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關鍵詞:施工企業? 稅務管理? 新稅改? 影響? 對策
從狹義的視角來分析,施工企業稅務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概念可界定為:施工企業在合法規范經營的基礎上,以稅收法規和稅務部門的相關管理要求為準繩,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實際所開展的與涉稅業務有關的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統稱。
新稅改背景主要是由三大改革組成:一是2016年5月份全面“營改增”的實施;二是2018年4月份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將增值稅率下調了1%;三是2019年3月份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在《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中將適用16%稅率的企業稅率下調至13%,將適用10%稅率的企業稅率下調至9%,還推出了對生活服務行業增加增值稅抵扣等配套措施。
從宏觀角度來說,新稅改政策的減稅降費效果和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施工企業需要對其稅務管理進行強化,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即在新稅改政策實施之后,施工企業的稅基、稅率、納稅申報以及發票管理等涉稅業務內容發生了較大變化,若不優化稅務管理則更容易產生涉稅風險和損失;二是可以改善施工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管理水平,即通過稅務管理優化,可以有效增強施工企業的涉稅合同審批、涉稅流程管控以及稅收策劃等活動的規范性和合規性,從而對于企業經營決策和管理水平的改善具有促進作用;三是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企業的稅負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即在實施新稅改政策之后,施工企業只有對自身的涉稅業務進行重新籌劃才能適應新的稅收征管環境,進而合理降低稅費支出成本,在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增強流動性。
從微觀視角和施工企業視角來分析,新稅改政策的實施也會給其稅務管理帶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增加了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的風險控制需求。在新稅改政策實施之后,施工企業的發票管理、納稅申報、適用的稅收法規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其面臨著稅率兩次下調以及分包抵扣等規定的新變化,這些稅收政策的一系列頻繁、大幅度的調整改革將會增加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的難度和復雜度,主要是因為施工企業的項目規模較大,施工周期較長,同一項目的不同時間段適用的稅率和抵扣政策等變化巨大,一旦稅務管理人員對新舊政策變化不熟悉或者理解出現誤差,將會給施工企業帶來較大的涉稅風險,因此施工企業在新稅改政策實施后需要強化稅務管理的風險控制。
二是增加了施工企業的納稅籌劃需求。從“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施工企業的稅率與營業稅稅率相比,上升幅度較大,之后雖然國家兩次下調了施工企業的稅率以減輕其稅負,但是從整體來看,施工企業面臨的稅負仍然趨于高位,因此只有采取科學合理的納稅籌劃策略才能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或者實現延遲納稅以獲取稅金的時間價值,最終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從這個角度來看,新稅改政策的實施增加了施工企業的納稅籌劃需求。
三是增加了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一般來說,施工企業的項目地域跨度較大,無論是運營管理還是稅務管理相對比較松散,在新稅改政策實施之后,施工企業的涉稅業務復雜程度提高,若沒有效率更高的信息化技術和環境來進行稅務管理,則施工企業在稅務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更加明顯,這將會大幅增加企業稅務管理方面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新稅改政策的實施將會對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信息化提出新的需求。
(一)進一步增強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能力
對于施工企業來說,進行稅務管理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降低企業的稅務風險,因此在新稅改政策實施之后,隨著企業稅務風險控制需求的增加,施工企業應當進一步增強其稅務風險控制的能力。在實務中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增強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意識,即施工企業一方面應當通過將稅務風險控制融入到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以設計和規劃出符合施工企業發展的稅務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則應當從加強培訓入手在施工企業內部形成稅務風險控制的企業文化以提升企業整體的稅務風險控制意識;二是要在施工企業內部建立必要的稅務風險識別、分析、評估和應對機制和流程,以實現對稅務風險的精準控制,防止其對施工企業造成不利影響。
(二)根據新的稅收政策法規重新進行納稅籌劃
由于新稅改政策的實施主要是從增值稅方面對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產生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從增值稅的角度探討施工企業納稅籌劃的一些新策略:一是強化施工企業取得進項稅發票的管理,即一方面要結合當前的進項稅抵扣規定和政策對企業的費用支出進行規范管理,確保業務經辦人員在發生相關費用時能夠按照規定合法取得專用發票以提高進項稅抵扣率,另一方面則要在簽訂采購合同時,應當通過合同條款對供貨商進行約束,以確保企業能夠取得合規、足額的進項稅發票進行抵扣以降低稅負;二是要通過調整企業銷項和進項配比度的方式降低施工企業的稅金墊付,緩解企業的流動性壓力,即施工企業可以在不違反增值稅稅收法規的前提下,通過與企業的上游和下游進行業務融合,采購合同方、施工企業和建設方實行統一的開票時間,以保障企業取得進項和發生銷項的時間趨于一致,從而大幅降低施工企業稅金的墊付。
(三)在施工企業內部構建稅務管理的信息化平臺,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涉稅風險
從實務來看,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其涉稅風險的產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結合新稅改對施工企業稅務管理信息化的新需求,筆者認為結合當前的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共享技術在施工企業內部建立信息化平臺十分必要,一方面企業可以利用信息化平臺來有效消除因項目地域分散、經營管理松散所帶來的涉稅業務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稅務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化平臺、二維碼識別技術等先進手段提高進項稅的認證及時性,減少稅金墊付。
本文結合新稅改的相關政策內容、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實踐,在探討了新稅改政策對施工企業稅務管理主要影響的基礎上,分別從三個角度提出了其應對這些影響的對策,希望能夠對施工企業改善其稅務管理水平,降低稅務風險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宋健.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的加強與改進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