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梅 ,姚喬花 ,李學文 ,陶永吉
(1.定西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旱地農業研究室,甘肅 定西 743000;2.定西市安定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定西 743000;3.定西市農業農村局馬鈴薯產業發展辦公室,甘肅 定西 743000)
定西市馬鈴薯種植已有200多年,復雜多樣的地質地貌是適宜馬鈴薯生長的最佳天然場所,干旱少雨但與馬鈴薯生長雨熱同期的氣候資源,耕地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上,保水保肥和透氣性適中,為生產優質馬鈴薯奠定了基礎[1-2]。近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打造“中國薯都”戰略定位,馬鈴薯產業從種薯、種植、加工、對外宣傳等方面得到長足發展,為精準脫貧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3]。
全市年種植馬鈴薯達到20萬hm2以上,占農作物總播面積的1/4,2018年全市馬鈴薯產業總產值達到170億元,農民人均產業純收入165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22%。
定西市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第一批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已形成規范完善、全國領先的脫毒種薯繁育體系。全市共有種薯生產企業32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年建立百萬畝脫毒種薯繁育基地,脫毒種薯200萬t以上、原原種10億粒以上,品種豐富多樣,既有隴薯系列、定薯系列、‘新大坪’等本地品種,也有青薯系列、冀張薯系列、‘大西洋’、‘夏波蒂’、‘費烏瑞它’等國內外引進品種,脫毒種薯除滿足市內需求外還銷往省內各地及內蒙古、四川、貴州、河北、安徽、青海等10多個省區,部分脫毒原原種出口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泰國等國家。
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大力推廣“黑膜覆蓋+脫毒種薯+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化耕作”等實用技術,標準化種植面積占播種面積的90%。建成了安定香泉、秤鉤、魯家溝,臨洮漫洼、站灘,隴西首陽、福星,渭源五竹、會川等一批規模連片、技術集成程度高、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標準化種植基地。馬鈴薯種植品種進一步豐富,形成了隴薯、冀張薯、青薯和外引專用薯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品種系列,優質新品種得到大面積示范推廣。在區域布局上,南部高寒陰濕區,包括漳縣、岷縣兩縣和渭源南部,主要開展馬鈴薯主食品種種植及種薯繁殖;中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干旱半干旱區,包括安定區和通渭、隴西、臨洮三縣和渭源縣北部,主要開展高淀粉品種及其他主食專用品種高產栽培種植;洮河、渭河、漳河流域的河谷川水區,主要開展優質菜用型和加工專用型馬鈴薯的生產[4-6]。
全市已建成萬噸以上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28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16家,加工能力達81萬t。加工制品主要有精淀粉、全粉、變性淀粉、膨化食品、主食產品等,形成“吃干榨盡”式循環鏈條。搶抓國家主糧化戰略實施機遇,研發生產馬鈴薯饅頭、面條、糕點、餅干、馕、方便粉絲等主食產品,開發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馬鈴薯宴”。全市現有馬鈴薯主食生產企業15家生產線42條,國家級主食加工示范企業2家,產能達14萬t(全粉2萬t)。
全國首家國家級馬鈴薯批發市場—定西馬鈴薯綜合交易市場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運營,建成較大規模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6個、中小型市場50多個,年外銷鮮薯200萬t。在淘寶、天貓、京東、善融等大型網絡零售平臺開設了馬鈴薯及其制品銷售網店260多家。全市建成各類貯藏窖 (庫)95萬座,馬鈴薯貯藏能力突破355萬t。從事馬鈴薯種植營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520個,家庭農場105個。
依托定西市農業科學院、甘肅騰勝農產品集團、甘肅圣大方舟變性淀粉有限公司、甘肅巨鵬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業建成了甘肅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變性淀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馬鈴薯與特色果蔬速凍和精淀粉四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甘肅圣大方舟變性淀粉有限公司成立了甘肅省變性淀粉工藝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建成了18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現了馬鈴薯重點生產加工企業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覆蓋。建成渭源馬鈴薯種薯產業化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安定區馬鈴薯種薯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定西馬鈴薯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全國十大魅力農產品、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品牌農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安定區、渭源縣分別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安定區創建為全國馬鈴薯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和第一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注冊馬鈴薯品牌商標37個,“渭源種薯”“定西馬鈴薯”“臨洮馬鈴薯”“定西馬鈴薯脫毒種薯及其制品”4個產品獲國家原產地地理標記注冊,“定西馬鈴薯”獲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騰勝”牌、“福景堂”牌、“尼沃巴”牌、 “愛蘭”牌、“凱凱”牌5個馬鈴薯產品獲國家A級綠色食品證書,安定“大江”牌馬鈴薯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清吉”牌馬鈴薯精淀粉獲國際金獎[4-9]。
定西馬鈴薯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受市場影響、環保限制,產業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卵巢病變組織類型繁多,先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價,有助于鑒別卵巢的一些良性腫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但是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分存在一定的假陰性,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可以提高對這部分病例的診斷及鑒別診斷能力。除了二維超聲形態學表現,胡越等[5]比較了陰道超聲,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和CA125水平兩-兩聯合診斷的效果。提示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有助于超聲特異性的改善。因此對于卵巢癌的診斷應結合二維聲像圖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引導下穿刺活檢、CA125水平等臨床資料綜合判斷,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品種結構不合理,雖然全市形成了隴薯、青薯、冀張薯和外引專用薯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品種系列,但專用型品種缺乏;品種生產布局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秋季收獲,無法滿足全國不同類型區域需種要求;種薯擴繁企業雖多但不強,缺少有綜合競爭力的大型種薯龍頭企業;市場銷售秩序較亂、無序競爭現象,市內種薯企業受利益驅動,在種薯銷售招標過程中,存在壓價和相互拆臺現象,嚴重影響了定西馬鈴薯種薯品牌。
從全國馬鈴薯四大主產區種植規模來說,北方一作區占全國50%左右,西南一二級混作區占全國35%左右,中原春秋二作區占全國10%左右,南方冬作區占全國5%左右,而北方一作區馬鈴薯主要集中在9~10月份集中上市,出現階段性供過于求。過去通過貯藏措施,可實現錯峰上市,有效抵御市場風險,但隨著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的增大,其他三大主產區馬鈴薯主要生產鮮食馬鈴薯,秋冬作區種植面積有逐年加大趨勢,能夠實現周年鮮薯上市,而且薯形、性狀等均較優,導致定西市冬貯商品馬鈴薯市場競爭處于明顯劣勢。
從消費趨勢看,馬鈴薯是糧菜飼兼用型作物,在人口總量基本穩定、蔬菜供給總體均衡等情況下,馬鈴薯的居民日常消費將保持基本穩定,國內馬鈴薯人均年消費量40kg左右,近年來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國內投資開工項目減少,且農民外出務工等集團消費隨著返鄉創業和回鄉務工等的增加將繼續保持縮減態勢,雖然快餐食品、休閑食品等多種消費渠道可能會有所增加,但對整個消費拉動作用有限。預計未來中國馬鈴薯生產面積將大幅增加,同時加上脫毒種植普及率持續提高、灌溉等水肥條件和冷庫冷鏈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馬鈴薯生產能力大幅增強,市場供給將大幅增加,但消費增速相對緩慢,市場供需緊平衡狀態被打破的可能性增大,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凸顯。
全市馬鈴薯加工產品仍以精淀粉為主,高端產品不多,加工企業規模、層次和創新能力仍不強,產業集群化程度不高,尤其是缺少引領產業發展航標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國內外市場上缺乏龍頭競爭力。大部分企業受原料、資金、環保政策限制,導致生產周期短,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不足30%。
目前全市馬鈴薯加工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大部分加工產品仍然是以淀粉為主的初級產品,且總體產能大、產量低,抗市場風險能力弱,需要通過加工變性淀粉、高檔休閑食品、主食產品等實現再次升值,實際投入到企業生產的創新產品較少;主食生產剛剛起步,規模層次較低,產品品種較少。產業鏈條還不夠長,產品綜合競爭力不強,延鏈補鏈產品,尤其是馬鈴薯加工廢水廢渣綜合利用的薯蛋白、膳食纖維提取等工作才剛剛起步。
一方面由于部分淀粉加工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加之多數貸款期限為1年,剔除貸款審批和籌備還款時間,真正用款時間僅為10個月左右,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影響了正常生產;另一方面由于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缺乏有效抵押,融資比較困難,影響了原料收購和種植基地建設,導致部分企業加工原料不足。
加快定西馬鈴薯產業全產業鏈健康發展,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1)加大政府主導推動力度。二十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政府強有力地推動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在全市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馬鈴薯產業曾經在定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為全市農民脫貧致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全市上下正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各級政府應當更加重視馬鈴薯產業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加快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2)落實部門職責。進一步落實產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建立定期聯席會議機制,及時分析研究全產業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推動產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始終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發展思路,從破解產業發展各個環節制約瓶頸問題入手,認真研究,找準癥結,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實實在在解決產業發展實際問題,認真落實“一企一策”政策,促進全產業鏈健康快速發展。
1)加大產業扶持力度。落實好馬鈴薯產業扶持政策資金,提升農民及企業發展產業的積極性,解決產業發展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標準化種植扶持。
2)提升馬鈴薯保險水平。隨著馬鈴薯保險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種植馬鈴薯的后顧之憂。應總結馬鈴薯保險政策經驗,創新保險體制機制,擴大馬鈴薯投保面積,同時積極探索實施馬鈴薯收益拖底、價格底數保險試點,有效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促進產業發展壯大。
3)解決企業融資難題。馬鈴薯企業都存在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針對銀行貸款難的問題,應創新貸款方式和擔保體制,采取“一企一策”的辦法,適度增加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針對擔保方面的問題,進一步開拓視野,引導金融擔保機構有針對性的開展對企業資金運行介入式監管等模式,加快農業擔保公司建設進度;加大招商引資和社會融資力度,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增加企業融資渠道,開展合作經營、資金介入監管等合作模式,有效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困難的問題。
4)實施環保設施補貼政策。環保問題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是必須應對的一個重要問題。企業在建設和引進環保設施時投資額度大,企業無法單獨承受,應積極爭取政府補助,對環保設施達標企業的進行補貼,幫助企業合法生產,促進產能利用,解決農民賣薯難的實際困難。
1)提升種薯外銷能力。企業要組建自己的營銷團隊,積極開展市場調研,認真分析、綜合研判,生產適銷對路產品,切忌盲目跟風。同時積極引導企業使用高級別種薯建設原料基地。
2)加強種薯質量監管。進一步修訂完善《定西市馬鈴薯脫毒種薯質量管理辦法》,督促種薯企業堅持質量優先發展原則,嚴格按照國標進行生產,確保種薯質量,推行“兩證一標識”質量追溯管理體系。
3)優化種植結構。加強引導,調整種植區域品種結構布局,合理布局種薯繁育、商品薯基地、加工專用薯基地,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要堅持適度規模經營,有效應對和預防市場風險,保障產業健康發展,同時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有序推進糧薯輪作。
4)加大加工轉化力度。加快加工企業尤其是淀粉加工企業廢水廢渣綜合利用,促進環保達標,有效延長企業生產周期,組織引導企業考察市場,對接洽談,尋找合作伙伴,采取多種方式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銷售份額。
1)實施種薯品牌戰略。開展科技合作,加快馬鈴薯新品種的選育步伐,實施品質提升工程,創建具有定西品牌的馬鈴薯新品種;加強市場調研對接,調整種薯繁育品種結構,培育適銷對路的企業主打拳頭產品,形成拳頭主打品種為主、多品種繁育為輔的品種繁育格局。
2)加快薯制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加工企業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發生產高端延鏈補鏈產品,豐富產品品種結構,加大技改,促進產能利用,提高實際加工能力。
3)加強科技項目扶持。進一步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扶持,積極爭取列項扶持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示范推廣、新產品研發等能夠有效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瓶頸問題的科技創新項目和科技成果應用,促進產業整體水平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