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婧
從上世紀至今,新興的電子音樂以及合成音色已被廣泛地應用到電影配樂之中,并帶來令人驚嘆的全新效果。
合成音色是一種通過技術產生的新聲音。它是通過操作合成器的方式進行合成,以正弦波的疊加或濾除復雜諧波的技術手段來獲得所需要的音色。合成音色多用于電子音樂的創作,通過合成器合成出所需要的高質量音色,可以為作曲家我們提供在更加豐富的音色需求,使作品的個性更加鮮明。合成音色已經在電影配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有關它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產出,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解釋合成音色在電影配樂中的作用和意義方面,但是對于配樂寫作中有關合成音色的形態研究則非常少見,故此,本文通過對布萊恩·泰勒(Brian Tyler)配樂的影片《洛杉磯之戰》(Battle: Los Angeles)中《無人機》(The Drone)一曲的合成音色形態進行分析,探究其在音樂流動過程中合成音色的具體狀態、形式及其作用。
布萊恩·泰勒是當代美國著名作曲家和電影配樂制作人,他為許多風靡全球的影片配樂,如《速度與激情4》、《速度與激情5》、《鷹眼》、《鋼鐵俠3》、《敢死隊》等等。電影《洛杉磯之戰》是一部科幻影片,講述的是地球人抗擊外星人入侵,在最后一道防線——洛杉磯,美國海軍陸戰隊突圍反擊外星人,成功地拯救了人類。布萊恩·泰勒為該片配制了新穎奇幻的音樂。在配樂中,作曲家大量運用了合成音色,產生了令人贊嘆的藝術效果。樂曲《無人機》是該電影中令人驚嘆且讓人回味的一段音樂,伴隨著影片中的人物Lantz 排長擊落外星侵略者無人機的情境,其合成音色的運用可謂種類繁多、層次分明,表現力豐富。2011 年在美國BMI①電影電視獎評選中,布萊恩·泰勒為電影《洛杉磯之戰》的配樂獲得了“BMI 電影音樂獎”。
隨著電子音樂技術的飛速發展,合成音色的技術和種類也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時時刻刻都有新的合成音色誕生。隨著作曲家們對音響多樣性、個性化的不斷追求,合成音色在創作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地發生在當今的電影音樂中。按照影片需求,合成音色可作為獨立的主奏音色來表現,也可與聲學聲部聯合演繹。
由于電影《洛杉磯之戰》的題材涉及外星生物的原因,布萊恩·泰勒在其所創作的配樂中,合成音色占去了相當一部分的比例。以《無人機》為例,其中的合成音色相當多樣,從合成音色的表現形態來看,逐將合成音色分為點狀、線狀和面狀三類。(詳見表1a、b、c。為表述方便,本文中的小節單位均以Battle:Los Angeles Concert Score 錄音總譜為依據)。

表1a

表1b

表1c
由此可見,該作品中的合成音色類目多樣,僅點狀音色而言就已多達7 種,給予人的主觀聽感也各所不同。在合成音色中,合成的聲學樂器(聲學樂器是指常規樂器)音色也有多種,處理手段不同,效果也全然相異,例如失真吉他有A,B 兩種,兩者的音色完全不一樣,A 采用聲碼器處理,制造出一種有一點“癟”的音效;B則對貝司的泛音部分采取失真處理,做出一個左右聲向搖擺的效果。
從音樂與電影情節的契合上來看,合成音色的分布與劇情同樣有著密切的關聯。表2 列出了點、線、面狀合成音色以聲學樂器織體形態在音樂和影片中的分布情況。可以明顯看出點狀和線狀合成音色在Lantz 排長下車之前一直存在,與之配合的是較為靜態的聲學音色,開始以位于的低音區長音式音型為主導,配合少許動態的節奏音型,共同營造出“危險逐漸逼近”、“心跳加速”的緊張氛圍。在Lantz 排長下車后,合成音色逐漸過渡到面狀音色為主導,并列配合以和聲進行為主的聲學音色,給予聽眾一種“打開全面對抗的局面”的感覺,同時也從側面展現了Lantz 從巴士掩體中轉至戶外全面暴露在敵軍攻擊范圍的狀態轉換。
合成音色可以作為獨立聲部出現,也可以與聲學樂器相結合。經過對總譜的分析,可以概括出三種聲部功能,即主奏、引入和烘托三種功能。
在這首作品中,合成音色占去的比重較大,尤其在引子段落中,合成音色占絕對主導地位,作為該部分的主奏音色。
以引子部分為例,分為三句:I 句(1-10 小節),II句(11-16 小節),III 句(17-27 小節)。該部分所錄制的實際聲學音色聲部并不多,除去14-15 小節以及尾部26-27 小節的打擊樂器以外,基本上是以合成音色的長音為主體,從實際音響感受而言,引子部分暗含有一種對未知的不安情緒以及一股明顯的推動力,而這種情緒和推動力正是由合成音色來表現的。具體分布如表3 所示。

表2
點狀音色富有節奏感,例如【敲擊木板聲】出現于一開始,初次聽有些像心臟跳動的聲音,聽感上的朦朧也給人一種未知感,鋪墊了不安的情緒。緊隨其后出現的【刮奏】聲更像是秒表指針走動的聲音,在“心臟”聲過后是“時間”的流逝,兩相呼應很快就營造了緊張的氛圍。引子中的三句均有不同的點狀音色進行排列組合,這種不同的音色組合之間產生不一樣的音樂感受,使緊張感逐漸增加。
而線狀音色穿插于各句交匯處,一起連接作用,二則渲染“太空”、“外星”的色彩。三句中兩兩之間都有線狀音色【銅管Brassy】作為插入性成分,在緩解前一句的緊張過后接入更加緊張的后一句,三句依次累加進入到第一階段,完成緊張不安的情緒營造及動力的強有力推進,彌補了聲學音色聲部緊張度和動力不足的缺點。

表3
合成音色在作品中同樣也存在引入功能。通過特定的音色表達所設計的引線情緒,引出新的情緒和新的段落。
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間的連接部分(47-55)如譜面上顯示,聲學聲部有大篇幅的休止,僅剩的聲部均是mf 的力度,在影片戰斗的場面片段中幾不可聞,甚至聽感上可以忽略其存在。而【向上滑奏音效】剛好在此處作為主要音響,合成音效的出現避免了聲學音色長期占據主導帶來的聽覺疲勞,向上滑奏的音效不僅在音高上加強了緊張度,而且在滑奏過程中音色的變化也加劇了音樂的導向性,引出律動感強烈,具有戰斗畫面感,且壯烈的第三階段。
聲學音色與合成音色結合能夠產生豐富飽滿的音響效果。聲學樂器強大的泛音效果使得高頻部分豐滿,彌補了合成音色高頻不足的問題,以此做到虛實相伴,產生烘托效果。
總之,合成音色的出現,打開了擴大音色思維的一扇門,我們看見,除聲學樂器的音色之外,還有絢麗多彩的合成音色。這也激發了我們的想象:在音色世界中,除了聲學樂器音色和合成音色之外,是否還有更多種類的音色存在呢?令人期待……
注釋:
① BMI 全稱Broadcast Music, Inc(廣播音樂協會),于1939 年創辦于紐約的非盈利性組織。與ASCAP和SESAC 并稱為美國三大音樂著作權管理組織。