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互聯網+” 學校會計改革? 信息化發展
(一)提升學校的教育資金利用率
學校屬于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學校擁有的一切教育資金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撥款,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好國家撥付的教育經費,提升教育經費的利用效率就成為學校會計工作的重點內容。學校通過各種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技術可以對教育經費的收支信息進行系統的整合,對每一筆資金使用流程都能夠實現信息化監管、控制和痕跡化處理,能夠有效避免資金使用的隨意性,減少經費的鋪張浪費。
(二)提升學校會計工作的內控效果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校會計改革信息化發展能夠幫助學校建立完善的會計信息一體化工作系統,為學校會計工作實現信息共享創造優越的信息化環境,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學校內部各項工作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彼此間能夠形成聯動,在大幅提升各項工作效率的同時,還能夠起到監督能力和內部控制的作用。
(一)學校會計人員信息化水平不足
學校會計工作的主要工作就是制定教育經費的運行計劃,核算教育經費的收入支出,學校會計實現信息化管理能夠有效提升學校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然而在當前學校進行會計改革信息化發展的進程中,多數會計工作人員信息化專業技術水平不足,難以滿足會計改革信息化發展的需求,會計信息化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能劃分不清晰,造成會計工作在執行中出現責任不清、相互推卸現象。
(二)會計經費計算方式落后
雖然多數學校實現了會計改革的信息化發展,結合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構建了會計信息化管理模式,然而學校會計經費的計算方式依然沿用傳統的經費記賬、結賬、報表等方式,沒有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融合,難以發揮信息化技術高效性、準確性、科學性的優勢,且對經費計算方式不能夠實現信息化的分析和管理。
(三)學校會計改革信息化發展缺乏監督管理
多數學校在進行會計改革的信息化發展進程中,只注重會計具體工作的系統構建,忽視了監督體系的重要意義,使得學校的會計工作長時間處于“無監管”狀態,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會計工作人員的懈怠和疏忽,使得學校的會計數據缺乏準確性,還會造成失真、失實的情況出現。
(一)強化學校會計工作團隊的信息化素質建設
要想順利實現學校會計改革信息化發展就必須強化會計工作團隊的信息化專業素質建設。一方面,學校要加強會計工作人員的信息化專業培訓工作以及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引進工作,使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各種信息化設備和運用信息化技術,為學校的會計信息化改革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另一方面,學校應精簡會計信息化管理團隊,明確會計信息化操作的各項崗位職責,保障會計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高效運轉。
(二)優化學校會計經費計算方式
學校應有效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勢來優化學校會計經費的計算方式。一方面,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化信息設備來實現傳統經費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改革,實現經費記賬、結賬、報表的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學校可將經費應用分配比重與信息化智能操作系統進行有效融合,靈活運用會計信息化系統,對會計的各類表格和信息進行數據存儲和分析,通過信息技術的智能化綜合應用來優化學校的會計經費計算方式。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校會計改革實現信息化發展是我國學校教育管理系統進步的重要體現,是保障我國學校教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會計改革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意義,結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制定相應的優化策略來保障學校會計改革的信息化發展,為推進我國學校教育系統的進一步完善打下堅實的基礎。
(周國琴,女,1971.05,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中級經濟師,大專,經濟財政專業)
參考文獻
[1]程昔武,紀綱.會計信息化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之友,2016(3).
[2]辛茂荀.中學會計信息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