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萍 樊瑞琦 王茜 孫玉君 楊婷婷
摘要:目的:通過比較單用來曲唑與來曲唑聯合二甲雙胍對PCOS不孕癥患者的激素水平、排卵結局、妊娠結局及不良反應的區別,以探究來曲唑聯合二甲雙胍在PCOS不孕癥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對門診收治的80例PCOS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來曲唑治療及來曲唑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兩組均治療三個周期,比較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妊娠結局。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胰島素水平、LH、T水平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排卵率及妊娠率顯著優于對照組。結論:來曲唑聯合二甲雙胍可以改善內分泌狀態,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關鍵詞:PCOS,不孕癥,促排卵,來曲唑,二甲雙胍,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R24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013-02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發病率約為6%-10%,其常見的臨床表現有月經稀發或閉經、稀發排卵或無排卵、肥胖、胰島素抵抗、高雄激素表現等[1]。PCOS患者大多有排卵障礙,是無排卵性不孕最常見的原因。針對育齡期婦女,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稀發排卵,藥物性促排卵是最常見的治療手段。目前最常見的促排卵藥物包括克羅米芬和來曲唑。來曲唑作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與克羅米芬相比,因促排卵效果好、不良反應少得到廣泛應用[2]。二甲雙胍可升高血液中GLP-1的濃度,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降低血糖。有研究表明,胰島素增敏劑可改善卵巢功能,促進排卵,增加妊娠率[3,4]。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0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80例PCOS不孕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0例。納入標準:(1)符合《多囊卵巢綜合征中國診療指南》診斷標準[5];(2)治療前3個月未服用降糖、降壓、減肥等藥物;(3)年齡≤35歲。排除標準:(1)其他因素引起的卵巢功能障礙者;(2)配偶存在少精癥、無精癥者;(3)合并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其他會影響高雄激素血癥和排卵障礙的疾病。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來曲唑聯合二甲雙胍治療。于月經周期第1天開始服用二甲雙胍,劑量為500mg/次,2次/天,隨餐服用。月經周期的5-10天給予來曲唑,5mg/次,1次/天,連服5天,然后經陰道B超監測卵泡與內膜發育情況,當優勢卵泡直徑≥18mm時,給予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8000-10000IU肌肉注射,注射后48小時監測卵泡是否破裂,若卵泡破裂則給予陰道內放置黃體酮軟膠囊200mg/次,1次/d,連用14天,14天后查血β-HCG確定是否妊娠,若HCG為陽性,則繼續應用黃體支持,若未孕則停止黃體支持,進行下個周期促排卵。對照組單用來曲唑促排卵,卵泡監測及黃體支持均同觀察組。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若在此期間成功妊娠,則停止治療。
1.3觀察指標
(1)激素水平:治療前及治療后于月經周期的第2-4天采集靜脈血,監測空腹血糖(FPG)及胰島素水平(FIN)、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及睪酮(T);(2)監測患者治療期間的排卵情況及妊娠情況,統計排卵率及妊娠率;(3)觀察記錄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頭暈、便秘及卵巢過度刺激(OHSS)。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如表1所示。兩組間的年齡、不孕年限、體重指數、抗繆勒管激素、基礎FSH、LH、T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激素水平、代謝水平變化如表2所示。觀察組治療后的空腹血糖水平、胰島素水平、血清LH、T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及不良反應如表3所示。觀察組中有2例出現胃腸道反應,1例出現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7.5%;對照組中有4例出現胃腸道反應,3例出現頭暈,1例出現輕度卵巢過度刺激(OHSS),不良反應發生率2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試驗組,但是無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PCOS常表現為月經稀發或閉經、稀發排卵或無排卵、肥胖、胰島素抵抗、高雄激素等。PCOS有家族聚集現象,可能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6]。PCOS由于排卵障礙而導致不孕,其病因尚不明確。肥胖、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都可能引起排卵障礙,這幾個因素相互促進,共同導致不孕[7]。有研究表明,肥胖可引起體內性激素紊亂,從而導致生物學失衡,進而引起排卵功能障礙[8]。胰島素抵抗可使血清中雄激素水平升高,高雄激素血癥可以使竇卵泡停止發育,使LH峰過早出現,使顆粒細胞分化停止,導致卵泡成熟障礙[6,9]。高胰島素血癥可加重PCOS患者生殖內分泌紊亂和糖脂代謝紊亂,使合并胰島素抵抗患者的排卵率、臨床妊娠率和活產率均下降[10]。
來曲唑是一種芳香化酶抑制劑,以往被用作乳腺癌的治療,自2001年開始被用作促排卵治療[11]。來曲唑通過與雌激素競爭受體,抑制雌激素的負反饋作用,使血清中FSH、LH的水平升高,從而促進卵泡的生長發育。2018年的國際PCOS循證指南也將來曲唑作為PCOS患者的一線促排卵藥物[12]。但來曲唑對胰島素抵抗的作用不大。二甲雙胍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清中LH、T水平,糾正PCOS代謝紊亂,顯著改善PCOS患者的內分泌狀態,改善胰島素抵抗相關指標,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13,14]。一項薈萃研究表明,二甲雙胍與達英-35聯合應用于促排卵過程中,可改善糖代謝指標,提高妊娠率[15]。另外一些研究發現,二甲雙胍聯合克羅米芬也可以改善內分泌情況,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16]。一項臨床研究發現,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僅能使患者的排卵恢復正常,還能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