文字質量和思想高度大幅度滑坡,同時培養了大批追求“爽”“直”“快”的讀者。趨同性的創作態度、賺取點擊量的目的及讀者的低追求造成我國網絡小說抄襲嚴重、維權困難。即便如此,我國網絡小說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盜墓筆記》和《鬼吹燈》,這兩部小說開創了網絡小說“盜墓”的新分類,還開發了圖書、網絡劇、電影、游戲、漫畫、動畫等相關產品,《盜墓筆記》甚至還開發了話劇,稱得上是網絡小說中跨平臺開發最多的作品。雖然諸學者認為,兩者可算網絡小說中典型的成功案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人提及這些跨平臺作品的口碑問題。
與此同時,國外掀起了一股仙俠熱。出于分享的初衷,國外有三大中國網文交流站,為鼓勵翻譯者盡快上傳翻譯文本,最火爆時出現了翻譯一章可獲400美元的懸賞帖,甚至有美國小伙因沉迷閱讀武俠小說成功戒掉毒品的案例出現。目前,東南亞非常流行仙俠小說,比如越南翻拍了數部我國武俠、仙俠電視劇,部部火爆;在泰國的書店,中國的網絡仙俠小說被擺在暢銷書專區。修仙武俠類小說“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情況給了我們啟示:“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文化輸出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期望,根據實際情況打造既受目標國家民眾喜歡又能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筆者認為,在文化輸出的過程中,如何將傳統與現代結合,以通俗的形式使外國民眾接受我國的文化輸出內容,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據統計,我國能“走出去”的原創IP約一半為網絡文學[1],曾分不清亞洲和中亞文化的外國友人因網絡小說談起了“道”和“無”,相互之間還以道友相稱。由此可見,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小說有外銷的巨大潛力,對促進國內優質小說創作、減少引進出版物比重有極大益處,這還很有可能成為我國解開文化出口難題的關鍵點。
三、開拓我國網絡小說的種種可能
日本輕小說和我國網絡小說都具有跨平臺發展的潛力,但我們看到,我國網絡小說的整體發展水平并不能與輕小說相比。有學者提議參考日本二次元產業鏈的方式進行網絡小說的二次開發,但這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小難度。比如角川書店于2011年建立了“廣州天聞角川動漫有限公司”,期望以日方運營形式在中國設立多媒體公司,然而2013年角川就停止了紙刊的發行。這個案例證明照搬日本的開發方式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國并不具備日本完善的二次元產業鏈以及成熟的輕小說市場。目前來看,幾乎不可能依靠國家放寬政策或是提供資金讓剛起步的二次元產業拉動網絡小說。反之我們應思考一些問題:為何我國網絡小說首選電視劇或是電影再開發,為何《花千骨》《瑯琊榜》等網絡小說都以電視劇的形式成為熱門話題?答案很簡單,相較于二次元,我國更成熟、更易傳播、更為大眾接受的形式是電視劇和電影。由此可見,只有依托國情,打造適合自己的產業鏈,才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1.重構小說創作環境
(1)出版平臺起風造勢
從之前單純的信息發布到如今的管理平臺,小說發布平臺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作家的創作。如果打開這些平臺,映入眼簾的都是網絡小說的幾大分類鏈接,功能單一,平臺應有的引導性功能毫無體現,就會變相助長網絡小說的“套路化”趨勢。日本的文庫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角川書店網站圖文配合得體,通俗書籍、學術專著、輕小說、雜志都有對應的分類板塊,種類十分豐富,體現了出版社的出版優勢;優質作品配有精心編輯的文案并加以推廣,還有對熱門作家的獨家采訪,充分體現了一個平臺應有的多樣性和引導性;銷售時推薦同類作品和相關衍生品,體現了日本產業鏈的優勢。尤其值得借鑒的是,日本出版界充分利用每條銷售渠道的特性讓銷售方案擁有最優效果,使一個產品得到多平臺的再開發。而我國的原創網絡小說平臺對利用不同渠道優勢促進小說銷售考慮得不多。
(2)編輯群體保駕護航
從輕小說的出版過程可以發現,編輯對輕小說的創作和銷售有積極的作用。輕小說編輯以直接的方式干預作者的創作,使得輕小說以更迎合市場的姿態面向讀者。因此,輕小說編輯與其說是一個編輯,不如說是作者從“經紀公司”那里爭取到的“經紀人”,作者能發展到哪個階段全靠編輯統籌。從整個出版業來看,我國編輯的統籌規劃能力、對市場的敏感性,以及實打實接觸“地面”的程度都遠不能與之相比。我們的編輯更多是錦上添花,而非一開始就將作品作為一個項目進行長期規劃,切身參與其中的意識嚴重不足。這是致使我們的網絡小說難以作為一個品牌長期發展的根本原因。
(3)作家乘風破浪
網絡小說作者首先要足夠重視保護自身權利,其次要樹立打破困境的決心,以提高作品質量為追求,將反套路視為基本創作思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作者還應結合綜合開發的可能進行創作。比如日本輕小說在發展成熟后逐漸產生了套路化的弊病,但大多數輕小說作家都極力在熱門主題下打破常規、追求新穎以在市場中站穩腳跟。根據不完全數據,我國網絡小說改編為電視劇或動畫的數量仍在上升,在這一良好形勢下,作為第一創作者的作家,應該努力提高自身修養,擺脫套路,脫離舒適區,創作出兼具品位和趣味性的作品,引導讀者閱讀更高層次、更有文學價值的網絡小說。
2.端正良好開發態度
一次成功的跨平臺開發應該在開發前就有整體規劃,繼承原作的基本特點和優勢,同時要有創新點,不能生搬硬套原作的內容,而不考慮二次開發載體的特性。原作的優秀為新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新作的成功促使原作進一步為人所知,所有作品作為一個整體得以長期發展,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通過對案例特征的歸納,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網絡小說綜合開發的問題所在。產品在開發初期沒有得到整體規劃,只要涉及熱門話題就會有投資方來投資,隨后被簡單粗糙地改編,然后炒作銷售,若市場反饋不佳,投資商撤資,產品就此過氣……上海戲劇家協會秘書長沈偉民在觀看《盜墓筆記》的話劇后評價,不希望開發者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造成作品藝術審美價值下滑、人文精神流失[2]。文化娛樂項目是廣大群眾日常增加生活情趣和接受精神洗禮的項目,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們必須端正態度、盡職盡責。
同時我們還要明確,不同載體有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小說文本是開發的起點和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直接作為劇本使用。小說更多具備的還是“講故事”的功能,而非影視作品的“演故事”。因此在改編時,改編者應考慮如何將文字轉化為畫面。還有的制作人不但不去思考如何以畫面展現作品,反而在追求經濟效益上費盡心思。不正確的創作態度,對網絡小說的綜合發展毫無益處。
3.嚴把質量關
網絡小說編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應該是抽出大量時間閱讀熱門網絡小說,熟悉網絡小說的寫作套路。一些看起來似乎充滿新意、描寫到位的橋段,其實是別人早已用爛了的常用套路。在這種情況下,編輯應該在源頭上直接切斷抄襲的可能性。倘若編輯對很多明顯的抄襲作品或是抄襲惡名早已傳遍圈內的作者一無所知,那就說明編輯的專業性不足,工作不負責任。因此,我們要主動了解網絡小說和流行文化,嚴把質量關,杜絕低劣庸俗的作品,保護作者利益,將優秀的作品帶給讀者。
如今各大高校外語系有很多以輕小說寫作特征和翻譯對比作為主題的畢業論文,這些論文的作者只需經過一定的培訓指導,就能很好地適應涉外作品的編輯工作。網絡論壇中也有不少愛好者因精通日語無償翻譯輕小說,出于對二次元文化的熟悉和喜愛,其譯本翻譯質量甚至優于官方版本。可以說,這些年輕人就是“雙語編輯”的潛力軍。在引進圖書占比較大的今天,這類編輯優勢極大。如前所述,網絡小說在國外成為“閱讀新寵”,而翻譯全靠愛好者分享,如何讓文稿經過專業編輯加工,以更好的面貌呈現在國外讀者面前,編輯仍有很多工作要做。2014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關于印發〈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到,網絡文學存在數量大、質量低,抄襲模仿、機械化生產,片面追求市場效益,盜版屢禁不絕等問題,希望能創作一批網絡文學精品,使之運營和服務模式更成熟,與圖書影視、戲劇表演、動漫游戲、文化創意相關產業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內容投送平臺建設,并以此開展對外交流,進而推動網絡文學“走出去”。其中的第十七條更是點出了完善網絡文學出版人才培養體系的要求[3]。《指導意見》明確點出了我國網絡小說的弊病,也點明了改進和發展的方向。
4.相關產業聯動,產業鏈化發展
網絡小說的再開發還促進了許多相關產業的發展。配字幕、配音、制作游戲腳本、活動策劃等各種以前由其他職業的工作人員臨時兼任的工作逐漸交由專職人員擔任。日本在文化創意產業上有一套成熟的“MediaMix模式”,指以某載體作品為基礎,衍生出同系列多載體的產品群。也就是說,在文化創意發展上,媒體間的協調合作是密不可分的,必須要“mix”(混合)到一起。我國一系列新興產業的出現說明市場已發現相關產業的發展水平不能跟上跨媒體發展的需要,而且需要“跟上”的產業還不少。這其實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會帶來許多就業崗位,更不用說產業鏈的形成定能發揮“1+1>2”的效果。目前日本讀者漸漸從紙質閱讀轉向了電子閱讀,故而各大文庫也都在積極建設閱讀APP,其發展趨勢將逐漸和我國網絡小說重合。截至2019年6月,我國手機上網者高達99.1%,視頻、音樂、文學、游戲、電商等領域協同發展的娛樂內容生態逐步構建[4]。中國的5G時代已經來臨,而我國又是智能手機的開發和使用大國,依托我國便捷的快遞行業,網絡小說和其周邊產品銷售等必然大有市場。可以預想,將來的電子閱讀必然是多形式、多產業結合的綜合性閱讀。而在迎來這一大好形勢前,各個相關產業都必須挖掘可能,與產業鏈形成關聯,跟上發展態勢。
值得欣喜的是,在這個巨大的機遇面前,出版業毫無疑問是其中關鍵的一環。網絡小說的二次開發依賴于各類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各種新興職業的出現,都由于各產業之間的緊密合作聯系到了一起,共同為網絡小說的再開發而努力。我們必須認識到,網絡小說的價值不僅在于出一本暢銷書,它還是文化出版的金鑰匙。只要手握跨平臺開發的“劇本”,我們就有資格也有條件以更高的姿態和立場與其他產業產生聯系,參與整體產業鏈的開發。出版業是與網絡小說關系最為緊密的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破除僵化的思維,打破產業之間的壁壘,以積極熱情的態度抓住機遇,美好前景就在前方。
參考文獻
[1]成就新時代的中國文化符號——2018-2019年度文化IP評價報告[EB/OL].(2019-05-29)[2020-01-02].http://www.lwinst.com/hongguan/8694.htm.
[2]任晟姝.2014年中國戲劇現象熱點述評[J].民族文化研究,2015(1):46-52.
[3]關于印發《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EB/OL].(2015-01-05)[2020-01-02].http://www.gapp.gov.cn/news/l 663/236795.shtml.
[4]CNNIC發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9-08-30)[2020-01-02].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9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