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隨機自身對照的方法評估SDR應用于磨牙Ⅱ類洞的臨床表現。材料方法:選取44名受試者,每名患者均有兩顆Ⅱ類洞齲齒,分別接受不同的充填方案。試驗組:SDR +2 mm Z350;對照組:Z350。術中記錄充填時間。術后24小時、1周、1個月和3個月進行敏感性評估。半年、1年、2年進行USPHS評估。采用配對樣本的均數t檢驗、Wilcoxon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SDR組比Z350組的操作時間短。相同的時間點,兩組的敏感性評估沒有統計學差異,卻都在一周以后有明顯降低。兩年復查時,Z350組的邊緣著色和牙齦組織炎癥比SDR組嚴重。Z350組在1年后發生邊緣完整性退化和牙齦組織炎癥的出現。兩組在1年后都出現了明顯的邊緣著色,但Z350組更為嚴重。結論:SDR樹脂充填磨牙Ⅱ類洞效果優良,節約操作時間,降低技術敏感性,減少患者張口時間,是一種較理想的充填材料,應在臨床中廣泛采用。
關鍵詞:SDR;Ⅱ類洞;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092-02
1前言
目前,樹脂復合材料幾乎完全取代了銀汞合金作為后牙的修復材料[14]。目前大多數的樹脂復合材料都是以甲基丙烯酸酯為基礎,通過自由基聚合來固化。聚合收縮主要表現為對樹脂材料和洞壁的應力,可能導致界面缺損,形成微小間隙,從而導致術后敏感性、微滲漏和繼發齲的發生。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樹脂充填的厚度通常為單層2mm。分層技術繁瑣耗時,可能產生氣泡,增加失敗的風險。
近年來,大塊填充樹脂復合材料被廣泛應用。智能牙本質充填樹脂(smart detin replacement SDR)單次可固化4mm,具有獲得專利的聚氨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作為聚合調制器,允許應力減少而不降低轉化率。其固化時間為20秒時,固化度和機械性能在4mm的增量范圍內保持不變[3]。
臨床上,SDR作為一種牙本質替代樹脂,其牙合面通常需要充填2mm膏體樹脂完成頜面窩溝的塑形。本研究擬用SDR配合Filtek Z350XT進行磨牙Ⅱ類洞的充填,與單純使用Z350進行分層充填相比較。觀察其操作時間、術后反應和臨床效果差異,以期找到較好的臨床解決方案。
2材料和方法:
2.1主要材料
Single bondTM Universal ( 3M,美國); SDR (smart detin replacement) ( Dentsply,美國); Filtek Z350XT( 3M,美國); Palodent V3豆瓣成型片( Dentsply,美國)。
2.2患者選擇
本研究選擇就診于佛山市口腔醫院城南分院的患者,納入標準:每位患者必須口腔內有至少兩顆磨牙具有Ⅱ類齲洞,使用牙周探針測量齲洞深度達4mm以上,且齦壁位于齦緣以上或平齊齦緣。年齡滿18周歲,牙周組織健康,近遠中均有鄰牙,牙間隙正常,有對頜牙。排除標準: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口干癥或磨牙癥患者,接受正畸治療的患者,未控制的牙周病患者,根管治療過的牙齒,無鄰牙或對頜牙的牙齒,有修復體的牙齒,或正在接受止痛或消炎藥治療的患者。與符合條件的患者溝通,獲得他們的知情同意后方確定其準入資格。受試者電腦隨機分配的方式決定入選的兩顆牙齒分別接受哪一種治療。然后由同一位醫生為其進行修復治療。
2.3治療方案
治療前拍攝牙片,選擇最合適的顏色。所有受試牙齒均進行阿替卡因腎上腺素局部麻醉,以防疼痛或敏感的患者難以配合。放置Palodent V3成形系統的楔形護罩,使用高速手機,金剛沙球鉆進行窩洞預備去凈腐質,近髓處酌情用氫氧化鈣蓋髓和玻璃離子墊底,放置豆瓣成型片、楔子和彈力環,修整豆瓣成型片外形,反復涂抹粘結劑 (Single bondTM Universal,3M,美國 )20s,輕輕吹干牙面5s,光照10s。
兩顆牙齒根據抽簽結果分別進入兩個研究組,實驗組:使用SDR流體樹脂充填,每層不超過4mm,光照20s。頜面2 mm使用Z350XT納米樹脂充填,光照40s。對照組:Z350XT納米樹脂分層充填,每層不超過2mm,光照40s,反復操作直至充填完成。
2.4觀察指標
每顆牙齒均記錄從粘結劑固化結束、樹脂充填開始到樹脂充填結束、拋光前所用的時間,精確到0.1mm。
術后24小時、1周、1個月和3個月分別進行敏感性評估。使用冰棒與修復體接觸15秒[5]。患者根據疼痛感受進行視覺量表的評分:1分,無疼痛;2、輕微疼痛;3、中度疼痛;4、痛得更厲害一點;5、很痛;6、最痛。
術后即刻、半年、1年、2年復查,根據修改后的美國公共衛生服務標準評估系統USPHS標準[1,5],由另一位經驗豐富的研究者對修復體進行評估,如表1所示。
2.5統計分析
數據使用SPSS 22.0軟件(SPSS,Chicago,IL,USA)進行統計分析。操作時間采用T檢驗,術后敏感及USPHS評價結果使用Wilcoxon檢驗,顯著性水平均設定為a=0.05。
3結果
本研究共有47名志愿者符合納入標準并同意參與試驗,其中有3名志愿者因不同原因未能按時復診,失訪率6%。剩余44名患者進入最終的統計學分析。每名志愿者均有兩顆牙齒參與試驗,分別進入試驗組和對照組,故試驗組和對照組牙齒數均為44顆。
兩組操作時間的均數(±標準差)分別為:SDR組:161.6s±14.7s ;Z350組:252.6s±15.0s,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術后敏感性評估顯示,兩組間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但兩組在一周以后敏感性都有明顯降低(p<0.05)。
USPHS的評估數據如表3所示。在進行組間比較時觀察到,兩年復查時,Z350組的邊緣著色和牙齦組織炎癥比SDR組嚴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組內比較時發現,Z350組在1年后發生邊緣完整性退化和牙齦組織炎癥的出現。試驗組和對照組在1年后都出現了明顯的邊緣著色,但Z350組更為嚴重。
4討論:
本研究采用自身對照設計,將試驗組和對照組存在于同一受試者中,提高了統計效率,減少了研究所需的患者數量,減少了不同患者口腔衛生狀況不同帶來的干擾。
SDR是目前主流的大塊樹脂之一。它可以一次充填4mm,極大的提高修復效率。研究報道,SDR的變形量在其他樹脂復合材料形變范圍內[4]。本研究中使用臨床常用的納米樹脂Z350作為對照,觀察SDR充填Ⅱ類洞的效果。結果表明,Z350組6個月、1年及2年復診成功率分別為100%、100%、和97.7%,SDR樹脂充填6個月、1年及2年復診成功率分別為100%、97.7%、和95.5%,且兩者并無統計學差異。這說明兩者在臨床應用中保留率都較為理想。但Z350組分層充填平均操作時間為252.6s±15.0s 4min,比SDR的161.6s±14.7s用時較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證實了SDR組操作時間短,給臨床操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
傳統樹脂通過斜行充填的方法降低聚合收縮產生的應力,但這種方法增加了污染的風險和氣泡的產生,從而增加微滲漏、繼發齲齒和術后敏感性增加。SDR具有獨特的UDMA單體,可以起到聚合調節劑的作用[7],使單體在聚合物網絡形成過程中更靈活地連接[13],從而達到“主動滲透”和“自我找平”的自適應能力。這使SDR樹脂在固化后產生極佳的封閉性能和較低的收縮應力。這支持并解釋了本研究中SDR組在邊緣完整性及邊緣染色方面優異的表現。我們觀察到,雖然在兩年的觀察期內,兩組的邊緣完整性評估并沒有統計學差異,但Z350組在六個月的評估中已經出現了變化,而SDR組的表現一直良好。在第二年時,Z350組的邊緣著色明顯大于SDR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牙齦組織的炎癥也有可能是由齦壁密合性差導致的菌斑堆積造成。
本文采用了視覺模擬量表的方法來評估術后敏感性,這是臨床試驗中最常用的方法。兩組在相同的時間內測得的敏感度無統計學差異。這些結果與另一項臨床研究一致,在該研究中,術后敏感性不受粘結劑類型或修復策略的影響[2]。敏感性的最高值是術后24小時內出現,這可能與窩洞預備及修復過程中產生的創傷有關。術后一周,兩組的敏感性都有所下降,且程度無統計學差異,
本研究對兩種充填方法果進行了對比,經兩年的觀察,兩種充填方法的效果沒有太多明顯的差異,這可能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SDR屬于流體樹脂,頜面需要留2mm空間進行膏體樹脂的充填,以完成頜面形態的雕刻。二、本研究的觀察期為2年,時間較短,對于兩者的長期表現還需進一步觀察。
綜上所述,SDR樹脂充填磨牙Ⅱ類洞效果優良,且節約臨床操作時間,降低技術敏感性,減少患者張口時間,省時省力,是一種較理想的充填修復材料,應在臨床中廣泛采用。
參考文獻
[1]Czasch P,Ilie N.In vitro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gree of cure of bulk fill composites[J].Clin Oral Investig,2013,17 (1):227-235
[2]El-Safty S,Silikas N,Watts DC.Creep deformation of restorative resin-composites intended for bulk-fill placement[J].Dent Mater,2012,28 (8):928-935
[3]Ilie N,Hickel R.Investigations on a methacrylate-based flowable composite based on the SDR? technology[J].Dent Mater,2011,27 (4):348-355
[4]van Dijken JW,Lindberg A.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 low-shrinkage resin composite:a five-year evaluation[J].J Adhes Dent,2009,11 (2):143-148
[5]張磊,曹佩琳,潘伊莎,等.不同大塊充填樹脂對Ⅱ類洞齦壁密合性的影響[J].口腔醫學研究,2018,34 (3):319-322
作者簡介:唐哲,女,1986.12,漢,河南人,口腔醫學碩士,主治醫師,佛山市口腔醫院城南分院,研究方向:牙體牙髓病學。
佛?科學技術學院附屬?腔醫院·佛?市?腔醫院城南分院口腔綜合科?廣東佛山?5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