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衛鋒
【摘? 要】初中勞動技術課是一門應用范圍較廣、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傳統的“說教”“滿堂灌”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鑒于此,筆者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結合教學現狀,進行“生活化”教學新嘗試,旨在幫助學生把知識和技能靈活應用到生活中,并起到引領學生生活,伴隨學生成長,培養學生積極的勞動觀念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勞動技術;生活化教學;研究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所謂的生活即教育是指把生活本身當作一種教育來進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對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給我們知識。初中勞動技術教學向生活化道路邁進,順應新課改潮流,打造了充滿生命力和激情的課堂,學生積極地在實踐中獲取活動體驗,使勞動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最美妙旋律。以下筆者結合教學案例談談個人教學體會。
一、教學情境之生活化
在過去的初中勞動技術課堂上,教師主要讓學生吃透教材內容,以灌輸的形式讓學生被動接收知識,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沒有高漲的學習情緒。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這門課程不再被過去保守教學模式束縛,而是把教學內容和生活相結合,在教學中滲透豐富的生活元素,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聯想生活實際,以此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課程實際的生活意義,進而引領學生認識勞動技術課程的工具性。
例如,在學習《合理早餐的設計與制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打開多媒體視頻,給學生創設中西方早餐的飲食情境,向學生真實的展示中式早餐的種類,比如說,在廣東地區很流行吃早茶點心,在其他地區都會看到熱騰騰的小籠包、蒸餃、餛飩、燒麥、米粥、油條、豆漿、燒餅等各種熱乎乎的面點,花式多樣的中式早餐以“暖胃”和“養生”為主;再把鏡頭拉近西式早餐,香氣撲鼻的烤面包、三明治、熱牛奶、吐司、麥片、培根、意大利牛肉面等各種美食,讓學生了解了中西方早餐的設計區別,接著,在學生之間展開調查,有哪些學生早餐吃的很少、營養不均衡?有哪些學生沒有吃早餐的習慣?由此話題,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學生說,早上起來太早,對早餐沒有胃口;還有學生說,早上愛喝一碗熱乎乎的米粥,胃會很舒服,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早餐吃得不科學,導致很多孩子中出現胖孩子和偏瘦型孩子,給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帶來了不良影響。這節課由學生最熟悉的早餐生活開啟教學,并合理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針對自己吃早餐的習慣做出合理評價,并在課上讓學生講述如何精心的設計和制作早餐,在學生完成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后,讓學生重視早餐的營養與烹飪的意義,教師鼓勵學生在閑暇時間和父母一起完成家庭早餐的合理設計與制作活動,這樣學生會在親身體驗中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做事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二、教學內容之生活化
勞動技術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生活縮影,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并堅持以學生為本,在教學基礎內容之上,進行創新和實踐,教師挖掘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并加上學生已有的生活認知展開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勞動活動中體驗所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
例如,在學習《插花藝術》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然后選取貼合學生生活的資源,比如說春天到了,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室外,在花開的時期,拍攝一些植物以及各種各樣的花的圖片,然后和學生一切去購買一些花卉,把這些資源帶入課堂,讓教室到處充滿春天的氣息,接著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視頻中插花的技巧,并學會和探索花的世界,親自體驗插花藝術的魅力,和學生一起互動,共同討論不同的花所具有的美好寓意,比如說,在每年的母親節,很多人都會買康乃馨送給自己的媽媽,這種花象征著母愛,也是兒女借此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和祝愿;又如,紅色的玫瑰花非常漂亮,象征著男女之間美好的愛情;百合花象征著高潔等等,教師鼓勵學生自己嘗試插花,學會自己動手制作,從中讓學生體會到花不僅可以點綴生活,而且還能給人以美好。這樣由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才能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美,課上所學習的內容就是為了生活服務,這也讓學生愛上勞動技術課。
三、教學活動之生活化
勞動技術課是一門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課程,因此教師在課上要給學生呈現豐富的教學活動內容。教師要從課本內容出發,并結合教學各個環節進行設計,要將生活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勞動技術教學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多接觸勞動技術知識,進而在實踐活動中領略到生活是門藝術。
例如,在執教《制作面點》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情境融入課堂。一年中冬至這一天每個學生都熟知,尤其在北方,每到冬至,人們為了應節氣,會在這一天包餃子。為了讓學生感受這種氣氛,教師可以在教室組織一次集體包餃子的活動,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其中有和面的、搟餃子皮的、包餃子的,還有在一旁學習餃子制作過程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動起手來,在整個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上充滿了笑聲,學生都在體驗包餃子的樂趣,當水沸騰,餃子下鍋時,學生的臉上洋溢著滿足感,課堂上散發出餃子的香味,同時注入了滿滿的生活味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制作食物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幸福,進而上升到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對勞動技術教學產生學習欲望。
四、教學評價內容之生活化
在教學評價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并從實踐中發揮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例如,在學習《風箏的制作》這節教學內容時,一提到風箏,學生的熱情高漲了,學生的專注力不錯,能夠耐心地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進行風箏制作這一環節時,有些學生卻遇到了無法將風箏放飛,風箏剛要飛起來就掉到了地上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就要用溫和的語氣和學生溝通,鼓勵他們在制作風箏時已經表現的很棒了,我看到了每個學生都很用心的參與實踐,在風箏制作的細節上,只要我們反復地查找原因,并且老師會和大家一起把這個問題解決。通過鼓勵式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樹立起自信心,并始終保持著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
五、教學評價方式之生活化
勞動技術教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摒棄過去課堂教學教師為評價主體,要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促成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其中包括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及師生互評。課程內容完成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同學勞動實踐過程及獲取結果的評價,同時要不斷發現別人的優點,彌補自身的不足。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勞動作品展示給父母看,讓父母給予客觀評價,比如說,在學習《拎包的編制》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為這節課學習做準備,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手工編制的籃子,可以是家里的,也可以到市場上購買一個,在上課時,學生把各式各樣的籃子帶到課堂,然后引導學生觀察籃子經緯交錯的編扎技法、是如何進行編制的、這種工藝由哪幾部分構成,當學生熟悉編制的技巧之后,教師再給學生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簡單的籃子編制過程,之后引導學生搜集材料,鼓勵學生自己親自動手編制,最后把成品帶到自己的爸爸媽媽面前,讓他們評價作品,教師利用這種靈活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中,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勞動技術教學中感受到學習和實踐給自身帶來的收獲和滿足,更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技術課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基于此,教學從生活化角度出發,使教學課堂有趣、學生學習方法靈活、而不再是應付學習任務、被動參與實踐活動,而是看到學生參與實踐時的滿心歡喜、樂此不疲以及對學習充滿的期待。
總之,生活是初中勞動技術學習的主要根源,在教學中,我們要把課程內容變得更生活化、具體化,實際化,并以“趣”來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作為勞動技術課教師,更要遵循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在課上組織豐富的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有親身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從自身認識到勞動技術課所具有的功能性和趣味性,進而培養了學生的生活能力及勞動能力。
【參考文獻】
[1]孟凡華.初中勞動技術教學生活化的實現探尋[J].《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36期68-68.
[2]李衛華.初中勞動技術教學“生活化”探微[J].《神州》,2018年第13期181-181.
[3]潘正春.如何實現初中勞動技術課的生活化教學[J].《神州》,2019年第8期163-163.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